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时政 > 正文

福建卫生事业:补短板 构筑守护健康宝塔

2017-10-12 10:43:27 黄波 李希文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房小奇 林雯晶  
分享到:

3月30日,《福建卫生报》联合福州儿童医院专家走进幼儿园,帮助孩子们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

东南网10月12日讯(福建卫生报记者 黄波 李希文 通讯员 宁宇 陈鹏辉 杨大文 文/图)65岁的莆田居民老陈,腰部和腿部剧烈疼痛多年,在当地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动了手术,背上打了钢钉,但疼痛一直没有根除。最近,老陈转诊省立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病情有了新的诊断——低磷骨软化症,不过病因仍未明确。

家属原本打算带老陈到北京找专家。但在省立医院就诊期间,遇上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邢小平在福州教学查房。根据临床经验和病理检查报告,邢小平判断这是肿瘤造成的。果真,老陈的右腿股骨附近长了一个肿瘤。近期,他将在福州完成手术,无需远赴北京。

这是近年来我省老百姓寻医问药时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构筑起一座守护全省人民健康的宝塔。五年来,我省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补齐我省卫生健康事业的短板,大力扩充各级医疗卫生资源, 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我省群众看病就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2016年8月,长汀县新桥卫生院医生付礼甲,在岗头村入户为行动不便的高血压患者开展随访服务。

做强基层 形成合理就医格局

2014年,福建省被列为全国深化医改综合试点省份,所有市、县均被列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在今年8月4日召开的福建省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三明、长汀等地在会上交流经验。为提升县(市)及乡镇医疗服务水平,打通百姓看病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

三明初步建立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市县帮扶机制,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医联体内部实施多点执业医师制度,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立医保支付纽带,推动服务导向转变;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工作合力形成。

今年1~6月,三明市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结余8358.51万元,同比增长11.0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数、医务性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1.76%、18.53%。

目前,长汀县县域就诊率达87%,其中乡级51.76%。基本形成“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重症到大医院”的合理就医格局,建立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和保障可持续性”的基层医疗运行新机制,形成了“一归口三下放”的基层医改经验。2015年,这一经验还被写入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7月20日,北京协和医院护理团队到省立医院交流护理查房。

合作共建 增强优质医疗资源

2016年9月,福建省政府与国家卫计委在福州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分别与福建省立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一对一”合作共建关系。

今年1月,《福建省医疗“创双高”建设方案》出台,明确在“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开展创建高水平医院和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及临床重点专科工作。

截至目前,我省已引进5个院士专家团队,在神经内外科、泌尿外科、肿瘤放疗等医学领域助力我省。附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方文华介绍,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后,科室与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医生对医生、亚专业组对亚专业组已经建立了随时联系的工作机制。

在“请进来”的同时,我省一批批医护人员也“走出去”。省立医院检验科主任黄毅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了两个多月。黄毅说,借鉴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的一整套国际标准的管理制度,自己科室也将建立一个有详细记录的、具有可追溯性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检验科作为一个重要平台科室的优势。“国内一些顶尖医院之所以牛,不仅是因为他们的技术牛,更关键的是管理理念先进。要想成为一流医院,就要借助共建的机会学习他们的医院文化。” 省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朱鹏立说。

根据 “创双高”建设方案,到2020年,我省将有三所高水平医院进入全国百强行列。“十三五”期间,还将建设21个省级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在省市三级医院建设60个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打造临床专科龙头,让福建的老百姓在省内就能享受到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

7月,龙岩市中医院医生在连城县作老年养生讲座后,给患者现场看诊。省卫计委中医处供图

加快发展 中医药特色更显现

今年6月29日,我省中医名家杨春波获评福建历史上首位国医大师,陈民藩、杜建、吴熙获评首届全国名中医。这是对我省中医药事业多年来发展的一种肯定。截至2015年底,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占总服务量的比例达到22%。

福州市通过培植基层中医馆项目,使中医药在基层落地生根,中医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市民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和认同感明显增强。2013年到2016年,全省共开展了286家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馆建设。

三明市尤溪县中医院创造性开展“互联网+中药房”探索,利用现代化信息和物流,将中药饮片、煎药等服务向社区和乡镇延伸,已在15家县级中医院试点推广。

宁德市柘荣县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机制,大力发展各项中医适宜诊疗技术。同时,助力太子参产业发展,年产太子参4900多吨,产销量占全国三分之二,已建成中国最大的太子参集散地,医药物流销售额已突破3亿元。

到2015年底,全省已建和在建的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达到40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61个,基层中医特色专科(专病)126个,促进了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水平的提升,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种的诊疗能力也得到提高。

厦门:家庭医生就像自家人一样

2月14日,厦门同安区举办“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健康义诊咨询宣传活动,现场共签约3560人。截至目前,全区共签约15.87万人。

福建卫生报记者 章文 通讯员 陈灯 文/图

2月14日,厦门同安区举办“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健康义诊咨询宣传活动,现场共签约3560人。截至目前,全区共签约15.87万人。

当前,厦门市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0.45岁,人口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较好水平,人民共建共享的医疗卫生服务格局逐步形成。当地特色的“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挥了关键作用。

方便:不再每周跑大医院

56岁的陈嘉禧患高血压病多年。陈嘉禧说:“以前看病,要跑大医院才能开药,还只能开一到两周的药。医生不固定,每次去医院还要重复做一些检查。签了家庭医生后,医生固定了,了解我的个人情况和用药情况,可以开1—2个月的药,晚上遇到突发情况还可以直接给医生打电话。”

签约者不仅可以享受由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健康管理师提供的家庭式健康管理服务,需要转诊时可以通过家庭医生优先3天预约厦门各大医院的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还可酌情开4周—8周的用药。

省钱:免除500元起付线

厦门的“三师共管”,还可免除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进入统筹前的500元起付线,转诊到大医院住院时免除二次及以上起付线。对于许多常年需要诊疗的老年人来说,省了实实在在的钱。

最近,海沧区东孚街道的李阿姨,因糖尿病到东孚卫生院就诊,医药费383.77元。在厦门,医保参保人(未成年人、大学生除外)在门诊就诊时,需自付500元起付标准后才可进入统筹段。李阿姨签约了家庭医生,她的门诊医疗费不设起付标准,直接进入统筹。最终医保统筹基金为她支付269.54元,本人只需要支付114.23元。

根据厦门市卫计委的统计,按照签约服务数量统计,一年可为签约居民减免近亿元支出,减轻了居民医疗支出的自付负担。

数据:47%家庭拥有家庭医生

据厦门市卫计委的最新数据,厦门47%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截至目前,厦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66.5万人,户籍人口签约覆盖率达30.03%;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覆盖率62.62%。65岁以上老人可享受到“三师共管”团队的日常随访、定期体检及全程健康管理,80岁以上老人及行动不便老人享受每年不少于一次的免费上门出诊服务。

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对“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居民总体满意度达92%。厦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作为国家医改五大典型经验之一向全国推广。

沙县“三服务”让村民增强健康意识

福建卫生报记者 邓剑云

福建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2.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5个百分点,超过10%的预定目标。这是去年底发布的《2015年福建省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中提到的。沙县通过做好三大特色服务,让村民增加医疗知识,转变健康理念。

免费送医送药,让百姓主动贴近

“今年2月底,我到卫生院做检查。医生帮我测血压,发现竟然有200多mmHg。之后,我每半个月到卫生院拿一次药,有时候和老婆一起来。”沙县高桥镇官庄村66岁的徐道烠和老伴都有高血压,老伴症状较轻,当地免费送药目录内的药物就能控制病情。徐大爷需要更多目录外的药物。“医保报销之后每个月花25元,关键是持续服用,血压降下来了,控制得很好。”

沙县免费送医送药服务,从2012年3月开始推行,当时是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这两类特殊病种。2015年5月,三明全市启动这项服务,并增加了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送医送药,费用由医保基金据实全额报销。目前免费送药的品种共23种,其中高血压10种、糖尿病5种、严重精神障碍8种。

“一开始,我们主动帮他们检查,通过免费送医送药等服务消除距离感。慢慢地,能走得动的都会按时过来拿药,一些行动不便的我们会上门送过去。”李小燕护士在高桥卫生院工作了近20年,是当地老百姓会点名找的医务工作者之一。

一张券,享受人性化健康服务

9月25日下午,沙县高桥卫生院的曹兰姬医生和同事开车从高桥到沙县,为户籍在正地村(高桥辖区)的蒋女士提供产后检查和新生儿初次访视。

测体温、检查脐带……检查过程中,曹兰姬医生轻声细语,并向产妇传授实用的喂奶知识和产妇保健知识。

“宝宝满月时,可以拿沙县儿童健康管理免费服务券到高桥卫生院做检查,也可以到县妇幼保健院检查。”曹医生口中的免费服务券在沙县已推行7年多,截至2016年底,全县已有4160名妇女儿童获得了免费服务。这是沙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个性化”“人性化”的体现。

家庭保健员,全家人的健康守护者

“为什么抽了一管血,还要再抽四管血?我不抽了,你帮我把血输回体内。”这是基层卫生院医护人员义诊时亲耳听到的话,反映了乡村百姓健康知识的匮乏。

2011年,沙县卫计部门开始推行免费家庭保健员培训。2014年,县政府成立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制定了家庭保健员免费培训实施方案,聘请省、市、县级专家集中授课,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愿意并有能力承担家人健康指导,本人或家庭成员中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健康问题的居民,进行慢性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目前全县已培训7期,共307人。

长汀:家门口的健康管理

福建卫生报记者 李希文

今年3月16日,长汀县84岁的郑克志老人突然神志不清,话语模糊。邻居把他送到当地的新桥卫生院。头颅CT显示,他“双侧基底节区及双侧半卵圆中心腔隙性脑梗塞”。没有转诊,郑克志在“家门口”就驱散了病魔,如今生活已能够自理。

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留在基层就诊,是构建医疗服务体系的关键一环,“长汀经验”在这一方面颇有成效。

往城里跑的患者少了

新桥镇位于长汀北部。以前,镇里卫生院办医条件落后。遇到郑克志老人的情况,得转诊到上一级医院。

这些年,新桥卫生院“硬”了起来。选送进修、外出交流、聘请上级医院专家驻点……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医技队伍被塑造了出来。在院内,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麻醉机、DR、仿电生物治疗仪等先进医疗设备都有了,还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上级医院建立互联网远程会诊,实现了“检查在基层,诊断在上级”。

“卫生院每年都在增加新项目,满足居民需求,现在卫生院还有针灸和推拿。”当地居民曾海说,现在不用一有病就往城里跑了。

村里医生定期上门送服务

前些年,基层医疗资源配备不足,百姓基本医疗服务常常“缺失”。

新桥镇廖家村村民老董患糖尿病多年,以前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去镇卫生院检查身体。“现在,村诊所的村医廖红莲,每个月都会定期到我家,为我检查身体,有抽血,还帮忙送去卫生院检测。检测结果反馈回来后,他对症下药,指导我用药。”老董说。

除了像老董一样的慢性病患者,孕产妇等人群都能享受到村医们的贴心上门服务。这一切得益于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推出。乡村医生都被集中在所属的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村医乡用,资源共享,以乡带村,以村促乡。

在卫生院里也可养老

近几年,到新桥卫生院的考察团络绎不绝。

他们都发出了一个共同的惊叹:“新桥卫生院的实力,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个乡镇级医院。”这一惊叹的背后,与新桥卫生院内的医养服务中心有着莫大的关系。

新桥卫生院的医养服务中心,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设有可提供医疗、康复、护理、中医药保健等服务的医疗康复区和可提供托养的生活保障区。在此养老的人,生病时,就转至一旁的院本部治疗,病情好转后,又可回到康复区或托养区。医、养、护、托一体化综合管理。

当前,长汀正以新桥卫生院为典型,示范带动全县发展以医养结合为重点的健康养老产业。河田、大同等卫生院的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不久后也将成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