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14日报道 本网记者 谢添实 上肢残疾人驾车将有望放开的消息,连日来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多数网友持支持态度,但也有网友担忧安全问题。我省有残疾人约221.1万,其中肢体残疾为49.9万人,但目前仅有100多人拥有驾照,不少残疾朋友盼望驾照申领政策的开放。 支持:对残疾人权利的尊重 对于残疾人开车的限制,我国是逐步放开。2003年,公安部就出台便民措施,其中包括允许左下肢残疾人驾驶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2010年4月,公安部又进一步放宽了残疾人申领驾驶证的身体条件,首次允许右下肢和双下肢残疾人员申领驾驶证,并为此增加了特殊的准驾车型C5,截至目前残疾人可以报考C2和C5驾照。此次,中残联表示,将配合公安部等部委,对上肢残疾人驾车辅助装置研发、生产、加装检测及上肢残疾人身体条件、培训等问题系统研究,争取早日实现上肢残疾人可驾驶汽车。 多数网友对此表示支持,认为是上肢残疾人士的福音,是国家对上肢残疾人权利的尊重,也是社会人性化管理的体现。网友“孟媛媛”说:“本来残疾人就感觉心里有阴影,为什么要剥夺他们享受快乐的权利?绝对支持。”在网友“壁上龙吟”看来,让上肢残疾人开上车,无疑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外出的机会,增多他们的谋生手段,非常有意义。 担忧:或加剧道路风险 有部分网友忧心肢残人士开车上路会加剧道路风险,他们认为开车是个技术活儿,对身体反应能力有较高要求,稍有不慎即可能发生车祸,对自己对他人都会造成伤害。“现在正常人开车都容易发生事故,残疾人遇到紧急情况,能搞得定吗?”网友“sud”表示担忧。 但也有网友认为开车安全与否与身体条件没多大关系,关键要看培训是否到位,开车是否够小心。网友“猴子”说,理论上随着科技的发展,盲人都可以开车,所以笼统讲残疾人能否开车没有意义,关键要看具体情况。比如很多健全人写不出一手好字,而残疾人用脚却能把字写得很好,就是正常人中也有不适合开车的。 对于安全问题,网友“奋斗”认为这不是问题:“这个政策好,我就是一名残疾人,但是我开车从来没有出过事情,感谢政府、群众能给残疾人多一个机会。” 现状:培训与停车是难题 省政协委员刘嘉伟是全省第一个拿到C2驾照的残疾人。在他看来,上肢残疾人要实现驾车梦还有很多困难,首先就是培训难题。“目前省内只有福州、厦门两地有驾校招收残疾人学员,这导致很多残疾人想考证却没地方培训。”此外,刘嘉伟说,目前多数城市无障碍设施较为缺乏,也无专门的无障碍停车位,这导致他们驾车外出停车时很不方便。 黄海金是我省首位领到C5驾照的下肢残疾女子,爱车的她和其他残疾人朋友发起组建了C5车友俱乐部,去年年底组织了百余名残疾人赴永泰自驾游。针对网友担心的安全问题,黄海金告诉记者,残疾人驾驶的车辆都会经过合格改装,增加辅助装置,更容易操作、更安全。“发生突发状况时如何处理,这和心理素质与平时训练有关,正常人碰到突发情况也会手忙脚乱,残疾人士因为自身缺陷,反而会更加专注开车;再者公安交管部门都有严格的培训、审核机制,安全问题可以放心。” 刘嘉伟、黄海金俩人均表示,不少残疾人均有驾车外出的需求,如果能拿到驾照,对他们增强自信心、扩大交际圈都很有帮助,也增强残疾人谋生能力。 部门:将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针对驾校问题,省公安厅称将积极建议交通运管部门推广福州、厦门做法,在全省各设区市分别指定一家驾校受理残疾人C5驾驶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学员由所在设区市驾管所受理考试申请,为残疾人出行提供方便。 据了解,《福建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中也提出,公共停车区要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免费停放残疾人驾驶车辆。各设区市至少有一所驾校开展残疾人驾驶汽车培训。 省残联也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贯彻落实好残疾人驾车工作的有关规定,同时针对残疾人驾车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建立对开展残疾人驾车培训予以必要扶持的机制。 |
相关阅读:
- [ 11-09]中残联:上肢残疾人将有望拥有驾驶汽车权利
- [ 10-10]马尾今年将为16户贫困残疾人补助24万建设资金
- [ 09-30]残疾人乘福州70路公交遭司机拒载 当事司机将停岗
- [ 09-27]令人刮目相看的“正能量”残疾人
- [ 09-21]中国著名舞蹈“千手观音”登上联合国邮票(组图)
- [ 09-19]残联六大选举产生中国残联新一届领导机构
- [ 09-18]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 [ 09-17]未来五年中国优先解决1800万残疾人民生问题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