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文化 > 正文

连城芷溪花灯:原生态的璀璨

2014-02-18 10:2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芷溪花灯

东南网2月1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罗展阳 文/图)

这是传承300多年的“纸包火”的奇迹,只在春节期间绽放;它们通透澄莹、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但每年的规模却大小不一;这就是连城庙前镇芷溪村独特民俗“芷溪花灯”。这是原生态的璀璨,是一项能让人记得住乡愁的民俗活动。

传承不变

马年正月十三,记者随在连城县客家文艺中心上班的80后青年杨均均回到他的故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该县庙前镇芷溪村的家里,采访正月芷溪花灯。

“正月放假时,我每天都参加游花灯活动。昨天晚上轮到我们家里,我还专门请假回家出花灯。”杨均均说,现在花灯仍在家中摆放,他和父亲、堂叔一起示范。

据悉,芷溪花灯源于清代,当时芷溪人杨燕山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任职苏州,娶当地女子吴二姑为继配,因二姑酷喜苏州花灯和锣鼓,杨燕山携妻回乡时将其一并带回,遂于芷溪及周边乡隘流传,形成当地特有的“芷溪花灯”民俗活动,迄今已有300年历史。

每年新春,99盏的花灯由琉璃杯装棕油点亮,通透澄莹,熠熠生辉,最多时达百余盏花灯,一支花灯长队,首尾相接,明烛夜空,花团锦簇,穿巷走街,十分壮观,成为当地传承不衰的年俗。

芷溪片(含现在的芷溪、芷红、芷星、芷民、坪头、芷联6个建制村)目前共2994户11930人,主要聚居黄、杨、丘、华四姓客家人,黄、杨两姓居多,占80%。而此前数百年前是“丘三千、华八百,黄、杨两姓不上一百”。但人口的增减和历史的变迁并不影响芷溪花灯的世代传承,目前,当地仍完整地保存着这一数百年前的“活化石”。

据了解,主办芷溪花灯民俗活动的传统叫“出案”,不知从何时起,形成了按当地各个姓氏“按年轮流,八年一循环”的旧规。因此,近代以来,芷溪花灯“出案”仍沿袭旧规,轮到黄、杨两姓时,呈现黄姓花灯多、杨姓次之,而丘、华较少的状况。

按照旧规,今年马年轮到了当地人口较多的杨姓出花灯,共有48支花灯队出游,是继2010年黄姓出了100支之后,近4年来规模较大的一年。

杨均均说,自己是芷溪杨背杨氏第十六世祖杨燕山的第十代以后的裔孙,他的太公叫杨万斯,所以家族的花灯叫“万斯堂”,今年家里早早就做好了花灯。

“人家多,出灯就多!”杨均均的父亲杨雄生介绍,万斯堂有20多户人家,自愿报名参加的就有13户,根据抽签,家里就轮到了正月十三,也就成为当天出游的唯一一支花灯。

乡愁更浓

“现在游的花灯除了人数可能有些变化外,其他基本都没有变化,一直完整地传了下来。”主持“万斯堂”花灯出游组织工作的杨洪生说。老杨今年65岁,已经是第5次参与活动。他说,每支队伍的花灯都是由当地固定传承下来的两家黄姓纸扎师傅制作的,下一年轮到出花灯的人家,就必须提前一年订制,精美样式不变。这样,师傅才好安排制作花灯,而就是因为这样,芷溪花灯这一独特年俗才一代代传下来至今还保留着300多年前的样子。

另外,花灯队伍的人员也有讲究。据老杨介绍,出灯的队伍一般由开道、领路提灯、锣鼓队(或十番队)、擎灯、抬伞、抬席、提玻璃灯、香烛等组成,人数在30人以上。目前,队伍除了因为全芷溪仅剩两支十番队这一角色比较难请外,其他任务都按难度、经验分配给成年人和小孩少年。每逢正月,远在他乡、要出案的人家,都会赶回来主办和帮忙,人员都不是问题,这一传统也因此很好地延续了下来。

“出游的规则线路是很有讲究的。现在外出工作、打工的人多了,今年出游灯数少的都往前移了,不管忌日、荤素、戒斋都出灯,只游庙、自己老屋、到亲朋好友家‘还礼’,一般游1个多小时就游回家,忙着准备花灯宴席请宾客。初八以后,花灯就越少了、看的人也少了,没以前那么热闹了。”杨洪生一句话就点出了变化。

不过,老杨也有欣慰的事情:今年,有一个外出务工的侄子,家里初九轮到出花灯,为了能参加这一活动,他对老板扬言:“不能请假就辞职。”老板无奈准假。“大家对这个还是很看重的,这也是我们一直能延续下来的原因!”老杨说。

据了解,按照当地旧规,正月十一为“正日”,一般全部花灯都会出“游四方”,常配有龙灯、古事。但记者当天看到,花灯队伍走了两个多小时、20多里路程的“游四方”仍有,可规模和观众人数,远远不如初五(立春日,有犁春牛习俗)的热闹密集。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商业味越来越浓的时下,脱胎于乡野的芷溪花灯同样面临新的问题甚至冲击。如何让芷溪花灯永远绽放,看来也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