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校专利拥有量快速增长,但转化率偏低 高校专利转化:花开盼结果 东南网5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郑昭) “量体裁衣”,互利共赢 汽车缓缓在立体停车场入口处停下,熄火。然后,通过机械搬运手控制,汽车被“搬”进车库,再由升降设备送入高层选定车位。整个过程由电脑操控机械,一气呵成,停车时间大大缩短。 近日,在福州大学机械学院实验室,新一代智能立体停车塔项目正在开展模型模拟演练。据项目负责人、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机械设计系副主任陈绍春介绍,该项目的主要优势是容量大,能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面积,与普通平面停车场相比,可提高停车效率6.5倍左右;同时采用全程全自动无人控制方式,减少了车辆迂回和怠速尾气排放,实现全程绿色停放。目前,该项目的多项核心技术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技术专利,很快就会进入实际生产领域。 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福建省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就“专利促进”列出专章,从奖励、金融支持等方面丰富了促进专利应用的规定。如“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事业单位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促进专利的开发与运用”,“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提供专利信息、专利申请、专利实施、专利权保护等方面的服务”等。 福州大学的停车塔项目,属于先立项、再研发、最后投产,涉及机械设计、自动化控制、土木工程、建筑设计等多个学科,是合作方福建乾达重工集团给他们的“命题作文”,企业看中的正是高校学科多元、研发团队强大的优势。 福建乾达重工集团副总经理、装备工程研究院院长杨廷钢告诉记者,乾达在对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目光瞄准了“智能立体停车”这一项目,并委托福州大学进行产品设计研发。福建乾达与福州大学的这次合作并非偶然,停车塔项目的前期研发经费近1000万元,企业舍得投入、敢于投入,正是基于与福州大学多年的良好合作基础。今后,双方还将合作建立产学研创新协作联盟,让更多的高校科研成果能够运用到生产一线。 截至2013年底,福建高校专利拥有数为4411项,其中发明专利2797项,与2010年相比,实现翻番。 专利“待嫁”,“婆家”难觅 然而,近日在省人大常委会对专利法和我省相关条例进行的执法检查中发现,企业在市场调查后确定研究方向,投入项目经费,高校则整合学科力量研究攻关,这种产学研合作是目前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率最高的一种方式。但是,并非所有的高校专利都能顺利找到“婆家”,不少专利至今“养在深闺无人识”。 在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专利拥有量持续上升的同时,高校专利转化情况不容乐观。2011年-2013年,我省高校专利出售合同仅123项、合同金额不足2000万元。与企业专利实施率36.4%相比,我省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利实施率仅为7.67%,绝大多数高校专利因为成熟度不高、缺少中试资金扶持等因素制约,没有得到有效转化。 高校专利转化率为何偏低?福州大学科技开发部主任周训胜认为,这与高校的评价体系有关。大部分高校存在重论文、轻专利,重专利申报、轻转化的现象,研发人员完成职称评定、论文发表任务后,多数专利成果被束之高阁,乏人问津,无法实现专利产业化。 陈绍春认为,目前,专利转化平台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他说,目前,科研人员都是通过一些圈内人、通过人脉和企业牵线搭桥,自己为专利找婆家,成功率低不说,还分散了高校教师授课、科研的精力,不是长久之计。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周训胜建议,今后可以在职称评审方面增加专利的产业化内容,促进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往这一方向努力。福州大学目前已出台相应政策,从鼓励专利申请逐步转向鼓励专利转化,如转化的专利与没转化的相比,教师的业绩奖励计分大约会相差5倍左右。同时,教师以专利的形式跟企业合作入股,教师或课题组可以获得入股股权的50%作为奖励,从而鼓励教师把“锁在抽屉里”的专利推向市场。 目前,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专门成立了专利管理队伍,积极推进高校教职工的专利申请、管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 陈绍春认为,科研人员负责高新技术的设计和成果的创造,下游工作应由相关部门搭建一个稳定的、长效的平台,让专利和企业在平台上实现对接,使这些专利可以实现产业化,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而陈绍春的这一建议,得到了省知识产权局的呼应。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林伯德表示,为了使高校科研院所专利能够得到转化以提高我省的创新能力,今年我省将构建专利技术的评估、交易平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利技术能够在平台交易。同时,要摸清企业的需求,搜集企业的需求在平台上展示,实现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利和企业对接,促进专利转化。 此外,今年省知识产权局还将在福州大学和福建省农科院开展专利直通车试点,由高校无偿提供现有无法转化的专利,企业出资与高校进行合作研发,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利研发能够更加贴近产业需求,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和效益。 (栏目主持:郑晓强) 记者手记>>> 要让专利更加“接地气” 在“科技就是生产力”的今天,高校知识产权创造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高校知识产权的运用也就是专利转化还存在不少瓶颈问题,专利的转化率远远低于国际水平。要让专利走出“象牙塔”,在改变体制束缚、打造交易平台的同时,高校专利还要更“接地气”,适当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对整个专利研发与转化的过程进行调节。 这就需要让高校科研机构主动“走出去”,调研市场、考察企业,寻找新的研发课题,让专利项目更符合实际,把学术目标与市场目标相统一,这样才能使高校、企业真正实现接轨,让高校与企业的技术与生产的合作更加符合市场的要求,最终实现双赢。
|
相关阅读:
- [ 05-05]“一档多投”:录取概率增 落榜风险减
- [ 05-04]福建今年高校毕业生24.8万人 将实行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 [ 05-02]福建省教育厅:高校领导应退出在校企不合规兼职
- [ 04-29]高校领导6月底前退出在校企不合规兼职
- [ 04-26]福建省招募300名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
- [ 04-26]福建招募300名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 榕有19个名额
- [ 04-22]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举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