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链崛起:山海交融的产业新范
| 2025-11-19 07:44:0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11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周佩青)山海纵横,气象万千。在闽东这片山海交融之地,有一块状似蕉叶的沃土——蕉城。将山海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蕉城正以“大念山海经、做强产业链”的创新实践,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奋进的足迹印在时间长河里:2022年,蕉城区跻身全国百强区、全国创新百强区行列;2023年,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榜单;2024年,获评全省城市发展“十优”区第三名并连续四年进位。 “多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以奋勇前行、感恩奋进的姿态,在综合实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民生福祉等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发展答卷。”宁德市政协副主席、蕉城区委书记何必良说。 产业蝶变开新局 宁德水深港阔,人民依海而兴。山海不仅是蕉城的地理坐标,更是其产业发展的战略资源。 日前,载运1.1万吨硫酸的“金色丹尼斯”轮从三都澳港区漳湾港作业区启航,运往泰国。这批硫酸产自中铜东南铜业有限公司,是企业紧抓外贸机遇、拓展国际市场的新成果。 公司综合管理部业务主管柴毓绩介绍,今年以来,在铜冶炼行业面临多重困境的挤压下,东南铜业加速释放沿海优势,紧抓硫酸外贸价格上涨的契机,本埠码头硫酸装船单月作业量创历史新纪录,上半年累计装船量同比增长四倍以上。 2018年7月投产至今,在蕉城区保驾护航下,东南铜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已然坐稳宁德市铜材料龙头“椅子”,单条生产线就能做到年产40万吨阴极铜。 距此不到20公里之外,上汽集团宁德基地同样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名爵MG”品牌多款车型的生产线上,683台机械手臂精准作业,AGV小车自动完成零部件运输,实现了物流运输“零叉车”。“我们的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背后离不开宁德市产业布局的支撑。”基地行政管理业务高级专员陈海宁介绍,2025年1—8月,基地整车产量达5.41万台(套),产值47.98亿元,成为新能源汽车重要的制造与出口基地。 在全球汽车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上汽宁德基地竞逐新能源汽车赛道,在短短几年间成长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重要的制造与出口基地,向世界亮出来自宁德的“绿色名片”。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上汽集团宁德基地现有一级供应商32家,提供车身小分拼、底盘车架、轮胎总成、排气系统、内外饰系统、座椅系统、空调系统等大体积零件,实现80%的大件零件就近生产,形成高效协同的产业集群。 近年来,蕉城区紧扣抱什么“金娃娃”、怎样抱“金娃娃”的核心问题,培育出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铜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构建起了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四梁八柱”。202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656.83亿元,产业规模与效益同步提升,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绿色智能绘新图 “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早已融入宁德人的血脉,鼓舞勇闯新路。蕉城区的特色不仅在于产业,更在于其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在东南铜业,记者看到回用水脱盐项目投运,可实现非连续大雨状态下零排放;环集脱硫新增电除雾器与风淬烟气净化项目启动,使环集尾排颗粒物排放优于排放标准。更令人惊叹的是,每年上百万吨的冶炼废渣摇身一变,即可成为其他建材产业的原料,真正做到了“吃干榨净”。 上汽集团宁德基地同样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实现智能制造与环保实践的“双向奔赴”。 该基地通过优化工艺、节能改造等措施,在能源供应方面全部采用低能耗、环保的国内外领先设备,厂区内太阳能灯随处可见;在总装车间,自动驳运小车实现了生产运作、动力分配、原材料运输的高度协调,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减低能耗。 “2023年,基地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成为国内首个获此认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陈海宁表示,现在的冲压、车身、涂装(油漆)和总装四大车间,更绿色也更智能。 作为全球新能源产业标杆,宁德时代的发展更是堪称典范:全球首款钠新电池通过新国标认证、全球首款可量产的9MWh超大容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发布、全球首次推出电池领域最高安全等级的NP3.0技术平台……2025年,又一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成果从这里走向世界。 从铜到车,从锂到电,蕉城正以山海为基,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今年1至6月,蕉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636.92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位居宁德市第一。“我们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拓展‘电动化’‘储能+’等应用场景,布局星云储能等项目,支持龙头企业研发固态电池、凝聚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建设‘零碳工厂’‘零碳园区’,让绿色发展成为蕉城的鲜明底色。”何必良说。 服务赋能筑新境 在宁德市蕉城区,营商环境不仅是“软实力”,更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何必良表示:“我们始终坚持‘产业需要什么、企业关心什么,党委政府就抓什么’的理念,通过机制创新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让营商环境成为综合竞争力的加分项。” 在蕉城区行政服务中心,一位前来办理医社保业务的群众指着手机上的二维码感慨道。“以前办证要跑多个部门,现在扫码就能办,真是省时又省力。” 这正是蕉城区打造的“‘蕉’立办、您放心”政务服务一码通带来的便利。该平台集成1523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群众扫码即可办理各类高频业务,真正实现“一码通行”。 聚焦企业需求,蕉城区创新推出“三进三促”服务模式,将政务服务延伸至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在园区,设立全市首个工业园区政务服务工作站,推行“一窗办”“上门办”等模式,让企业办事“不出园区”;在乡村,推进村级政务服务“红色代办”,为海岛、偏远山村的老弱病残群体提供帮办服务,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在项目一线,开设一站式服务专区,推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已为32个重点项目提供全程帮办服务,加速项目落地投产。 在审批改革方面,蕉城区持续发力。2024年,蕉城在宁德市率先开展全环节“证照快办”试点,将原本“先照后证、分步办理”的“三步走”流程简化为“一步走”,审批时长从5个工作日压缩至“即办”,实现“准入即准营”。截至目前,已为115户个体工商户完成变更登记,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在宁德这片热土上,山与海不再是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一种发展理念、一种发展路径、一种发展范式。下一步,蕉城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锚定未来赛道前瞻布局,通过推动现有产业“未来化跃升”与未来技术“产业化落地”双路径,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 |
相关阅读: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