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崇人文财产、精神收入双提升 农民进入小城镇后,如何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泉州的小城镇算了两笔账:一笔经济账,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实行土地流转等方式,增加居民可支配财产、提高可支配收入;一笔精神账,通过加强文化精神建设,实现精神收入,提高幸福指数。 在小城镇试点工作中,各试点镇加快策划生成和落地一批优质的二、三产业项目,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涉及建筑业、房地产业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鼓励优先聘用本地农民;涉及土地征迁用于工业园区、农贸市场或商业开发的,鼓励村集体经济投入,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和集体性、财产性收入。如马甲镇出台征地安置办法,回拨部分土地给农民建商业店面,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通过一系列增收措施,部分试点镇的财税收入同比增长幅度高达30%以上,农民收入平均增幅超过15%。近日,泉州起草《关于泉州市集体土地房屋登记实施意见》,提出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也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保障,特别是允许农民土地入股,探索实行土地抵押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盘活农民和农村的资产。 “文化建设是小城镇建设的灵魂,也是小城镇发展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如是说。我们看到,精神文明新风在小城镇刮得正欢,“文化兴镇”成为共识,群众文化广场、农民健身中心、农村书屋等一批文化阵地相继建成,文化节、旅游节等活动展示了各地风采。眼下,泉州21个省级、市级小城镇均被列入县级以上文明村镇,东石镇、梅山镇、崇武镇还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点评>>> 大力推进城镇化,一方面能舒缓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和大城市的压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发展更多的卫星小城镇,将人口留在城镇,可以避免农村“空心化”。 城镇化是社会分工发展和生产专业化的结果。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现代化过程的两个侧面。工业化需要聚集状态,只有人类活动集中才会降低工业生产成本,才会形成聚集效应。因此,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离开了城镇化,工业化的效率就会降低;离开了工业化,城镇化就无的放矢,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作为我省重点工业城市,泉州产业结构单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典型,扶贫任务艰巨,加速推进城镇化,既是泉州全面实现跨越发展的历史阶段,也是解决泉州 目前以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问题的关键。 在国家、省里支持下,泉州市发展小城镇,推进城镇化,实现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把城镇化与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乡共荣、协调发展的探索,具有积极的意义。 |
相关阅读:
- [ 04-16]晋江成为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试点
- [ 04-16]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晋江将如何领跑
- [ 03-04]福建:城镇化进程中的传统村镇保护调查
- [ 02-25]访福建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 [ 01-24]南平光泽成为新型城镇化试点 探索山区县绿色发展
- [ 01-15]省人大代表献策新型城镇化建设 在省域层面尽快划定大城市边界
- [ 01-06]福州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 建100公里绿道与慢行系统
- [ 12-31]福建向乡镇派驻责任规划师 首批5名规划师走马上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