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巾帼“新农人”邱桂敏:躬耕沃野稻花香

2023-03-07 16:24:00 薛莞馨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东南网3月7日讯(本网记者 薛莞馨)三月,正值宁德屏南县南湾村春耕备耕的大好时节,广袤的田野里,新的耕耘已经开始,新的丰收正在孕育。

于“新农人”邱桂敏而言,这是一个崭新的春天。春节以来,南湾村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让这个曾经几乎“停滞发展”的小村落红火起来。

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创新创业的浪潮风起云涌,“90”后姑娘邱桂敏便是其中的“弄潮儿”。

从返乡“归来燕”到创业“领头羊” 辛勤绘就田园画

邱桂敏出生于屏南县代溪镇玉洋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出身农家的她却是大学里的文艺骨干,2013年大学毕业后,能歌善舞的她在厦门创业,创办了文化传媒公司,承接商演,创作歌曲,享受掌声,过着令人艳羡的生活。

但当一次偶然目睹屏南县南湾村上千亩的撂荒山垅田,邱桂敏却坐不住了,“回乡,种地!”脑海中一个强烈的念头感召着她。于是,2016年,邱桂敏怀揣着“兴农梦”,回乡创办了屏南县一糯千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邱桂敏在梯田种植水稻。(受访者供图).png

邱桂敏在梯田种植水稻。(受访者供图)

此后,邱桂敏逢人便问田间事,挽起裤脚学种粮。劈草、整地、选种、育秧……她扎根泥土,在种粮的每一个环节中躬身实践。为了让南湾村撂荒的千亩梯田“复苏”,邱桂敏在2020年流转了200余亩荒废梯田,并通过合作社,以每亩每年80元的价格,在南湾村流转了222亩荒地。但创业之路并不容易,开荒与种粮成本居高不下,村内人口外流导致的人工成本水涨船高,邱桂敏曾几次想到放弃。

2021年,省政府出台《稳定发展粮食九条措施》,对规模种植早稻并连作晚稻、蔬菜大棚轮作水稻等经营主体进行奖补;同年,省妇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女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促进女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今年年初,省政府印发《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措施》,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财税扶持政策等……各级政府、部门稳粮惠农、创新创业的政策加码和倾力帮扶令邱桂敏信心倍增。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邱桂敏积极与省农科院开展技术对接,将最前沿农作物防治技术运用于合作社生产中,将最新种植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授给当地农民;开发了千亩梯田项目,逐年递增50亩,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70余亩,形成集种植、销售、加工、开发、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周边村民成了“双薪族”,人均收入水平节节攀升。

渐渐地,邱桂敏从“田”起步,逐步突破了“成本关”“技术关”,乡村土地由“沉睡”变“苏醒”,农村产业由“凋敝”变“兴旺”,乡亲们不再望“田”兴叹,灵秀的南湾村拥有了更多可能。

从昔日“空心村”到文旅“活力村” 欢歌十里绮梦飞

南湾村这一片又一片的梯田,种粮是不是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随着创业有了起色,新的思索萦绕在邱桂敏心中。

“南湾村山高路陡,除了梯田,其他资源都很匮乏,要搞‘一村一品’就要在业态创新上下功夫。”邱桂敏打定了主意,要用新的创意赋活乡村。

2020年,邱桂敏请来长期合作的青年导演刘圣辉,用手机拍摄了微纪录片《在田间》。这部作品一举拿下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新影像·手机影片竞赛”的新影像奖项。《在田间》的获奖和广泛传播,令邱桂敏获得了强烈的认同感:“有许多素昧平生的人为我们点赞,甚至向我们买米,我们返乡种田渐渐被大家理解、看得起,也有了更强的动力。”

当下,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南湾村打卡拍照。(受访者供图).png

当下,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南湾村打卡拍照。(受访者供图)

在合作社原有的经营基础上,邱桂敏打造“农户+合作社+互联网+文创品牌”的创业模式,通过文创产业的前沿理念,结合屏南的特色产品及文化,全方位包装和运营合作社产品,策划了一系列文化创意活动,大力弘扬农耕文化。从田园音乐节到农耕文化节,再到搭建乡村观影平台、打造乡土摄影基地,创新创业的雨露正润泽着南湾村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为了吸引更多和她一样的“新农人”逐梦田野,邱桂敏以自己的艺名“白晓洋”成立了“白晓洋人才驿站”,积极搭建创业平台,为有志青年提供创业咨询及政策信息,鼓励创业青年、大学生回家乡创业。

“如今的南湾村,已经吸引来了厦门等地的5户‘新村民’,他们在南湾村开民宿、开咖啡馆、开画室,又会吸引更多的人来。”邱桂敏笑呵呵地说道。

邱桂敏说,每每回顾起自己的创业历程,就会想起胡适的诗歌《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她愿意把这份希望,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强农兴农的道路上一直坚定地走下去。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