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今年拜年“微”风劲吹 微信刷年图的是共享年味

2014-02-13 09:1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今年拜年“微”风劲吹

黄泽群 绘

东南网2月1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实习生 杨英杰)

“以前是早起偷菜,现在是早起找红包。”徐民(化名)在自己的微信上吐槽,“今年春节简直成了红包节。”春节期间,肖蕊(化名)也在微信中晒出了红包账单,“一共发出388元”。

今年春节,“微”风劲吹。以往过年滴滴响个不停的短信声,今年换成了不停刷屏看花样百出的微信祝福,甚至是“私人定制”的特色视频,当然抢尽风头的还是“微信红包”。

不求花俏,短信返璞归真更暖心

马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神曲”《群发短信我不回》,“以群对群是浪费,敷衍真情实可悲,免得你我都受累,有的群发不署名,压根不知你是谁,图了快捷忘诚意,恕我与君不奉陪……”如此“接地气”的歌词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记者做了调查,并查询了相关资料,2002年同样是马年,手机短信拜年开始火爆,中国移动当年春节七天假日期间(含除夕夜),共发送约8亿条短信。此后10年,春节期间的拜年短信量高达百亿,最高甚至突破300亿条。一些门户网站甚至提

前2个月开始策划创作应景的“拜年”短信,提供给手机用户选择。

12年一个轮回,人们对于短信拜年热潮减退,“造成尴尬、稀释人情、帮运营商赚钱、网络堵塞、审美疲劳、容易受骗、让社会冷冰”,甚至有网友给“克隆短信”安上了“七宗罪”。

与以往幽默诙谐类的段子充斥手机屏幕不同,今年的短信拜年显示了“返璞归真”的趋势。福州市民冯宁(化名)今年就特意编写了3条短信群发给不同的朋友,虽然话语非常传统平实,他笑称:“没什么新奇特,也是群发,但是字字原创。”而热爱书法的黄先生拜年短信“骕骦追风,揽福集祥”古意盎然,他还在微信上晒出了这条拜年短信的书法版,显得与众不同。

25岁的陈丽(化名)坦言,今年收到的短信花俏味少了很多,她收到一位朋友洋洋洒洒近两百字的拜年短信,“其实都是平常话,但言真意切,看着心头暖暖的”。

微信刷年,图的是共享年味

春节期间,大二学生王鹏(化名)大部分时间就耗在朋友圈、微信群里。除夕,群里气氛爆棚,说上几句吉祥话,界面就会应景地掉落元宝、飞吻、笑脸等动画,大家发个远距离红包,抢到的各自晒成果。时不时还有语音短信,神侃海聊,逗笑声此起彼伏。作为独生子女的王鹏觉得,“欢声笑语不断,朋友圈里新年气息比家里浓厚多了”。

林华今年春节回到了老家,一路不停地直播回乡进程,堂弟的传统婚礼组图上传朋友圈,引发了点赞、评论不断。“想把年味共享给大家,自己开心,朋友也开心。”对于微信引发的“微拜年”风潮,林华认为,“晒图、码字,还能语音聊天,互动性很强,大家都喜欢”。

阳台上的水仙香气袭人,兰花朵朵娇艳,王灵拍了两张立刻上传,“今日立春,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一段心情文字立刻赢来数个点赞,还引发了朋友圈中的晒花风“与朋友分享的点滴幸福挺有滋有味”。

耗的是流量,玩得又开心,年轻人挺热衷于这种不会增加经济支出的亲密互动。

无论形式怎样变,拜年的习俗不变

转了2趟车,65岁的陈阿姨拉着老伴,拎着水果身体力行地到89岁的姑姑家登门拜贺,“这样做诚意虽高但是挺麻烦”。大年初四,陈阿姨家庭大聚会,30多口人齐聚一堂,75岁的大姑从湖北武汉专程打电话回来,“大家都在,你点名想和谁说话”,听着小辈的拜年,跟兄弟姐妹拉拉家常,一通电话不知不觉说了半个多小时。

登门拜年最为质朴,在一大桌好菜中推杯换盏,年味儿十足。再不济也得打通电话问候,显得情深义重。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及活动范围的扩大,对于年轻人的“拇指祝福”,陈阿姨已经从不解到接受,“近3年我每年都要发发拜年短信,女儿给买的智能手机,现在发短信已经很溜了”。

在微信的冲击下,对于“拜年短信”出现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怀疑。冯宁觉得拜年的真诚度是首要,至于选择登门、电话还是短信、微信,这些都是因情感之“需”,各自选择的实用性、功能性手段,传达都是友善的信号。

今年的微信红包在年轻人群体中大热,图喜庆热闹,“新奇的方式给了一个向传统致敬的渠道,谁说我们不怀旧。”王鹏这样说道。

40岁的张琴手机里存了700多个号码,“如今的拜年其实就是编织一张疏密不同的社交网络。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人自然亲近很多,还有就是给重点客户、亲戚家人选择性地发送了拜年短信”。借拜年这个特别的交往机会,其实是对自己的关系网进行梳理,感情投入的多少丈量着心与心距离的远近。“这个时候想起来的人其实都重要。”

回首两个马年,我们看到的是拜年形式的迅速变迁,也体会着社会热点的风云转换。2002年,最热议的话题莫过于“申奥”、“神舟三号飞船”等,今年的祝福大多集中在“房、钱、车、对象、车票”等,于是就有了风靡的“马上”体,衍生了众多动画图片系列。

随着技术的进步,生活交往方式还在变迁,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年年不同的是拜年外形的承载,不变的是那份饱满的人情味。

微论坛

不同方式都承载着饱满人情味

今年拜年,选啥方式?看看@福建日报微博的网友们怎么说。

@徐占升:我一直是与时俱进的,最早时候用短信要发四五百条,打字都累死了,后来用微博加短信。今年又增加了微信,更好玩儿的是,还用上了微信红包,定制了1.68元、8.88元、6.66元几种红包发给朋友,祝愿他们“一路发”、“发发发”、“顺顺顺”,不知道明年又会有什么新花样了。

@33是麦麦的妈:怎样的拜年方式不重要,哪个合适就用哪个。给老人家拜年,就不适合除夕半夜打电话,我就提前给他们发条短信;给远方许久未见的死党拜年,我就要打电话听听她可爱的声音;给熟悉又陌生的网友拜年,我就用微信或QQ啦。我绝不群发短信,每一条都是自己写的,简单却是一片真心。

@圆仔花M929:马年的到来很安静,所有朋友都反映拜年电话和短信少了很多,大家更习惯用微信和微博,不是群发也不是单发,而是写一条类似昭告天下的,言语简洁但真诚,肯定不是网上矫情的段子。我自己只写了三条拜年短信,在除夕,给原来北京的两个boss和一个长辈同事。至少在我心里,人已走,茶未凉。

@大肉白云边:前几年是早早编辑好拜年短信,等到大年初一零点群发。虽然不给力的手机信号往往会让短信延迟,但那份握着手机眼巴巴地期待短信一条条发送成功的心情,已经成为了除夕夜的一部分。现在转发的微信、QQ拜年动画、视频的同时,还是会很“老派”地编辑一条原创的短信群发,感觉那有更郑重的心意。

@家有杰宝2010:从大年廿九就开始收短信,短信祝福还是免不了。尝试了下微信红包,刷朋友圈看大家怎样过年。

@陆秀红1:净身拜年是我们心中所期待的,人到心意到,礼品什么的都免了吧。不然心热身累啊,便宜了小店造成自己和亲戚的浪费又何必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