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滚动网报> 时政报道 > 正文

福建省团省委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关注新媒体公益产品

2014-01-10 20:56  卢金福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 林锦  
分享到:

活动现场

省政协委员倪振年发言

东南网1月10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今日下午,团省委、省人大内司委、省政协社法委联合举行了2014年福建省“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6名来自共青团系统、青联界别的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关于合力推进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的建议》、《关于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社会工作的建议》、《关于加大网络和新媒体公益产品投放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建议》三份建议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据介绍,经历近一年排查摸底,截止2013年11月底,全省共登记并录入系统的社会闲散青少年、有不良行为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流浪乞讨未成年人这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118005人。从调查情况来看,这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存在失学、失业、失足、失管或失爱的问题,包括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其中闲散青少年中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占83.9%,有不良行为青少年中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占86.5%。家庭教育和社会关爱缺失,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处于低收入及一般的占83.6%。

调查显示,由于忙于工作或其他原因,家长们未能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和关爱。有25.8%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认为有比较大的心理压力。部分群体是滋事犯罪的高危人群。比如,闲散青少年中有旷课、夜不归宿的不良行为占40.9%,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行为的占16.2%。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中,结伙滋事、扰乱治安的占20.2%,吸食、注射毒品的占21.3%,受过行政拘留的高达35.9%。这部分青少年如果不进行正面的教育引导和矫治,很有可能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为此,团省委在提案中建议,一要依靠专业力量开展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矫治,要落实宽严相济的政策,充分发挥司法力量,积极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力量,加快专门学校建设步伐。二是凝聚正面力量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建立完善社会正面力量接触联系机制,坚持分类服务管理和教育引导,努力解决闲散青少年失学、失管和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对流浪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关爱帮扶,要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关爱,妥善安置流浪乞讨未成年人,让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走出心理阴影。四是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针对每类重点青少年群体,详细制定出服务管理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向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购买社工服务。

省政协委员石智勇发言

此外,团省委还专门针对网络和新媒体公益产品的投放进行调研,通过座谈、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深入基层青年,倾听青年心声和利益诉求,形成了1.8万多字的调研报告。据介绍,从调查情况来看,主要的问题包括:网络公益产品无法满足青少年需求;相关网络公益产品内容多流于形式;部分网络公益产品在设计上不能激发青少年的兴趣;鼓励和促进网络公益产品开发投放的政策尚未出台;企业不愿意投资开发没有利润回报的网络公益产品。

对此,团省委建议出台鼓励和促进网络公益产品开发投放的政策,加大对网络公益产品研发的资金支持和社会投入,鼓励支持社会组织不断深化网络公益产品的制作和投放,加大对互联网上不健康有害信息的打击力度。

在现场交流活动中,与会代表、委员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省政协委员、网龙公司行政总裁刘路远刘路远表示,应该加强社会闲散青少年的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就业机会非常多,关键是要能为这些青少年提供再就业的产所和学校,让他们能重新获得社会的尊重。在网络公益产品方面,刘路远则指出,目前青少年接触到网络的渠道相当多,不能再用过去说教的形式进行引导,而要推出更多的公益产品。

省政协委员、福安市泽民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兼团支部书记谢思惠表示,要对去年的提案办理情进行跟踪,“部门是怎么回复的,有没有应付,提案存在哪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了解”。

据悉,“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在我省已连续开展了五年,是共青团组织的一项制度性安排,主要针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多方收集青少年群体的普遍性利益诉求,通过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集中座谈,共同研究探讨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议案(建议)、提案等。并通过团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各级“两会”上提出,扩大社会的影响力,推动相关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青少年维权和帮扶工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