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漳州加强地方农业特色品种的保护与利用:守“一粒种”兴一方产业

2025-03-27 09:24:23 作者:杨凌怡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3月27日报道(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杨凌怡 通讯员 阮方芳 李开拓 张朝坤)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部分传统种质资源面临流失风险,亟须加强保护与利用。记者从漳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漳州市争取到5个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包括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项目2个、地方特色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3个。项目将有助于漳州斗鸡、中国番鸭(福建番鸭)、长泰石铭槟榔芋、南靖巴戟天、番石榴等地方品种的保护与利用。

守护良种育新果

在漳州市农科所基地,一株株番石榴树挂上了果实,这是由农科所筛选出来的软肉浓香型番石榴良种。在这批次中,将选育出1个反季节成花容易、品质好、产量高的软肉浓香型番石榴品种。

在漳州人的印象中,番石榴早前常常种在自家房前屋后。但当时的番石榴品种产量低、果实较小,成熟后不耐贮运,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商品种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来自台湾的番石榴新品种珍珠芭乐等走进漳州,因其果实较硬、口感脆甜,便于运输售卖,逐步打开了本土的市场。

“农户的种植是跟着市场走,哪个品种价格高、卖得好,就都去种。慢慢地,台湾引进的番石榴品种就挤占了本地品种的种植空间。”漳州市农科所助理研究员黄婉莉坦言,农户种植的品种受市场的影响很直接,如果不加以保护,慢慢地本土品种就会被取代。

今年,番石榴入选了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名录。

“对于申报的项目,我们经过了多方的考量,本土番石榴品种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优势,对番石榴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对漳州番石榴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助力。”漳州市农业农村局种业管理科分管领导黄英龙表示。

十年树木,对本土品种的保护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2014年,漳州市农科所开启了闽台番石榴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创新应用工作,先后从云霄、诏安等早期番石榴产区收集到本土品种33份,以及来自台湾、广东等地的12个优良品种,建立闽台番石榴种质资源圃。

“建立了资源圃,系统收集保存和鉴定闽台番石榴种质资源,就像给番石榴建立了一个数据库。有了基础数据的支撑,就能够促进番石榴种质资源共享和创新应用,为后续的番石榴杂交新品种选育等研究工作提供保障。”黄婉莉介绍。

在这些品种中,软肉浓香型番石榴因果肉软滑、气味芳香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另外,以这种番石榴作为原料生产浓缩果汁等深加工产品也有明显的优势。2019年,漳州市农科所着手开展软肉浓香型番石榴良种选育和开发利用工作。目前,从已收集的品种中选育出2个软肉浓香型番石榴品种,引导当地农户推广种植,增加产业效益,促进果农增收。

“对于本土品种的保护,让珍贵的本土‘火种’不流失,才能不断在此基础上创新,代代相传。”黄婉莉表示,近段时间,农科所正将本土的软肉番石榴与台湾的硬肉品种作为父母本进行杂交,育出后代,选育品质更好、更切合市场需求的番石榴新品种,推动产业升级。

保种养殖产业兴

20世纪80年代,法国克里莫番鸭进入国内市场。漳州本地农户为了追求番鸭的生长速度,将福建番鸭与法国克里莫大型番鸭进行杂交,本土番鸭成了“混血儿”。

本土番鸭品种的保护工作亟待开展。

漳州昌龙农牧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从事番鸭、樱桃谷鸭、肉鸡等繁育、养殖、屠宰加工等工作,有着从源头到销售的完善的产业链条。

该公司负责人庄晓东介绍,福建山地多,以往交通不便,形成了天然的屏障,让本土番鸭品种得以更好的保留。2016年,企业着手开始保种工作,从龙海紫泥、广东、龙岩古田、泉州永春、莆田等地收集了60个番鸭家系,开始保种养殖。

目前,公司基地里共有本土番鸭存栏600万只,是2016年存栏量的6倍。相比其他的鸭种,本土番鸭有着更好的肉质、更高的瘦肉率,富含营养价值。

“保种工作并不好做,收集到品种后,需要对其进行品种提纯并形成规模,同时要进行疾病进化工作。耗费的工作量、经济成本相当于普通品种的4倍。”庄晓东说。

从2016年至今,昌龙公司每年投入近百万元进行保种工作。其中,企业参与的“半番鸭种质创新与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鸭短喙矮小综合征病原学、诊断及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均获得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24年,昌龙公司的中国番鸭(福建番鸭)保种场被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福建番鸭唯一的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

庄晓东认为,保种工作能够持续推进,离不开产品的商业化运营。与此同时,优质的本土品种能够为产业拓展空间,带动产业升级。

2024年,公司的年产值达到3亿元,其中番鸭占比2/3。从2013年至2024年,企业共计为合作的300名养殖户发放了2.8亿元的工资,带动养殖户增收。“有了经济效益,保种的工作也会更有底气。”庄晓东说。

“种质资源是农业发展之‘芯’。通过实施省级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项目,漳州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珍贵的种质资源,挖掘地方品种种质特性,为品种创新及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推动种业创新和乡村振兴。”黄英龙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