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警驿站”成了吸引许多游客参观的一个特殊“景点”。 东南网10月2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枫 通讯员 袁自由 黄国明 文/图)福鼎嵛山岛,面积21.22平方公里,素有“海上明珠”“南国美玉”之称。小岛风光旖旎,有着“海中有岛,岛中落湖,天湖映月,草甸千顷”的殊美景观。2005年,嵛山岛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 驻守在这个美丽海岛上的嵛山边防派出所,立足游客需求,延伸服务触角,创新推行“旅游警务”模式,今年6月建立闽东首个“边警驿站”,把每名游客的大事小情办实做细,帮助打通海岛旅游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边警驿站”的贴心服务 波涛拍岸,鸥鸟翱翔。近日,记者踏上嵛山码头,不远处一座原木建造的“边警驿站”十分抢眼,10多名游客正在驿站门口与边防警察卡通人物合影。 “边警驿站”由嵛山边防所于今年6月建成,约20平方米的空间里,设有游客休息区、手机充电台、照片打印机、应急医药箱、失物认领台、旅游咨询APP等17项服务设施。边防所教导员谈嵩介绍,每项服务设施都是根据游客需求设置的,许多“驴友”把驿站称为“旅游服务的大管家”。 驿站的留言墙上,贴满了游客的萌照,还有不少留言,其中一句留言尤其让官兵们感到温暖和自豪——“‘边警驿站’就是游客远方的家”。谈嵩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游客满意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褒奖。” 留言墙边设有失物认领台,因一次次给丢失物品的游客带来惊喜,被官兵们称为“奇迹再现台”。今年7月12日,浙江籍游客王先生乘船前往嵛山岛时,不慎将一袋药品遗落在船上,待他发现下山寻找,船已开走。听说“边警驿站”设有失物认领台,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来询问,竟然失而复得。王先生高兴地说:“这些药虽不贵重,但对于我来说特别重要。我患有高血压,没服这些药,总是不放心。” 如今,“边警驿站”已成了嵛山岛上一道独特风景,成立至今,已接待参观游客1.3万余人次,为游客排忧解难365件次,实现了服务游客“零距离”、服务时间“零延误”、服务态度“零投诉”。 用双脚“走出”一方平安 在“边警驿站”工作的官兵们有个习惯,每天晚上巡逻回来,都会打开“微信运动”比一比步数。嵛山边防所所长陈峰说:“在岛上,官兵巡逻就靠两条腿,步数也代表着工作量。一天下来,有的官兵可超过4万步,低于2万步的都会被调侃。” 民警蔡晓明来自上海,每天景区一开放,他和战友就携带警用装备,穿梭在各个山头、湖泊之间,向游客宣传环保、安全事项,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夜幕降临,游客在景区各处支起数百个帐篷,他们又要打着手电,行走在山路上,劝阻天湖垂钓、下水游泳、放飞孔明灯等行为,还要防范盗抢等侵财案件发生。 蔡晓明说:“旅游旺季,平均一天要在景区巡逻六七个小时以上,有时一个晚上上山下山就要折腾好几次。”今年8月12日22时许,一名外地游客因租用帐篷问题与店家发生激烈争执,刚巡逻下山的蔡晓明连夜又折返景区,待纠纷调解完毕已是次日零点10分。 近年来,随着嵛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上岛游客与日俱增,高峰期日均接待游客逾5000人。由于岛上食宿、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还有些滞后,游客插队乘车、争抢餐位等纠纷时有发生。边防所副教导员刘冰说:“别人过节享清闲,我们过节最忙碌。许多纠纷都是源起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不及时处理就会闹出大事情。”嵛山景区管委会主任李传华说,这些年,嵛山景区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刑事案件,这份平安是靠边防官兵们用脚走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