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东南网事:网友热评《网络正能量》:让“正能量”更有力量

2012-08-28 08:27:5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黄丽红  
分享到:

 

《福建日报》2012年8月28日东南网事版主要文章:

网友热评《网络正能量》:让“正能量”更有力量

高校取消新生接送:鼓励自主?不负责任?

网友热议交通违法通报制 交警专家均说实施难度大

东南网推出首个情感专栏 《恋恋33天》倾诉婚恋故事

网友热评《网络正能量》:让“正能量”更有力量

现场嘉宾和“微博区长”在交流

吉他父子现场助兴

东南网-福建日报8月28日讯(本网记者 倪羽) 东南网与福建日报报网互动,在7月11日正式策划推出《网络正能量》栏目,至今已制作8期刊播7期。这也是全国第一档以推送“网络正能量”为己任的报网互动栏目,受到网友的肯定和欢迎。

《网络正能量》推出第一期《平凡人托举的无私大爱》后,访谈内容被全国数百家网站转载、不少微博网友纷纷进行了转发。嘉宾丁文辉律师称,这是媒体的一种爱心接力。

网友“FJ郑方敏”则对栏目邀请的嘉宾感兴趣,“最让我意外的是,居然邀请到了吴法天和邓飞,我觉得一个刚开设的栏目能够邀请到一些有分量的嘉宾确实很不容易,虽然视频连线效果没有现场的好,但也很给力了”。

《网络正能量》在访谈过程中,还在福建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进行了同步现场直播,许多网友也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访谈发布后,许多网友对节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网友“luomu恋歌”认为,像这些“最美人物”的出现和弘扬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现状,我们仍需将这份感动化为引导社会风气良性转化的符号传承下去,而在这当中媒体承担着重要角色。

网友何勇赞扬“这个栏目开办得非常好”,就是在给全社会的道德补课,但是,正能量的传递和传播,不能只是依靠媒体力量接力,关键是需要广大普通人参与进来,共同接棒。说白了,“正能量”节目能否发挥正能量,能否真正传递正能量,不只是看节目本身的开播和办得好不好,而是要看公众的参与程度。

节目中吴丹红向网友致意

录制现场连线记者邓飞

不仅展示做了什么

还告诉怎么做

网友丁寅读完前3期专栏对“最美”的探讨,他发现,节目“不仅在提醒我们摒弃对某些群体的偏见,其实更在有意无意间,关注到当下中国的诸多热点问题:社会道德的滑坡,富裕阶层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以及官德和反腐等等”。

他认为这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的表现,“不仅要告诉我们‘最美人物’做了什么,更要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嘉宾们由“最美人物”衍生出的,对见义勇为该如何认定和奖励、富裕阶层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以及如何从言行发出考核官员官德的讨论,才更显其价值。

丁寅建议,《网络正能量》栏目在关注正能量时,不妨也关注那些细微的美。他说:“这样的美或许不是太轰轰烈烈,但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却因为小而更可亲近,更可触可感可学。这样的‘小美’越多,越能给人以信心和感染,而媒体的社会责任也在其中逐渐积淀并厚实。”

嘉宾现场相谈甚欢

有“负能量”的靶子

“正能量”更被重视

网友陈斌说,让“正能量”更有力量,当然要大力弘扬正气,但弘扬的同时有必要坚决痛斥那些歪风邪气,只有这样,正气才显得更有价值更有力量。

网友郭杨阳说:“一字一句地看完了前三期《网络正能量》,内心感到无比震撼。”他认为,在越来越多的“网络正能量”出现的同时,“负能量”还会出现,甚至会以更加穿透人心的力量来影响我们的世界观,但是,人性深处、主流思潮对于善的向往不会改变。甚至于,在“正能量”成为主流的同时,“负能量”更加相形见绌,引来更加深刻和彻底的心灵反思,道德的曙光反而会更加耀眼。

网言实录:

网友张楠之:强调“网络正能量”,并不是要粉饰什么,也不是要掩饰什么,而是将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中原本就有的一种能量,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并予以强调。你选择了阳光,世界并不就必然充满阳光,但一定可以因为你的阳光而多一份光亮,多一份温暖。所以,《网络正能量》之类的栏目,正是今日的网络上所需要的。

@谢庆东:看了好几期的《网络正能量》,关于网络辟谣的这一期,吴教授和张律师的精彩驳论让人拍案叫绝,“互联网要有适当的管制,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吴教授这句话说得太对了。即使是言论自由也应该在法律管辖范围之内,即使是网络也一样。网络需要辟谣,网络需要正能量。

@郑建均:《网络正能量》这个系列报道跟以前那些“高大全”的报道不同,一点都不矫情,内容踏实,观点亲民,所传递的正能量包含着感性的正能量。

已刊播的《网络正能量》:

第一期:平凡人托举的无私大爱

第二期:“最美富二代”的道德血液

第三期:“草帽书记”躬行的“清正为民”

第四期:博弈网络谣言 让真相跑起来

第五期:公益助学 网聚力量

第六期:“双闪志愿者”背后的网络救援行动

第七期:从旭日阳刚到吉他父子:草根歌者网络励志

厦大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导、省新闻学会副会长赵振祥教授:

报网互动释放超强“能量”

东南网与福建日报联手推出的《网络正能量》栏目,是我省党报与网络互动的一个创新尝试。它选取百姓关注的新闻事件、社会问题和网络热点现象,把网络民意进行正向提纯,并借助党报的权威性传播放大,使“网络正能量”与社会主旋律合拍共舞,这种报网互动通过理性的渠道把虚拟的网络能量释放到现实社会中来,让人们经常被平凡的崇高和人性之美所感动着,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经过了无序竞争和诸多乱象之后,我们看到网络和网民都在走向成熟,网络社会正在突显出“群体智慧”时代的伟大力量,它在揭露时弊、纠错社会、匡正社会价值观念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对推动中国的民主进程、社会进步居功至伟!“守望可贵的精神 传递向上的力量”,祈愿《网络正能量》的这份坚守成为网络舆论阵地上一面飘扬的旗帜,引导网络舆论一路正向、前行!

“最美”系列话题选择

考验网站智慧和水平

迈克尔·埃默里在《美国新闻史》里曾经说过:“报纸是在议论纷纷中发展起来的。”报纸是如此,一个新闻网站也同样如此。新闻网站如同一个自由市场,必须给人们一个进出市场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可资议论的话题。

《网络正能量》栏目首先推出的“网络时代接力人性‘最美’系列访谈”(栏目前三期),就是选取一个集中的焦点话题,引爆一番七嘴八舌的言论,以此搭建一个议论纷纷的舆论场,这一举措对东南网的发展富有价值。当然,话题的选择也考验着网站的智慧和水平,找到一个有争议同时又包含有正向价值因子的话题绝非易事,而若能找到一个没有争议却又能引发广泛共鸣的话题,那简直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了!

福建资深媒体人王伯伟:

让“正能量”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网络正能量》推出一个多月了,这是一个意义大难度也大的栏目。从实践看,《网络正能量》可说是开端良好,渐入佳境。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正能量》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考虑在如下方面多做努力:

选题范围,突出新闻性、贴近性。《网络正能量》属一类话题新闻,该到哪里找选题?首先要到受众身边引起纷纷议论的新闻中去找。有新闻性,才容易吸引眼球,有可议性,才有望形成热门话题。

表达方式,突出完整性、深刻性。当今是网络走红的时代,主流媒体尤其党报的求胜之道便是:“在碎阅读的时代,要给出更完整的信息;在浅阅读的时代,要给出更深刻的思想。”依我之见,《网络正能量》奉献给受众的应该是一道经过提吊的浓汤,既不失“原汁原味”,又富含“营养元素”。

说理方法,突出针对性、论辩性。《网络正能量》弘扬的是“正能量”。然而所谓“正面宣传”绝不是只晓得照本宣科些正面大道理。我们不仅不能回避“负能量”,还要在同形形色色“负能量”的论辩驳难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版面编排,突出跳跃性、检索性。网络新闻传播开辟了人类信息传播史上的“扫描式阅读”时代。依我之见,《网络正能量》的报版应当成为网版的提要、浓缩、再创作。没时间的,翻翻报版知其大概;有兴趣者,细读网版了解详情。

高校取消新生接送:鼓励自主?不负责任?

东南网-福建日报8月28日讯(本网记者 谢添实 实习生 王锦) 大学开学在即,很多学校都会派车到车站接新生。不过今年上海大学取消了这一做法,鼓励学生乘坐公共交通到校。校方称此举是为了鼓励新生独立自主,并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并非完全放任不管。

此举引发我省不少网友及新生讨论。记者从我省一些高校了解到,今年仍然会去车站迎接新生,现场也会有志愿者引导指路。

支持:培养新生独立精神

上海大学锻炼新生自主性的做法不少网友对此表示赞赏,一网络调查结果显示,37%的网友赞成取消校车接送。网友“陈仁威”说,大学生也不应该那么娇贵,自己到校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在网友“kamai”看来,校车迎接并非大学新生的必需品,学生不能心安理得要求学校提供。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也没这个“必须义务”,还能省下一小笔校方开支。

反对:取消对新生不够负责任

上海大学的做法有人认可有人批评。批评者大多认为,高校新生大多从外地来到一个陌生城市,人生地不熟、行李又多,没校车接送很没人情味,也容易走错路。在上述的调查中,44%的网友就认为“该接”。

有网友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认为校车接送很有必要。“以前看到报道说有新生被骗,如果没校车迎接,万一稀里糊涂上了黑车,被拉到哪个偏僻角落,那怎么办?”

还有网友表示,如果取消校车,那么同个地区的高校应该都取消,否则难免在新生中产生攀比心理,让没校车迎接的新生对学校产生不好印象。

现状:福州高校都有校车接送

我省高校新生大多从9月份开始报到。记者从福州一些高校了解到,今年像往常一样这些学校都有安排校车迎接新生。

目前我省福州地区的本科高校大多设在闽侯大学城,如果从火车站、汽车北站到大学城,要倒两趟公交车,用时在一个半小时左右。如果从汽车南站走,也要一个小时多。

记者采访时,福大、农大、工程学院、中医大、闽江学院等多所高校负责老师明确告知,今年肯定也会有校车接新生。“校车并不会产生多大的经济成本,也就那么几天,花不了多少钱,这也是为新生的安全和方便着想。”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林老师表示。

“校车接送是一种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忧的好方法。可以方便学生,减少如诈骗、欺生等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保证新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福建教育学院闽派特色教育研究所所长邹开煌表示,学校派车接新生不仅体现学校的人文关怀,也表现出学校对新生到来热情欢迎的态度,是可取的。

网友热议交通违法通报制 交警专家均说实施难度大

东南网-福建日报8月28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近日,武汉市出台新规严整交通乱象,建立了交通违法通报制度,其中对私家车违法及行人路口乱穿等行为,抄告其单位或社区进行通报。新规出台后,引起了福州市民和网友的热议。

市民:个人交通违法与单位无关

在福州一家保险公司上班的陈先生有一辆私家车,平常在上下班高峰期的时间也会变道“插队”,他认为自己已经承担了交通违法行为的罚款,再通报单位或社区没什么意义,“单位和社区又不能罚款,也没有权利和义务来承担纠违”。私家车司机李先生同样认为此举没必要,“除非把罚款免除了,只做通报,但这不太现实”。

市民谢小姐则认为,私家车交通违法被通报单位,在宣传教育上能取到一定的作用,毕竟在工作和生活圈里,大家还是会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通报无非是让身边人知道你违法了,这会给交通违法的人造成一定的压力”。

而不少市民对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通报单位或社区感到不可理解。“现在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都没处罚,更何况是通报,这大大增加了交警的工作量。”市民李先生说。

“有些乱穿马路的行人是无业人员或者退休人员,到哪去通报他们的单位呢?”网友“cindybear8888”认为抄送单位和社区的做法作用有限。网友“吴和平律师”则建议将个人交通违法行为记入个人的市民档案,并就地参加维持交通秩序工作。

交警部门:操作起来较困难

今后三年,我省将持续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大整治行动。福州从8月起至年底,在城区范围内开展了交通文明宣传和交通秩序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出租车、公交车、电动车、公务车、残疾人代步车、行人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保持对交通违法行为的严查严管态势。

福州市公安局交巡支队相关人士表示,目前福州市民的交通意识还比较淡薄,斑马线不礼让、乱鸣喇叭、乱用远光灯的交通违法现象还比较严重。通过专项整治,引导市民自觉摒弃不良交通陋习,同时在驾照考试过程中,交警部门也要求加强文明驾驶的内容。

对于将个人违法行为通报其单位或社区,福州市公安局交巡支队相关人士认为,这并非交警部门权力范围的事,同时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个人的驾驶证等证件中都没有家庭和单位的地址,甚至手机号都没有。

学者:整治交通违法要多管齐下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铃枣认为,将个人的交通违法行为通报单位只是一个方面,还应该把个人的诚信和评先等挂钩起来,这样才能起到威慑作用。

“还要看这家单位的性质,公家性质的单位威慑力比较强,对于私营企业来说,可能没什么效果,而通报社区根本就形同虚设,他们更没有权力对居民做任何的惩处。如果没有触碰到个人的实际利益,很多人仍然会无动于衷。”张铃枣说。

他指出,要实现个人的交通违法行为通报单位或社区,就要建立庞大的数据库,需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因此可能性不大。

张铃枣表示,目前福州的交通还比较乱,私家车、电动车、行人没有各行其道,因此整治交通违法行为要多管齐下。他建议,首先要加大处罚力度,而且要重罚,并曝光违法行为,形成社会舆论氛围;其次,还要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把交通事故的一些案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文化水平不高的人都能看明白;最后是路权的设置,现在福州的许多道路设置并不合理,出现不少的断头路,相关部门要合理安排道路资源。

东南网推出首个情感专栏

《恋恋33天》倾诉婚恋故事

东南网-福建日报8月28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 东南网情感倾诉专栏《恋恋33天》近日上线。这是东南网推出的首个情感类专栏,并邀请情感心理专家来答疑解惑,旨在为网友在感情路上燃起一盏明灯。

《恋恋33天》拟每周推出一期,关注城市情感,关注宅男宅女,以讲述网友情感故事为主,配以情感顾问的点评,让网友们在故事当中得到启发。专栏还邀请情感顾问——福建省首批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福建省劳动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心理咨询师评审专家罗胜发,为大家答疑解惑。网友可以通过留言板块讨论交流。

目前专栏推出了首期:一位化妆师讲述她的初恋故事。故事的女主角小雅半年前开始自己人生的初恋。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恋爱并不是想象中的甜蜜,而是伴随着许多烦恼,最大的烦恼就是,她发现自己的男友对前女友还念念不忘。

小雅该如何面对感情的现状,她要不要和男友分手?欢迎网友们登录东南网首页,点击专栏《恋恋33天》第一期《他还惦记着前女友,我该分手吗?》,阅读小雅的情感困惑和专家分析,为故事主人公指点迷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