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无土栽培:从科技展示到产业化实践

2019-03-21 09:31:2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本期助村关注省农科院专家团队与福州新农人联合开展的番茄无土栽培产业化实践。

(林淑霞收)林琼与合作社成员正在查看无土栽培番茄.jpg

林琼(左)与合作社成员正在查看无土栽培番茄。

成本管理是产业化应用的关键

无土栽培的优势显著,但最初在开展市场调研时,郑伟有所迟疑。

“由于技术含量高,无土栽培是不少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标配,但其功能大多局限于展示与科普。”郑伟发现,无土栽培技术虽日趋成熟,却不够接地气,前期建造温室、无土栽培设施、水肥一体化系统,配备加温、降温、通风、增氧、遮阳杀菌等设备,投入都不菲,后期运维更是烧钱。

郑伟说,单体动辄数百万元乃至千万元级别的投资,让从业者望而却步,鲜有真正规模化量产并取得成功的案例,十来亩的体量已算大规模。且大部分项目都依赖财政资金补贴,与市场实际脱节。

无土栽培如何更加接地气,并实现产业化发展?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王飞认为,成本管理是关键。因此,在进行产研对接时,省农科院对原有技术体系进行适度简化与调整。

基质是番茄无土栽培所依赖的介质。技术团队选择椰糠为基质,其中包含了循环农业思维。

“椰糠是椰子壳加工过程中脱落的有机质,经废物利用为基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保水性。使用2年后,椰糠又可作为有机肥回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林琼说,为节省成本,团队以基质袋代替基质条,并配备了自动装袋机,从而降低人工成本,由此实现每亩节本5000多元。同时,他们尝试拓展基质原料来源。食用菌栽培后产生的菌渣被寄予厚望。但前提是接近食用菌产地,且运输成本可控。

无土栽培的技术核心,是营养液的调配与管理。

“在无土栽培条件下,植物营养供应完全来自营养液。因此,绝不能套用土壤栽培的水肥管理经验,应根据植物需求与不同的生长周期,精准确定营养液配比、浓度、pH值,以及滴灌的频率、时间段、用量。”林琼说,为了控制成本,科技人员通过为普通国产施肥机加装计量泵,将其改造成可用于大面积无土栽培的自动化精准水肥供应系统,既能精准供应营养液,又为合作社节约设备投资50万元以上。

福州高温季节长,每年5月下旬至9月上旬,大棚大多因高温而处于空置。

如何提高温室利用效率以摊薄成本?“我们指导合作社利用智能温室夏季空闲期种植甜瓜、西瓜等耐热、喜光作物。”林琼说,去年夏季,在前茬番茄收获后,郑伟利用旧基质袋种植120亩甜瓜获得成功,形成秋冬种番茄、夏季种甜瓜的智能温室周年生产模式。

实际上,节本增效理念还体现在诸多技术细节中。

比如,引入熊蜂自然授粉取代人工喷施生长调节剂,使得番茄商品率大幅提高;引入番茄光学分选机,自动对鲜果的重量、体积、颜色、表皮斑块等指标进行量化,既能自动对果品进行分级,优选精品,又能通过大数据分析,追溯至生产端,从而优化种植管理方案。

“不同基地番茄生产成本比对结果显示,无土栽培的成本已接近土培,每亩综合成本约11000元。”郑伟表示,更重要的是,随着人工、农资成本不断攀升,无土栽培省工、省力、节水、节肥的优势还将进一步放大。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