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时期的工会工作
2025-07-08 08:52:57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代就高度重视工人阶级的力量,并且积极成立各级工会组织。土地革命以后,随着工农红军在各地建立根据地,工会组织纷纷重新建立起来。在中央苏区时期,苏区工人阶级和各级工会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苏区工会积极组织工人参加民主选举,并选出有威望、有能力、有干劲的工人代表进入各级苏维埃政权,保证工人阶级在各级政权中领导地位的代表性。1933年9月至10月,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这次选举中,独立劳动者中的积极分子也被吸收进工会组织,纠正了过去“左”倾错误。工会会员参加选举的比例达到80%,很多城市工人参加选举的占比达到90%,有些工厂全员参加。选举结果,省苏代表中工人占比35%~50%。到1933年,各级工会组织向苏维埃、红军和群团组织输送优秀工人干部达到1万多名。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的经济封锁,苏区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发展经济,扩大内需,加强生产,打破敌人封锁。 首先是从经济体制上创新,广泛开展合作社运动,成立生产合作社、商业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广泛动员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劳动人民积极参与到合作社中来。1931年3月,闽西苏维埃政府颁发《合作社条例》,通过法律的形式鼓励工人农民组成合作社,提高劳动生产效率。1931年4月4日,闽西苏维埃政府第十二号布告强调赞助和保护各种合作社和集体农场,工农银行应当借款给合作社,让有合法手续的合作社迅速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合作社,苏区经济发展迅速,造纸、农具、布匹、药材、粮食等物资生产全面提升。 其次是大力发展公营工业,让工人参与共产管理。中央苏区地方偏僻,基本都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没有什么现代工业。为了保卫苏区,需要大力发展机械和生产枪支、子弹、炸药、地雷等军事工业。到1934年春,中央苏区的苏维埃工厂发展到33个,拥有2000多名工人。中央被服厂设在瑞金,有700多名工人、100多部缝纫机。长汀被服厂也有60多名工人。1934年6月在龙岩又设立新的被服厂。公有经济还包括印刷厂、袜子厂、织布厂、小型冶炼厂、铸造厂、硝盐厂、樟脑厂、制糖厂、肥皂厂、烟草厂等,基本满足苏区红军和革命群众的需求。为了提升公营工厂劳动生产率,工人可以直接参与工厂管理,实行厂长、工会委员长、党组织书记“三人团”共同管理工厂。 再次是在工会组织下,在苏维埃工厂内开展增加生产、节约原材料、提高技术等生产劳动竞赛活动。通过劳动竞赛,中央兵工厂在1932至1933年两年时间里,生产了4万多支步枪、40多万发子弹、600多个手雷,修理了2000多挺机枪、100多门迫击炮,对抗击敌人的猖狂进攻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后是反封锁斗争。苏区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不仅大力发展生产,同时也积极配合我党其他组织机构,先后建立了10余条红色秘密运输线,来和外部世界保持联系。这些秘密运输线包括汀州—瑞金、汕头—大埔—永定—汀州等,绝大多数都是依靠运输工人肩挑手提,越过崇山峻岭、崎岖小道,需要苦力运输工会等协调运输工人,一段一段路途运送。很多红色秘密交通线要走水路,先后有4000多名船工通过木船运输突破封锁,年均运输量超过1万吨。 在社会建设方面,苏区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建设事业,为守护工人阶级权益、提升苏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是积极参与维护工人阶级权益的有关法律规定的制定。1930年5月《中国苏维埃的政纲》规定“颁布劳动保护法,实行8小时工作制”,最低工资每月不得少于40元,女工产假8个星期等。 其次是对工人阶级进行教育提升。根据1934年1月统计,在江西、福建等省共举办各种补习学校6462所,学员94517人,工厂俱乐部1656个,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的革命素质、劳动技能和文化水平。 最后是加强对工人阶级的救济保障。我党从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互济事业,1925年10月,我党在上海成立中国济难会,1929年12月改名为中国革命互济会。1929年12月《苏维埃区域工会工作大纲》第八条对工人失业救济作了规定,要求设法救济失业工人,号召失业工人参加红军或参加苏维埃政府各种工作。 在开创和保卫中央苏区的过程中,苏区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在军事上大力支持,集中表现在工会组织号召工人阶级组织工人武装、直接参军参战和做好后勤保障支援前线等方面。 1929年9月起,闽西工人阶级在红军三次入闽战斗中积极配合,先后夺取上杭、龙岩、永定、武平等县城,并在各县成立了县总工会和工人纠察队。 从1930年开始,工人武装在粉碎敌人多次“围剿”战斗中和红军队伍密切配合,直接参加战斗,屡立战功。1932年,在红军攻打漳州战役中,闽西各地工人武装直接参加战斗,汀州工会动员300多名工人参加赤卫队,配合红军攻打漳州反动武装。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建宁保卫战中,全县工人加入赤卫军参加战斗,白天构筑工事,晚上协助红军放哨,击溃了敌人多次进攻。 1933年,全总执行局在“四一”召开的苏区农业工人代表大会和“五一”召开的店员手艺工人代表大会上讨论扩大红军问题,农业工人代表大会决定征调1500名会员、4500名贫农和可靠中农参加红军工人师,店员手艺工人工会也成立店员手艺工人红军师。当年7月,这两个师完成组建,并参加保卫苏区的战斗。1933年8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工人师在瑞金成立,并正式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警卫师”,朱德授旗,全师1.26万人,保卫红色首都瑞金。1934年2月,该师改编为红军第二十三师,在第五次反“围剿”中英勇杀敌。 在红军的每一次战斗中,工人队伍都积极生产,给前线战士提供武器弹药和军服、军鞋、军被等后勤保障。1932年4月攻占漳州战役中,工人队伍在战前组成后勤队,战后组成运输队,把在漳州缴获的战利品运输到苏区。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历史和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依靠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劳动大众,探索革命道路的缩影。其“政治建会、服务立会、创新兴会”的经验,为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作者单位: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