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东南网事:心理疾病 需要各方多加关注

2012-09-17 09:08:1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黄丽红  
分享到:

 

《福建日报》2012年9月17日东南网事版主要文章:

心理疾病 需要各方多加关注

淘宝店铺被评个“差评” 卖家竟给买家寄“裹尸袋”

开辟闽南新闻宣传新阵地 东南网泉州站揭牌

上海出新规排查精神病,不出门或乱管闲事者有嫌疑,网上对此议论纷纷—— 心理疾病 需要各方多加关注

东南网-福建日报9月17日报道 本网记者 王坤明 实习生 王锦

“过分话多,说个不停;寡言少语、动作慢、什么事情都不做;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不和任何人接触。”这些行为异常人员将成为疑似精神病患者调查的线索。近日,上海市卫生局颁布了《精神疾病防治服务规范(2012版)》,规定将在辖区常住人口中开展疑似精神病患调查。对此,网友议论纷纷,有网友戏谑道:“上海的孩纸(孩子,网络用语——记者注),小心‘被精神病’哦!”

拍砖:

宅男宅女惊呼伤不起

“躺着也中枪,按这样的标准,我们这些宅男宅女都是有精神病了,伤不起啊!”网友“萧家小胖妞”说,自己平时就很少逛街,大部分的时间在网上泡着,是个标准的宅女,但是她依然每天过得开心,心情舒坦,“难道这样也得去看看精神科医生?”

网友“旱鸭子阿雄”认为,以正常人“忙忙碌碌上班、争分夺秒赶路”的标准判断那些“对人过分冷淡、寡言少语、动作慢”的人就是精神病,这样的标准本身就很有问题,无疑一竿子打翻了“一船人” 。网友“every214”的看法一致,他认为,若按这个标准,宅男腐女、酷哥、慢性子、热心肠、话痨和运动达人都可能是精神病。

“这个标准太武断,纯属无稽之谈。”网友“angle姐”对此表示愤怒,她说自己在上海做营销工作,日常就是到处乱跑,话自然也多,工作需要而已,跟精神病犯不着边。

有网友调侃道,不上学、不出门、不上班、寡言少语、动作慢等症状倒是与老年人生活状态相似,难道上海的老人都有精神病嫌疑?而从青年人角度说,现在社会压力大,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情绪压力,当这种压力积攒在一起时,他们就有可能选择去跟朋友话唠下或者在家里静静待着,自我排解。这位网友质问:“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可?”

撒花:

有利于社会和谐

在众多网友为此项新规“吐槽”时,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赞同,认为这是社会关注心理健康的表现,有利于社会和谐。

“其实也没什么可笑的,当今社会更需要关注精神心理健康。”网友“微醺”如是说。网友“王莉”也表示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如过度痴迷网游的人,整天呆在家里,不和人说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这不是精神不正常吗?”

“我们应理解政府的苦心,毕竟社会上有心理问题的人太多了,这些人甚至会造成伤人事故。”网友“财新网友”对此表示赞同,认为上海市政府此种做法只是要求社区工作在这方面多加关注,对有这种情况的人,应多加关怀、疏导。这是一种负责的态度,很有必要。

专家:

是否精神病要综合判断

“不出家门、少说话等并不能直接判定有精神病!”福鼎市精神病人疗养院院长夏桂玲表示,精神卫生疾病患者初期会有这些行为表现,但是正常人也会出现这样的行为。这些行为仅是单纯的特征症状,只能作为其中一方面的判定线索。

福州金桥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林宗平表示,作为一种判断或者筛选的办法,这些症状也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精神问题的产生往往很多人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线索的公布给每个人提了醒:自己是否是精神病的边缘人群,自己心理健康情况如何等。

“判定精神病是需要综合判断的,需要一个完整严密的资料搜集、汇总、分析、诊断的过程。”夏桂玲说,精神疾病按照等级不同分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有各自专业的诊断标准。精神病方面的医生会对疑似患者进行综合检查,精神检查技术涉及认知活动、意识行为活动、个性心理特征等几个方面,医生对其中每一项都有一个专门的询问技巧。

福州金桥心理教育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罗胜发说,从一个行为去判断是否有精神问题通常从三个方面去看:这种行为时间多长、内心体验有没有痛苦、正常的社会交往活动有没有受到影响,“市民可以用这些简单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及时调整自己,促进心理健康”。

保持平衡心态

自我调整不了及时找医生

那么,如何预防心理疾病产生呢?夏桂玲表示,首先,应保持平衡的心态,现代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心态失衡就会出现失眠、神经衰弱、情趣压抑、过度兴奋、焦虑等问题,若长期得不到调整和疏解,就有可能进一步引发精神卫生疾病。其次,要多一些人际交往,主动投身社会生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人生经验,克服性格缺陷,提高心理承受力等。

林宗平认为,可多做有益健康的行为,包括均衡营养,适量锻炼,规律作息,不吸烟,少饮酒,远离毒品,安全性生活;另外,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正确了解压力并学会控制。

此外,夏桂玲也表示,市民平时也可以主动接受健康教育,在教育里获得一些心理疾病的知识,自己要学会调整,调整不了就要找心理专家或专业精神科医生咨询。

尤其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精神问题自己较难发现,因而如果发现家人、朋友同以往的生活习惯不同,例如:沉默寡言,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应及时劝导并想办法让他们得到专业帮助。

淘宝店铺被评个“差评” 卖家竟给买家寄“裹尸袋”

林小姐收到的“裹尸袋”

东南网-福建日报9月17日讯(本网记者 陈薪宇)上网购物给个差评,换来的不是退货而是卖家寄来的“裹尸袋”。近日,福州网友林小姐就遭遇了这样的尴尬事。因购买的衣服质量差,林小姐在给卖家差评后就收到对方寄来的“裹尸袋”。

收“裹尸袋”缘起给差评

为什么一起商品交易纠纷会演变为这样的闹剧呢?据林小姐说,8月20日,她在淘宝网店铺“心随、衣动”上看到一件原价为225元的连衣裙,标注当天促销价29元。如同商城的页面和原价设置较高让林小姐对这件衣服质量产生了信任,没多想就拍下了衣服。结果,林小姐收货后发现衣服质量很差,便要求退货。

在交涉中,卖家同意退货,并提出外包装和衣服吊牌等应完好的要求。“外包装就是很薄的塑料袋,拆开的时候坏了,我就回复说衣服和吊牌在。但卖家却误会了,还说现在淘宝改版,差评威胁不了人,态度很不好。我觉得退货麻烦就付了钱,给了差评。”

本以为不愉快的购物经历就此结束,不料前几日,林小姐收到了一份快递包裹,里面装的是“裹尸袋”。林小姐联系上包裹发货人,发现寄件方是另一个淘宝卖家,“裹尸袋”则是“心随、衣动”店主在他的店铺购买的。随后,她多次拨打了淘宝客服热线投诉“心随、衣动”店铺,但淘宝方面一直未作回复。

“只是给个差评,真想不到卖家会做这样的事。我们家还有老人小孩,寄这种东西过来,全家都吓得不轻,特别生气!这样的行为明显是打击报复,希望淘宝能对该店铺有所处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林小姐说。

记者在淘宝网“心随、衣动”店铺网页上看到,该店信用等级为两个蓝钻。近半年来,该卖家共有交易记录613个,买家评价中有3个差评4个中评,最近一个月内有退款记录4次。记者多次拨打该店店主在交易记录中所留的手机号码,但始终无人接听。

淘宝:

遇威胁报复可投诉卖家

针对此事,记者拨打了淘宝消费者服务热线咨询。客服人员告诉记者,9月份前的订单只能投诉售后服务和恶意骚扰其中之一,不可重复投诉。而林小姐当时投诉属于售后服务类别,但因未上传相关质量问题而只是投诉卖家行为,经判断投诉不成立。客服人员也表示,如果卖家确实有威胁报复的行为,建议林小姐采取法律途径维权。

那么,是否有其他买家给了差评而遭遇类似“报复”?他们又该如何维权呢?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淘宝确实存在卖家因差评寄寿衣给买家的类似投诉,但比较少见,“9月份起,产品售后服务和卖家恶意骚扰在淘宝网可一并投诉。在交易成功后15天内,上传含有威胁内容的短信或聊天记录等凭证即可,经判定投诉成立,卖家将被处以扣分、屏蔽店铺搜索或账号限制等处罚”。

该客服也表示,目前没有关闭卖家账号和店铺的相关案例。但差评对卖家也仍有影响,若退货纠纷每月超过8次,店铺需要缴纳的保证金将翻倍,该店商品排行也将靠后。

律师:

消费者人格尊严受保护

这起事件中卖家行为是否涉嫌违法呢?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许水清律师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给差评是买家的权力,即使因此产生口角之争,且不论对错,卖家寄“裹尸袋”这样的过激行为已经侮辱消费者的人格尊严,显然已经违反了法律。”

那么,遇到恶意威胁报复行为,消费者要怎么维权呢?许水清律师表示,林小姐等有类似遭遇的消费者可以报警或是向工商部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投诉。如果以上方法无果,还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进行相应处罚和赔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