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娥代表:志在家乡创新业
www.fjsen.com 2010-05-12 15:03 李祖旺 来源:福建人大网 我来说两句
黄正娥,南平市二、三届人大代表,邵武市张厝乡黎村村村主任。十几年来,她以脚踏实地的拼闯精神,干出了一番令人赞许的事业,践行了人大代表的诺言。 倾心办实事 黎村村是邵武市边远乡张厝乡的一个小村,资源丰富。但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人们思想守旧,管理不当,该村已成为为数不多的三类村。那时的黄正娥在上海经商,年收入数万元。眼看家乡生产、生活上不去,基础设施落后,她既痛心又焦急。出于对家乡、对乡亲的一片深情,黄正娥时常彻夜难眠,暗自琢磨自己能做点什么。2000年10月,适逢村级换届选举,黄正娥谢绝亲友的劝说,舍弃个人挣钱的机会,离开繁华的上海,毅然回村海选,顺利地当选村委会主任。成为全市唯一的女性村主任。并在次年高票当选南平市二届人大代表,2003年当选省十届人大代表。 信息闭塞是制约黎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有要紧事与外界联系那真会把人急死。程控电话主干线入村几年,但由于村里掏不出钱,电话入户的愿望一直没能实现,村民颇有责怨之声。为尽快解决村里长期不通电话的问题,上任后第一次村两委会上,黄正娥提出“争取外援,群众集资”相结合方式筹资启动电话入户工程项目,得到两委班子的采纳。在下派村支书骆荣太“娘家”——市交通局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几届村委想做终没实现的事完成了。圆了黎村村几代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望着村民们拨打接听电话的兴奋劲儿,黄正娥与村两委的心里无比舒坦。 黄正娥凭着为民办实事的满腔热情,发动群众自力更生,投工投劳,兴办各项公益事业。短短一年时间,就修缮了年久失修、漏雨的校舍和倒塌的学校围墙,解决了远离村部7.5公里的栋坪小组20户村民看电视难的问题,修复了洪水冲毁的防洪堤坝、道路,重修了“铜罗丘”下南乾钢筋混凝土桥,村里还办起幼儿园,解决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 引领农民增收 “没有黄正娥,就没有我今天的好日子!”“两女计生户”,吴长稳自己残疾,妻子智障,穷得买油盐都得赊帐,在黄正娥的资助和指导下,他利用草山养羊160多只,当年就产生效益,收入5000多元。2007年养羊产值20000多元,成了张厝乡闻名的养羊户,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飞跃。 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单一的种植结构,使黎村人的生活水平只能处在温饱线徘徊。经过调查研究,结合本村田少山多以及村民求稳、缺技术、缺信息的实际情况,黄正娥与村两委一道商讨发展项目,寻找发展致富的突破口。 产业结构调整虽是解决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可项目虽好,由于长期的生产模式,村民对调整种养结构心存顾忌,怕没技术、缺资金、少信息难成功,黄正娥提议村两委班子,党团员与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有力出力,有钱垫钱,有技传技,可该想的办法想尽了,该说的话都说了,就是不见村民行动。 俗话说“群众动不动,全看村干部”为了引导村民调整种养结构,黄正娥劝说在上海经商的丈夫舍弃收入不错的生意,回村带头养鸭、养田螺,做给村民看,引领村民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快,村民种种顾虑消除,一时,调整农业结构成为村民致富的“热门”。有的户种烤烟10多亩,有的养羊百多只,养鸭数百只,不少人收到了可观的效益。看到有的村民农闲无事,黄正娥出面与张厝采育场签订山林抚育劳务承包合同,交村民小组实施,解决了富余劳动力,村民年均人增收近200元。对村里500亩老化林创新性实行集体所有、家庭经营、收益分成的生产责任制,集体与村民实现双赢,稳定的村财收入解决了过去村里因资金困扰想做而无法做的事。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7]人大代表“挑刺”庭审首创量化指标避免干扰审判
- [ 05-07]德化县人大建章立制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 [ 05-07]代表建议让周末班车跑起来
- [ 04-19]高职院校升格的诉求与冲动为何始终难以扼制?
- [ 04-13]梁有金代表: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