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福建省立医院宁养院:宁养服务,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

2014-02-26 08:2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宁养服务提供上门免费诊疗,让人性关怀惠及贫困家庭。

东南网2月2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何祖谋 文/图)

到今年4月1日,由香港李嘉诚基金会资助的福建省立医院宁养院将走过14个年头。宁养院的医护人员十几年如一日,每天奔走于贫困晚期癌症患者家中,上门提供免费的镇痛药剂和心理治疗、护理指导等临终关怀服务,为患者创造片刻平静安适的梦境。截至目前,共帮助5600余名患者安详地走完人生旅程。

但受限于诸多客观因素,目前省立医院宁养院的服务半径仅100公里左右,受益患者仅限于福州市区及周边县市的一小部分区域,与我省的现实需求存在很大距离。有关人士认为,福建是癌症高发区,需要政府与社会各界从政策、资金及人才等方面给予强有力支持,建立自己的宁养院。同时,要依托我省众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上门服务,让人性关怀惠及更多贫困家庭,让更多生命有尊严地谢幕。

病人一览表,每一张小卡片背后都讲述着一个生命故事。

残酷的“生死簿”

从省立医院北门走入,宁养院就在右手边。这天早上,张晓芹主任与往常一样提前到岗。她落实好当日出诊的医护人员后,走近病人一览表旁,用微颤的手取下一张小卡片,默站了良久,口里念叨说:“又走了一个。”不一会儿,她插进一张新卡片。

记者看到,病人一览表登记板上是一个个独立编号的小格子。“格子上插放的小卡片记录着贫困晚期癌症病人相关资料,通过它,医护人员能快速准确地查找到对应患者的详细病历资料及服务信息。”张晓芹说,这些空出的位置表明所对应的患者已经离开人世,卡片随之也被取下,直到被新的卡片取代。

每一张小卡片背后都讲述着一个生命故事,卡片的保存和撤离,代表着一个生命的去与留,而这登记表也仿佛成为残酷的“生死簿”。面对这样的“生死簿”,张晓芹与宁养院的其他医护人员心中难免充满矛盾,有时希望登记表中的小卡片越少越好,因为它们的数量代表着求助癌症患者的数量;可有时他们又担心卡片减少,因为这意味着又有患者折腾不过病魔,走到了生命尽头。

近14年来,省立医院宁养院病人一览表陆陆续续更换了5600余张小纸片,平均每天110张左右。从接受宁养服务起,这些晚期癌症病人很快就走到生命终点,最多数月,最短只过一个晚上,平均仅延续50多天生命。

临终关怀也温馨

宁养服务对象,是失去所有治疗机会、经济困难无法住院、只能带着病痛回家等待人生最后一刻来到的晚期癌症患者。他们的人生际遇需要宁养院医护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就了解清楚,以便在上门服务时能给予到位、温馨的关怀与抚慰。

“每天接触的都是被医院‘判了死刑’的晚期癌症患者,面对他们的痛苦与挣扎,我们也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宁养院王丽冰主任医师说,“这些患者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我们的工作就是为饱受折磨的病人带来止痛的针剂和心理慰藉,帮助他们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安宁地离开人世。”

一次,宁养院工作人员到一位孤寡患者家中出诊。住所长时间没人打扫,屋里到处都是苍蝇,腥臭味呛得人流眼泪,大家进门前都不由自主地收住了脚步。唯有王丽冰平静地走到患者床前,卷起患者的袖子量血压,并用亲切平和的语气和患者聊天。渐渐地,患者显示出信任和放松的表情。

“宁养服务最关键的窍门就是平等的态度和关怀,这是患者除了止痛药以外最需要的东西。既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进行说教,又不能将悲悯与同情太过外露。”

记者跟随省立医院宁养院医生吴红、护士赖维群、医生义工邱燕霞出诊。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后,一行人来到长乐市文武砂镇的林依伯家。

林依伯是膀胱癌晚期患者,癌细胞已扩散至尿道与下身许多部位,造成大小便失禁,疼痛难熬……看见白大褂们进屋,只能勉强咧咧嘴、抬抬手臂。

“快躺下,让我看看。”吴红给他量血压、听诊,一边柔声问他哪里疼痛,“按时吃药很关键,不要没痛时不吃、等痛才吃。”

“你这样躺的时候,后背垫成倾斜45度左右的姿势,会舒服得多。”吴红还告诉患者女儿,“垫子最好软点,还得透气。”

赖维群护士在一旁细细记录着,之后,将患者女儿拉到一边说:“要经常与你父亲聊聊天,讲一些他高兴的事。饭要量少,多餐,多吃点含有蛋白质的营养食品……”

紧接着,医护人员又到下一家看望一名肺癌晚期的孤寡老人。这是一名聋哑人,见吴红一行走到床边,他咿咿啊啊吃力地发声,用手指着疼痛之处。吴红一边安慰他,一边给他听诊。之后,她与邱燕霞一起给老人做腿部按摩。老人的表情渐渐平和,并用虚弱的笑表达谢意。临走时,吴红交代老人的身边亲人说:“记得下午到宁养院取药,我都给开好了。”

宁养服务缺口大

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困晚期癌症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癌症疼痛给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带来极大痛苦,常有“生不如死”的感觉。而在这些患者中,五成以上并未能得到有效的镇痛治疗,许多人在痛苦中走向生命尽头。

“对整个社会来说,宁养服务才刚起步,还有更多的晚期癌症病人无法得到此类救济。”张晓芹的话中,带着一丝遗憾。

据了解,目前省立医院宁养院共有7名工作人员,包括3名医生、2名护士、一名司机、一名文员,每天出诊的就两个医生和两个护士,而服务对象有110名左右患者。因为资金、人手不足,目前省立医院宁养院的服务半径仅为100公里左右,受益的仅有市区及周边的一小部分县(市)。

“据不完全统计,我省贫困晚期癌症患者人数占癌症患者总人数的5%左右,大约有四五千人。现有宁养服务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张晓芹说。

我省是癌症高发省份。目前,每年癌症新发病例约7万,死亡人数约6万,现有癌症患者约9万。在城镇居民中,癌症占死因的首位。农村癌症死亡率的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城市,癌症是不少农民家庭因病致贫及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

宁养服务,义工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在现实中,我省宁养服务的义工近乎空白。除了许多义工无经济基础、闲余时间不多,对开展服务受到一定的限制外,还有许多实际情况,让义工很难介入。一是环境不允许,心有余力不足,因为服务对象大多在穷乡僻壤、边远山区,路途较远。二是缺乏专业知识。三是心理上有偏见,缺乏吃苦精神。2001年,省立医院宁养院设立之初,从社会上招聘了32名义工。有一个义工第一次去闽侯一名癌症晚期患者家中,还没进门,就闻到一股恶臭,原来这名癌症病人大小便失禁。她塞给患者家属300元钱就离开了。这32名社会义工很快就全部退出了。后来,省立医院想了个方法,从2009年初起,安排所有新上岗的医护人员,必须到宁养院当两周的宁养义工。

张晓芹坦言,省立医院宁养院每年服务的贫困晚癌仅550多例,而福建是癌症高发区域,许多晚癌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止痛,不能安宁地死去,也让全家陷入悲哀的境况。她真切地希望各级政府能够关注宁养事业,予以一定的财务支持,建立我省自己的宁养院,造福广大民众。

长期关注临终关怀的民盟漳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郭加丰、科员左建瑛认为,我省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超过500家,基本遍布市区主要街道和小区,建立宁养院要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平台,与福利中心、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宗教组织合作,对区域内的贫困晚癌患者给予家庭般的关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建立辖区内患者档案,组织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定期上门服务。

采访手记

临终关怀呼唤更多关注

□何祖谋

李嘉诚先生对创办宁养院曾感慨地说:“一杯之水,难以广济天下,然而一杯仁爱,注入心田,却能唤起他人响应,结为同道,渐成万顷波澜,可以惠泽苍生。”在他的爱心捐资倡导下,1998年广东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立了国内首家宁养院。之后,李嘉诚基金会与全国不同地区的大型医院合作设立30多家宁养院,惠及广大贫困的晚期癌症患者。

对于很多晚期癌症患者来讲,剧烈的疼痛是他们最不能忍受的折磨。在人的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时候,使用另一种方法,让死亡变得不再恐怖与狰狞,使人在无痛苦、无遗憾、有尊严的情况下静美而庄严地合上眼睛。这种方法就是宁养服务。而让患者在生命路上的最后一段得到适当的照顾,获得人的尊严和安宁,就是宁养医疗服务的宗旨,以爱心关怀、专业知识以及积极的态度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护理,包括身体、意志,以及精神上的治疗。

宁养服务在我国还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也是一项慈善事业,需要大家共献爱心,共同参与。单靠李嘉诚先生一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他本人也希望自己带个头,有更多的人来响应。

可喜的是,类似于宁养院运作模式,上海市于2012年开始设立“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由市、区两级政府出资,市自然基金会、市红十字会慈善机构给予资助,在每个区选定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设10张病床接纳所在区域内的癌症晚期患者,并开展“居家宁养”等服务。市红十字会每月给住院病人提供2000元医疗补助,给“居家宁养”患者每月1000元补贴,并免费提供止痛药。目前,18家设立“舒缓疗护”病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接纳患者,受到社会各界人士赞扬。

据专家介绍,在我国,平均每一分钟就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5人死于癌症。福建是癌症的高发区域,而且癌症已成为我省居民的“头号杀手”,许多贫困晚期癌症患者即使到了生命最后一刻,也得不到关怀与帮助。福建省立医院宁养院张晓芹主任说,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积累,在技术上,我省完全有能力建立起自己的宁养院,可借鉴上海市做法,在全省各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宁养院。她呼吁社会各界真正以人为本、以提高生命的质量为目的,支持这项事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