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省共有3.04万人在接受社区矫正。帮助他们改过自新的,有2243名司法协理员。这些司法协理员最开心的,是被帮扶人员顺利结束矫正;最困扰的,是专业化难实现、缺乏制度性保障等问题 “摆渡人”的乐与困 东南网5月1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静雯) 最近的一天中午,福清市玉屏司法所司法协理员毛小锋刚结束所里的工作,就匆匆赶到在矫人员小林的家中,例行家访。 “最近怎么样?刚换的工作还顺利吗?”毛小锋一进门,就问起小林的近况。 1994年出生的小林,原本是福清一所中专的学生,2010年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同年,小林到玉屏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毛哥就是孩子的贵人!”小林妈妈对毛小锋十分信赖和感激。她说,这4年多亏了毛哥的帮助,孩子在工作和生活上都有了很大进步。 “看着小林的进步,我很有成就感。”毛小锋告诉记者,从事社区矫正工作5年以来,他和同事们最开心的时刻,是听社区服刑人员对自己说的那句真诚的谢谢,是看到他们顺利结束社区矫正,回归正常生活。 毛小锋是全省2243名司法协理员暨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中的一员。 2012年3月,社区矫正工作覆盖我省城乡。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7.89万人,在矫3.04万人,再犯罪135人,再犯罪率0.1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背后,安排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是社区矫正工作所做的有益探索之一。 然而,这些帮助他人走出困境的司法协理员也有着重重困惑,如社会认知度和知晓率不高、专业化难实现、缺乏制度性保障、工资待遇较低…… “我们的工作就像‘摆渡人’一样,陪伴社区服刑人员经历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旅程,将他们顺利送回正常生活。”毛小锋说,虽然做的是帮助别人的工作,但自己和小伙伴们对这份工作也有不少困惑。 “我们面对的是罪犯,自身没有执法权却参与执法工作,合法性、权威性常常受到在矫人员及其家属的质疑。”刚刚担任司法协理员3个月的林亮亮说,“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提升业务素质,让他们信服。”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司法协理员,不仅需要法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专业背景,还必须经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我省招聘司法协理员时设立的门槛较高,队伍年纪轻、学历高、专业强,但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社工专业的培训,也没有考取社工的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 “即便考取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也无法在岗位或薪酬方面获得提升。”不少司法协理员表示,职业成长空间受限,确实影响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司法协理员们更普遍的担忧是,自己的人身安全缺乏制度性保障。 “社区服刑人员中有不少病患,司法协理员需要与他们保持相对密切的工作关系,在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条件下对患病人员开展教育帮扶工作,确实存在危险。”许多司法协理员坦言,如果人身安全保障低的现状得不到根本解决,即便能够获得较高的工资待遇,也难以长久安心地工作。 针对司法协理员的困惑,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省司法厅正与省民政厅加强合作,鼓励司法协理员参加免费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和认证考试,提高司法协理员社会工作专业水平。以岗位职责为基础,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机制,综合物质和精神激励方式,激发专职社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确保司法协理员队伍稳定。此外,福清等地正积极探索司法协理员人身保障机制,他们外出工作时必须佩戴执法记录仪,规范自身行为,保障人身安全。 |
相关阅读:
- [ 04-10]福建省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7.59万人
- [ 10-17]南平光泽:不服社区矫正 缓刑犯再失人身自由
- [ 08-28]福州马尾社区矫正服刑 现首个被收监案例
- [ 06-09]省政协召开会议讨论加强社区矫正专职队伍建设
- [ 05-01]拒带定位手机还出手打人 闽侯一社区矫正人员假释后又被收监
- [ 04-25]永定县司法部门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
- [ 03-22]三明市政协组织委员到永安调研社区矫正工作
- [ 03-13]三明首家县级社区矫正学校开课 每月举行培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