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访全国政协委员杜源生
2014-03-09 08:2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李艳 |
分享到:
|
东南网3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严顺龙) “老百姓最期盼什么?讲白了就是钱袋子、米袋子鼓起来,生态环境好起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应该把向基层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作为第一要务,把改善民生、推动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倡导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方法,这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和有效载体。”昨日,谈到“四下基层”和教育实践活动,全国政协委员、三明市市长杜源生的话匣子很快打开了。 “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福建有基础有优势,理应做得更好。”他认为,坚持“四下基层”,深入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要解决好向群众学习这个问题,深入基层了解百姓期盼,问政问计问需于民。 “老百姓最期盼什么? 讲白了就是钱袋子、米袋子鼓起来,生态环境好起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这也是‘百姓富、生态美’的内涵所在。”他认为,“应该把向基层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作为第一要务,把改善民生、推动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这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杜源生建议,政府部门要从自身改起,不用审批的坚决放,做到简化简化再简化。“特别要去除一些隐性审批,用好管好中介机构,让中介机构真正成为服务老百姓的实体,而不是变成审批的阻碍。” 三明是一座新兴移民城市,“五讲四美三热爱”从这里发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拥有优良传统和丰富资源。“精神文明建设实际上就是人人参与的过程,三明具有良好的群众工作基础。”他说,作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参加单位之一,三明已完成动员部署,目前处于学习教育、查找问题环节,努力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我的‘最后一公里’放在永安市清水畲族乡。”杜源生说,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缺乏基础,无从谈起,这也是他选择挂钩较为贫困的清水畲族乡的原因。他表示,现在民族乡村最大的困难和问题还是脱贫致富,要坚持开展“四下基层”活动,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亲力亲为,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惠。 |
相关阅读:
- [ 03-09]全国政协委员贾康:个别银行收紧 不代表市场趋势
- [ 03-08]全国政协委员侯建明建议:加快转化医学建设
- [ 03-08]全国政协委员赖钟雄建议:保障农民主体地位不变
- [ 03-08]林绍彬委员:建立真正有效的分级医疗模式
- [ 03-08]全国政协委员孙惠玲:让好校长、好老师轮岗动起来
- [ 03-07]两会福建全国政协委员声音
- [ 03-07]全国政协委员郭振家等建议:尽快修订完善《中小企业促进法》
- [ 03-07]全国政协委员林绍彬建议:加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