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生态建设福建先行示范:开门见绿,为百姓打造宜居环境

2014-03-27 08:21:2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李艳  
分享到:

肯“出血”,敢“割肉”,念好“紧箍咒”——

制度建设,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绿色增长,是福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我们的追求;殷实小康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同样不是我们的目标。”省委书记尤权的这席话,表明决策层对绿色发展路径的清醒认识。

德化陶瓷业的发展,经历了凤凰涅槃的历程。

作为我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的德化,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烟囱林立、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降至50%左右。

从以柴烧瓷到以电代柴,再到天然气烧瓷,两次能源革命后,全县98%以上的陶瓷企业用上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眼下,县里正全力攻关用微波辐照来代替传统的热源。

德化还在全国率先研制出“废瓷再生陶瓷”生产工艺,重新加工利用陶瓷企业产生的废瓷土、废石膏、废陶瓷,尾矿也被充分利用,生产加气混凝土砌块、陶瓷色釉和尾矿陶瓷等产品。据统计,德化再生陶瓷比普通陶瓷原料成本下降30%,烧成成本下降50%,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2013年,全县实现陶瓷产值150.1亿元,同比增长20.7%,成为全国12个区域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之一。

“既要加快发展,又要加强保护,探索和破解这一难题的唯一出路,在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福建省南方科技经济研究院院长王开明说。

绝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快速发展。生态优先,已成为各地的发展共识。

安溪县从2009年起关停700多家石材厂,在全省第一个实现石材全行业退出,虽然每年损失税收过亿元,却为茶产业做强做大开拓了空间,也吸引一批世界顶尖的食品和高科技企业入驻。

印染业称雄业内的石狮市,迈入“蒸汽时代”开始倒计时……

在发展与保护这场持久战中,我省既肯“出血”,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生态建设,也敢“割肉”,对落后的老项目下决心关停淘汰或改造升级——

皮革业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但也是长期令人头痛的污染大户。2010年,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皮革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在这一国内最严厉的皮革整治政策下,昔日“老大难”皮革行业华丽转身。2012年,全省皮革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8年下降20%。

以制度建设推动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福建先行先试。2010年起,福建在全国率先推行环保“一岗双责”,给不少领导干部戴上“金箍”,环保监管成为领导干部年度政绩考核内容之一,未完成环保任务的“一票否决”。一些地方开始探索建立乡镇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在发展、民生、安全等统一指标外,设立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特色考核指标,杜绝为了追求GDP盲目引进有污染的工业项目的可能性。

2013年6月,“先礼后兵”的环保约谈机制启动。短短两周内,省减排联席会议办公室逐一约谈了9个设区市政府、53个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以及31个重点企业、18个省级工业园区管委会的主要负责人。今年3月,因减排任务未完成,闽清县、莆田荔城区、福鼎市和厦门水务集团被环保部门亮“红牌”,实行环评限批“一票否决”,所有相关建设项目将不得上马。

为保护母亲河不受污染,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是多年的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2003年起,九龙江流域率先启动生态补偿机制,随后推广到闽江流域,由位于下游的厦门、福州分别对上游龙岩、南平等地进行补偿。目前,闽江流域每年用于上游补偿费用共计1.5亿元,九龙江流域为1.4亿元。国务院《若干意见》还提出,将在闽江源、九龙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提出要研究建立汀江(韩江)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我省GDP年年增的同时,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实现“四降”。

青山绿水,天赐之福。福建在保持发展速度的同时,沿着绿色发展道路继续大步迈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