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建经济 > 正文

石狮纺织业演绎“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4-03-18 08:3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年来,作为传统制造业的石狮纺织业频遭产能过剩、高库存、要素价格上涨等诸多挑战,颇有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感。就在行业陷入发展困境之际,一批龙头纺织企业在新材料领域持续发力

石狮纺织业演绎“柳暗花明又一村”

东南网3月1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

“大而不优”

提到石狮,容易想到服装。驱车进入石狮市区,随处可见的,是琳琅满目的服装、面料、纺织等相关的广告牌,让人目不暇接。

在石狮,作为服装业上游产业的纺织业规模庞大,去年,该市仅规模纺织业年工业产值就突破百亿元大关,为100.23亿元,成为继服装业之后的第二个年工业产值超百亿元的大产业。

依靠手工作坊发展起来的石狮纺织业,如今不仅站稳了闽南市场,更是辐射全国乃至整个东南亚。尤其是在休闲面料领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然而,和国内其他传统制造行业一样,在历经30多年高速发展后,近年来,石狮的纺织业全面进入微利时代,迎来了阵痛与转型期。

“不用说10年前,就在5年前,在石狮做棉纺、化纤纺织都是不错的,行业利润率都在10%以上。如今,利润率能保持5%,就非常难得了。”石狮市纺织服装协会会长田启明说。

原本风光的行业缘何失去竞争力?在田启明看来,石狮的纺织业所倚仗的廉价劳动力、低融资成本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各类生产要素的轮番涨价,以及产能过剩、经济低迷带来的销售难。正是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全面压低了石狮纺织业的平均利润率。

在石狮市经济局副局长林金场看来,一段时期以来,石狮的纺织企业普遍缺乏前瞻性,一味地扩充产能,以量博利,同时,利润率越做越低。

“以量取胜,造成产能大面积过剩,竞相杀价,形成‘大而不优’的劣势局面。”林金场说。

以“新”取胜

旧的盈利模式走到尽头,诸多挑战下的石狮纺织业,该如何突围?

田启明告诉记者,困境之下,鹏程实业、海兴、联邦三禾、台隆、锦利等一批龙头企业逆势发力,纷纷加大投入和研发,进入细分的新材料领域,以“新”取胜。

在石狮海兴公司,董事长欧阳文咸向记者展示了一款新型强弹力的纺织品——舒弹丝。这是一款新型的生物质纤维,2012年由海兴公司与美国杜邦公司联合开发成功,是全球唯一一种达到工业化生产水平的生物质弹力短纤维。2013年,这款纺织品在海兴完成大规模投产。

在鹏程实业公司,春节过后,多款新型低碳功能型纺织品生产线相继投产。董事长吴新民说,这几款新型纺织品,由竹纤维、玉米纤维、化纤混搭而成,外观与舒适度绝佳。由于介入早,市场需求旺盛,这些新型纺织品成为七匹狼、劲霸等泉州品牌企业的首选,目前产品供不应求。

去年以来,在石狮,选择在新材料领域发力的企业明显增多。

“就我掌握的情况,舒弹丝等这类纺织新材料,利润率都在25%以上,相比传统的棉纺与化纤纺织品,利润率高出数倍之多,附加值高的特征十分明显。”田启明说,去年石狮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产值超100亿元,其中来自新材料领域的占比上升明显,达30%左右。

田启明告诉记者,中国虽是纺织大国,但高端纺织面料70%以上依赖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进口。这两年,石狮部分纺织企业发力新材料领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产替代”,从而降低了高端纺织品对进口的依赖度。

这些以“新”取胜的企业,擎起了转型升级的大旗,为石狮纺织业全行业突围打开了新空间。

政策引路

石狮纺织业求“新”,背后也有着当地政府的影子。

鉴于大量纺织企业扎堆在中低端领域、竞相杀价及部分企业的“新”潮,石狮市地方政府出政策、投资金,大力引导企业转变思路、自主创新,加快转型升级。

2013年,石狮市政府、行业协会投入超数亿元的引导资金,鼓励纺织企业加快技改、研发与创新步伐,带动当地数百家纺织企业投入研发资金超过50亿元。

加强产学研有效对接。去年,石狮组织了多场校企技术对接会,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天津大学等20多所相关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与石狮近百家纺织企业实现技术对接。

加大融资支持。鉴于地方商业银行对传统纺织业的银行信贷限制,去年以来,石狮召开多场银企对接会,引导商业银行微调信贷政策,对纺织企业在新材料领域的项目进行单向和定点信贷扶持。

“虽然企业是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但来自石狮政府的政策扶持,起到了很好的鼓励作用,更发挥了风向标作用,为众多石狮市纺织企业转型指明了方向。”田启明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