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滚动网报> 科教文卫 > 正文

东南网事:让书有生命有使命地“流浪”

2012-10-10 09:30:0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建日报》2012年10月10日东南网事版主要文章:

让书有生命有使命地“流浪”

“书香中国,人人传阅”,民间流动图书馆自建馆至今年9月28日已赠书48882本,其中有近两万本通过网络赠送出去。

看书赠书传书爱书,读书情怀源远流长,为了每一个你从中走出“大我”——

让书有生命有使命地“流浪”

东南网-福建日报10月10日报道 本网记者 倪羽 颜财斌 实习生 邱冬勇 魏文亮

“每人每15天获赠一本好书,看完之后无需归还,传阅他人;外省市读者可关注图书馆网站或新浪微博订阅。”民间流动图书馆官方微博上的这条公告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围观。图书馆坚持弘扬“纯公益、全免费”的建馆精神,线上线下传好书,三年如一日。

这座图书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免费公益赠书的流动图书馆,由品牌战略专家徐大伟先生发起创建的。在建馆前,徐大伟就经常在网络上号召大家看书,但网友留言,书虽好但常常买不到或无钱买。于是大伟开始赠书。2009年2月25日,徐大伟在博客上发起“好书寄赠公益项目:赠送中国大学生100本好书”活动,这是他最早发起的赠书活动。渐渐地,大伟决定开一家实体图书馆,配合网上赠书。这样,民间流动图书馆就有了“网络店”和“实体店”两种形式,向国内外广大读者免费赠送好书。目前大伟的新浪博客访问量已经达到360多万。许多外国游客也都从图书馆中带走过这份特别的中国礼物。图书馆从建馆至今年9月28日,已赠书48882本,其中有近两万本通过网络赠送出去。

古语云“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民间流动图书馆对推进全民阅读会带来怎样的启示呢?今天《网络正能量》视频连线民间流动图书馆的馆长徐大伟,和做客东南网演播厅的三位嘉宾一起来聊聊民间图书馆在社会上和网络上传递出的“人人看书、人人传书、人人赠书、人人爱书”的读书精神,探讨网络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读书,怎样爱上阅读,提高文化修养和生命质量。

>>>点击观看更多《网络正能量》访谈

本期嘉宾

徐大伟:民间流动图书馆创始人

精彩语录:只要把这种爱书的情怀保持下去,慢慢让书引导你的生命、引导你的作为、引导你的思想。你会发现你的想法越来越多,创意也越来越多,你的空间会变大,思想也会变大,让你的心变大,走出一个“大我”,有个“大我”之后你容易做成大事,大事会让你“大成”。

余岱宗: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精彩语录:他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捐赠,他把自己的心都捐出来了,也就是说把自己的一个理念随着捐的这个行为,传达给每个被赠者,然后去推动下一波发展,就是几何级地放大了,而不是说把钱堆成砖块一样简单地给人。

牛怀敏:福建省教育厅关工委德育中心秘书,福建省“爱心红书袋”活动负责人。

精彩语录:每一个作者写出的每一本书都是他的心血,就像他的孩子一样。这个理念能够真正地尊重作者,同时能够让它有生命有使命,给那些很需要的人,更多更爱书喜欢书的人去看去看。

林京:网友代表,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文明办副主任,省少儿图书馆巾帼志愿者

精彩语录:网络有两面性,要利用它的正能量,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网络这个平台,在传播书籍、传播知识这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1.家家都是民间流动图书馆,人人都是图书管理员

【在民间流动图书馆借出的书,背后会有一个空白页,上面写着“一本书的流浪记”,记着读过这本书的读者姓名、所在地、QQ、读后感。】

主持人(郑窈):这家民间流动图书馆跟其他图书馆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徐大伟:最大区别就是我们是赠书馆,我们的书是赠给你希望你传下去。我们的理念是“书香中国,人人传阅”。

主持人:创办民间图书馆的原因是什么?

徐大伟:我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看书看来的。看书能够改变每一个人,我就是活生生的看书改变命运的例子。看书能够改变我的命运,也能够改变其他人的命运。第二是社会大环境下看书的人很少,我想要带动更多的人去阅读。第三个层面,我们发展了一个新的理念,就是“人人看书,人人传书,人人爱书,人人赠书”。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这种理念。所以我只能通过实体店的形式让人们清楚明白地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其实这件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只要你把家里的书拿出来,传出去,家家都是民间流动图书馆,人人都是图书管理员。

主持人:现在图书馆共有多少书?

徐大伟:上架的书常年保持3000本,藏书还有几千本。三年来,我们大概送出去4.8万多本。

我们希望书传出去,爱传出去,这本书就变成大家的书,而不是某一个人的书,希望一传十十传百让这本书发挥更大的价值,让书有意义地流浪。

这种图书馆的形式可以创造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因为我们的书走到哪里,图书馆就在哪里。现在我们的书传到全国各地了,甚至世界上的某些国家都传到了。其实很多人都可以这样做,把书拿出来跟亲戚朋友、公司里面的同事分享,都是一种很好的行为。

主持人:很多爱书人他不愿意把书借人,害怕书本破损。您也是爱书人,对此怎么看?

徐大伟:总有一个过程。当初捐书的时候,我有1000本藏书,开始我捐了500本,然后我又留下200本,之后我说留100本吧。100本的时候我就想留10本。最后我想通了,如果不把所有的书捐出来,事情就干不成。为什么呢?因为我的心不纯净。后来,我就把所有书都捐了出去。

书都捐出来之后我觉得很快乐,这种幸福感和快乐感是做任何事情都换不来的。如果把书放在你的书柜里面,只是一次性地使用,没有更多地去传播价值,这不是真正的爱书。真正的爱书是让书有生命,并且让它延续,让书给很多人带来美好的生活,改变很多人的人生,这样才是真正爱书的表现。

2.人的心灵与心灵之间接力的作用可能大于知识的传播

【图书馆从建馆到今年9月28日,已赠书48882本。图书馆还援助64所希望小学建立了“希望书角”,建立13个针对大众社区的“书香社区”,建立2个针对监狱服刑人员的“爱的书角”。】

主持人:经营这个书店一个月要多少费用?

徐大伟:花销大概两三万元。包括房租、图书管理员的工资、买书、赠书、寄书,还得弄些宣传品。

这是一件超值的事情,因为花了一点点的钱,但是影响了很多人。很多年轻人因为看到书而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从不爱看书的人变成爱看书的人,这是花钱买不来的。

主持人:民间流动图书馆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余岱宗:这种图书馆零门槛,空间巨大。它把借书烦琐的过程去掉了。我们平时到图书馆,那肯定是人去找书。大伟先生创办的这个空间巨大的图书馆,它是书找人。这本书传递出去了,十个人当中只要有一个认同了这本书,同时从书里面获得了巨大的启发,改变了命运,于是,这本书就好像一团火,点燃了他整个的生命热情。

再一个就是流动。流向一开始可能是亲戚朋友,到最后是陌生人。这样的传送纽带,是爱书理念的传输,是一个人想获得知识的渴望的传播。它带来心理充实的象征意义远大于传送书的本身。这个图书馆非常的奇妙,就是你很难想象这本书可能从福建的某个地方一直飘到东北去。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它的想象的作用,心灵与心灵之间接力的作用可能大于知识的传播。

有的人赠馒头,他是赠书。赠馒头,他可以让一个饥饿的生命获得能量活下去;赠书,可能是为了让这个人更好地发展。我们一要生存,二要发展。两样都很重要。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捐赠,他的理念随着捐的这个行为,传达给被赠者,然后去推动下一波发展,是几何级地放大。而不是说把钱堆成砖块一样简单地给人。赠书的创意比书本身还重要。

林京:不记得是哪位哲人说过,如果这本书你拿来以后把它丢在一边或者是你只是翻了下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种浅尝辄止,用三个字来形容就是“杀书头”,就是杀掉书的头,到了这么严重的地步。所以,拿到一本书,一定要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像品茶一样,仔细地去品,把书的味道真正地品出来。

牛怀敏:每一个作者写出的每一本书都是他的心血,就像他的孩子一样。徐老师的理念能够真正地尊重作者,同时能够让它有生命、有使命,给那些很需要的人,更多更爱书喜欢书的人去看。

福建省的“爱心红书袋”活动,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有10个品种。我们会通过爱心人士一对一地结对子,传递给流动儿童和山区的留守孩子。看到孩子们拿到书时就像过年过节一样,我非常感动。

3.日积月累地看书、记书、写书,相信能成就每一个人

【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国民人均阅读图书为4.35本,较之2010年国民人均阅读图书4.25本增加0.10本。尽管数据在提高,但人均4.35本依然是一个忧大于喜的数字。调查同时显示,2011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上网率为54.9%,比2010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

徐大伟:社会缺少阅读的氛围、阅读的环境、阅读的文化,乃至促进阅读的具体措施。第二个原因是大部分年轻人不知道阅读的好处。他知道阅读会改变命运,但是不见得他就相信这句话。如果他知道阅读能让他更漂亮、挣更多的钱、做更大的官,让他更有魅力,他才会爱上阅读。

看书就是四个字,“读”、“静”、“思”、“行”,这是一个连贯的动作。“静”是想想你来世界上做什么,你的价值观,你的方向。我们要制造这种阅读的环境和文化,要逼迫着人们尝试着去看书。

看书有四个层次, “翻书”, “看书”, “记书”, “写书”。我们要相信积累的力量。如果日积月累地写书、日积月累地看书、日积月累地记书,我相信能成就每一个人。

余岱宗:现在的大学生热爱读书的氛围还不够。我们今天很少看到在公交站台有人等车的时候在读书,而在俄罗斯,在一些西方国家,很多人等地铁的时候都在读书。我们也很少看到家庭亲戚朋友之间的来往是通过书籍赠送、介绍。相信随着我们这个民族逐渐地发展、改造,会有更多的人热爱读书,而且相信书中藏着非常强大的力量。

主持人:如何营造阅读的氛围?

林京:其实爱看书的人很多,我到书城、书店,看到暑假的时候,小孩子拿着书一整天坐在阶梯上面,反复地看,不亦乐乎。倒是大人看书的偏少一点。

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这本书感兴趣,无论如何都会花精力花时间去把它看完,而且是非常认真地看。

余岱宗:读书是一个从小通过家庭、学校来培养的一种习惯,一种兴趣。我非常担心我们今天基础教育的某些教法会窒息了小孩读书的兴趣。某些方式会变为“考书”,而不是“爱书”。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很少跟他们说你们要读多少书。更多的是在课堂上通过我对某些书的解读、阐释,让他热爱这本书,让他主动去找这本书。我们最需要的是他认同了你对这本书的认识,他被某本书感动了。比如一部小说,他对某部专著产生了浓厚的钻研兴趣,通过老师的引导,一旦他去读的话,这个效果肯定是比较好的。

主持人:身处网络化的时代,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和工具?

林京:有的人把网络当作玩游戏、消磨时光的工具,但我把它当作一个学习的、获取知识、获取技能的一个工具。网络有两面性,要利用它的正能量,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网络这个平台,在传播书籍、传播知识这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牛怀敏:我们在赠书完后,检验孩子们的阅读效果就是通过网络的平台来测试,出一些题目让孩子们来答,会给孩子们不同的奖励。网络和纸质阅读应该相辅相成,利用得好的话并不矛盾。我们也相应地开拓了很多课外阅读基地,利用非常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孩子们走出家门,进行阅读。

余岱宗:网络平台将扩大它的公益面,使更多人受益,并且使书的流动过程更加便利。今天的网络使书的传播变得极其便捷。网络上有些二手书店,我很多的资料是通过这样购买来获得的。有些新书,直接上网络书店购买,也是非常迅速的。这是一个知识的载体的交流变得非常方便的时代。

像大伟先生创建的图书馆一样,它可以通过人际交流,通过书的漂流,通过书的这样一个非经济的传输过程,来培育我们全民族爱书的氛围。“以书会友”,更多的朋友可以通过读书,通过网络交流,获得友谊,获得经验,获得全新的体验。

4.书本可以成为亲子的一个媒介

主持人:书最大的魅力在哪里?四位嘉宾和网友分享一下你们和书的故事。

徐大伟:看书改变了我。我的人生有三件宝,笔、本子、书。每一天我的包里都有这三件东西。看书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了。我每天都会看书,少的时候一小时,多的时候三到五小时。我觉得看书是我唯一一件不浪费时间的事情,除了工作之外。

你会发现你真的找到了看书的乐趣,接下去你只要把这种爱书的情怀保持下去。慢慢让书引导你的生命、引导你的作为、引导你的思想。然后你会发现你的想法越来越多了,你的创意也越来越多了,你的空间会变大,你的思想也会变大,让你的心变大,走出一个“大我”,有个“大我”之后容易做成大事,大事会让你“大成”。

很多事情我们不敢想不敢做,其实还是因为我们的心还很小。因为我们没有见过好东西,没有见过更大的空间、更大的梦想、更大的未来,会使我们局限在某个环节上,或者在某个地方上静止不动。

余岱宗:读书首先是充实自我。书会告诉我们别人想得有多远、想得有多宽、想得有多巧、想得有多深,表达得有多美,表达得有多复杂多样。这些都是通过读书才能得到的。读书尽管是间接经验,但是这个间接经验是巨大的。

读书本身,让我获得最多的是一种喜悦感。读书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是激发我们个体的创造力,也激发我们集体的创造力。

牛怀敏:我自己个人的话,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在我遇到困难或找不到答案的时候,经常就是书本给了我力量。

在传播书香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贫困人员,他们到农村书屋里看书,他能通过一些医疗方面的书,治疗一些基础的疾病,让他省非常多的钱,同时获得健康。还有,我们送了很多的书,让很多小朋友获得知识。有些孩子已经长大了,为人父母了,他还可以去教育他的孩子。因为掌握了知识,他还可以影响两代人。我很享受这种过程。真的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林京:我今天收到一份非常特别的“中秋月饼”,是三箱的书。我一个同学是爱书之人,买了非常多的书,因为搬家把一部分书送给了我。

我觉得书还有一个很好的作用,它可以成为亲子活动的一个媒介,就是我和我的孩子可以一起看一本书,然后共同讨论书里面的人物。就像前一阵子很流行的《明朝那些事儿》,开始我的孩子是向他的同学一本本地借,我也被吸引了。后来小孩建议把一整套买回来,我同意了。小孩非常高兴。我觉得母子一起来读这套书,其乐融融,非常开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