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生态福建接力传承:绘出蓝图,一任接着一任干

2014-03-26 07:1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李艳  
分享到:

生态福建 接力传承

——写在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之际(上)

绿树掩映下的南靖裕昌楼。吴飞龙 林顺来 摄(资料图片)

东南网3月2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潘园园 林侃)

2014年的初春,喜讯再次从北京传来。

3月10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福建成为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春风吹拂八闽,喜讯振奋人心。饮水思源,从2000年首次提出生态省建设战略构想,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清新福建的领跑之路,离不开中央领导持之以恒的关心和中央部委的支持,离不开全省干部群众锲而不舍的努力。

廓清发展方向,明晰发展路径——

“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世纪之初,作为全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的省份之一,福建面临转型之痛:一方面,亚洲金融危机使GDP连续20多年保持年均13%以上增速的福建,速度急刹;另一方面,传统工业发展中伴生的污染问题,让这个人均耕地全国最少、自然灾害频发的沿海小省,面临空前的环境承载压力。下一步发展怎么走?

“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拨开层层“迷雾”,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及时、清醒地向全省干部群众发出号召,提出“生态省”建设战略构想,作出了具有跨世纪意义的战略抉择。

2001年,省政府成立习近平任组长的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开始了福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生态保护调查。

2002年,习近平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生态省战略目标。

“当时不少人连生态是什么都不清楚,甚至有人认为搞生态建设会影响经济建设。在这种背景下,我省提出生态省建设,是相当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性的。”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曾参与我省生态省建设前期调研的专家王开明说。

从改革开放到世纪之交,尽管福建取得年均13%以上的增长,但此前由于台海对峙、国家投入极少,到2000年福建GDP总量仍不足4000亿元、财政总收入不到370亿元。“以这样不算雄厚的实力制定如此宏大的战略规划,的确显示了决策层对生态建设的远见卓识。”时任福建省社科院院长、曾参与生态省规划纲要设计的专家严正说。

2002年7月3日,在五年一次的全省环保大会上,时任省长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加快发展不仅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日益丰富的物质产品,而且要全面提高生活质量。环境质量作为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他接着说:“如果经济增长了,人们手中的钱多了,但呼吸的空气是不新鲜的、喝的水是不干净的,健康状况不断下降,那样的经济增长并不是人民群众所希望的。”

在这次环保大会上,首次明确了生态省建设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同年8月,福建被列为全国第一批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

先谋于局,后谋于略。随后,习近平带着《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北上,参加国家环保总局的论证会。

“我曾在西部生活过多年,深知环境恶化的灾害。”在专家论证会上,习近平动情地说,“拥有秀美山川而不知道珍惜,无疑是暴殄天物!”

知道应该珍惜,更知道如何作为。论证会上,一份全面反映福建省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严谨而不失开拓创新的《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呈现在专家学者的面前,得到专家学者高度赞赏。

2004年底,经国家环保总局论证批准,《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出台,提出要在20年内,总投资至少达700亿元,完成以生态农业、生态效益型工业、生态旅游和绿色消费为基础的生态效益型经济等六大体系建设。

绘出蓝图,一任接着一任干——

2006年4月,省政府下发《关于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

2010年1月,《福建生态功能区划》正式实施。

2010年6月,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关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建设生态省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

2011年7月,省政府下发《福建省“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项规划》。

2011年9月,省政府下发《福建生态省建设“十二五”规划》,明确到2015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省建设主要目标基本实现,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13年1月,《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规划》首次将全省国土明晰规划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四类开发区域,其中占全省2/5的县(市)和197处区域被列入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规划为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面积超过3.6万平方公里,接近全省陆域面积1/3……

在福建工作过17个年头的习近平,始终对八闽大地的山山水水怀有深厚的感情。2010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闽考察时指出:“福建森林覆盖率全国最高,要把福建的生态环境保护好,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城市美好的环境。”2012年3月,习近平在京看望参加全国两会的福建代表团时,再次殷切嘱咐:“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

牢记嘱托,奋发前行,八闽大地推进生态建设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倡导长汀经验,加大支持力度——

“进则全胜,不进则退”

从实施生态省战略到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清新福建之路,一步一个脚印。

长汀矢志不移治理水土流失,是一个生动缩影。

初春时节,记者看到,长汀县策武乡南坑村,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河水清澈;数千亩山野上,银杏树亭亭玉立,与清溪横翠、屋舍俨然的村落交相辉映。

殊不知,这里曾是一幅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的景象。1985年的遥感数据表明,长汀县的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全县面积的31.5%。长汀,成为我国四大水土流失严重地之一。

水土流失不治,何来生态省?一场“绿色革命”势在必行!

“绿色革命”的发起者,正是习近平。

1999年11月,时任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专程来长汀调研水土保持工作,看到这里水土流失情况仍较严重,提出把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列为2000年和2001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补助1000万元。他亲手种下一棵树,希望干部群众锲而不舍,统筹规划,用10到15年时间,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完成水土整治,造福百姓。

长汀大规模治山治水的大幕,就此拉开。

次年5月,习近平身体力行,在河田世纪生态园内捐种了一棵纪念树。

2001年10月13日,时任省长的习近平再次来到长汀调研时,当年他种下的那棵树已长得郁郁葱葱。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长汀的光山秃岭有了些许绿意。习近平提出,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在山清水秀的优美生态环境里,要继续发扬谷文昌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锲而不舍地抓下去。他提出目标:再干8年,解决长汀水土流失问题。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荒山披绿装。

第一个8年过去了,至2009年,长汀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7万亩。

牢记嘱托,长汀不止步,福建不止步!2010年,省委、省政府再次作出决定,继续实行扶持政策,再干一个8年,水土不治,山河不绿,决不收兵。

与此同时,在习近平等中央领导的关心下,长汀的水土治理工作得到中央部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2008年开始,长汀被水利部、财政部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范围。近年来,中央预算内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也把长汀作为重点。

2011年,当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又一次站在十分重要的节点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再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中央政策研究室牵头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长汀实地调研。

仅隔一月,他就在中央调研组报送的《关于支持福建长汀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上,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要总结长汀经验,推动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进则全胜,不进则退。激昂的“冲锋号”响起后,推广长汀经验、巩固水土保持和治理工作在全省如火如荼开展起来。2010年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以“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为主要内容的“四绿”工程建设,持续推进。2012年起,福建将包括长汀在内的22个水土流失县的治理,纳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内容。在加快实施跨越发展战略、追赶东部沿海先进省市的同时,福建始终不放松对生态建设的投入与追求。

十多年来,长汀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7.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59.8%提高到现在的79.4%,植被覆盖率由15%-35%提高到65%-91%。

2013年,我省全面推广长汀经验,按照“进则全胜”的要求打好水土保持攻坚战,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73万亩。

正像以长汀经验带动治理水土流失一样,福建生态省建设还有很多创新之举:全国率先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省份、全国率先推行海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省份、全国较早探索流域生态补偿的省份……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八闽的蓝天碧水青山,来之不易。

站上新起点,抓住新机遇——

让“生态美”更好携手“百姓富”

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支持,为福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起步早、力度大,经多年不懈努力,“清新福建”这张名片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组数据令福建人倍感骄傲:

森林覆盖率连续36年全国第一,“全国最绿”的桂冠让福建引以为傲。据统计,我省连续10年造林面积超过20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01年的60.5%提升到2013年的65.95%。据专家评估,目前全省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超过7000亿元,全省森林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全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57.8%;

“清新福建”已成为福建“金字招牌”。据2013年全省环境质量状况报告显示,全省23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9.5%。按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福州、厦门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分别为94%、93.4%,在全国首批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中,福州位居第四,厦门位居第八;

水质多年保持优良,也让外省百姓羡慕不已:12条主要河流水质常年保持为优,去年水域功能达标率98.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山更绿了、水更净了、空气更优了、能耗更低了、人居环境更好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让福建的人气更旺,去年全省接待旅游人数突破2亿人次;后发优势也更强,高新技术产业纷至沓来。

春天又一次来临,春到八闽,万象更新。

随着国务院《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福建的生态省建设由地方决策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起点,也是福建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机遇。

《若干意见》在八闽大地引起强烈反响,各地干部群众表示要谋划更实,干劲更大,让百姓更富裕,生态更优美。

“好的生态环境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省委书记尤权反复强调,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我们的追求;殷实小康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同样不是我们的目标,必须把“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2014年3月19日,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会上,尤权强调,要贯彻落实好国务院《若干意见》,把潜在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

2014年3月22日,面对境内外媒体采访,省长苏树林表示,“处理好推动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要有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机制、坚定的信心和严格的监管”,“保护生态不是靠喊出来的,要下决心肯‘出血’、敢‘割肉’”,充分展现了福建对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明晰思路和坚定决心。

绿水青山是民生幸福的靠山。从“生态省”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满怀全新“生态福建”梦想的3700万福建人民,在这条大路上越走越自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