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12日报道(福建日报通讯员 雷顺号) 初夏五月,沿着花香四溢的山路,从村部出发,步行25分钟后,我们来到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湖里自然村。 见到柚农钟而钊时,他正和几个果农在果园里忙碌着。“今年果子长势很好,应该会有个好收成。”钟而钊的10多亩红心蜜柚去年总产量1万多公斤,半数以上以每公斤10元左右的价格卖到外地,剩余部分在本村销售。 在当地人眼中,钟而钊有5个身份:福鼎市科技示范户、畲村家庭农场主、村委会副主任、万博华旅游公司赤溪户外运动基地管理员、村民党风廉政监督小组组长。 坐在一棵柚子树下,钟而钊说起了他5个身份背后的故事—— 1972年出生的钟而钊祖辈世代居住在山沟沟里,走路到中心村需要半天时间。 1994年12月,钟而钊作为第一批造福工程受益户,下山搬迁到赤溪村长安新街,住进新房。幸福生活由此开启。 1995年,钟而钊把目光瞄准了当地丰富的茶叶资源,当起了农民经纪人,“带了个筐子走村入户,收购白茶,然后拉到点头茶市去卖”。 下山前,钟而钊的全家年纯收入不足2000元;下山后,收入逐年提高,去年达到了3万多元。 摆脱了贫穷,但钟而钊和村民们都还有一个心结——村集体经济为零,这个困境如何改变? 一次次研究讨论后,赤溪人想起了自家的土地。“我们把土地租给别人开发,不管是收租金还是入股合租,都能给村民带来收入。”村民代表大会定下了土地流转方案——把地租给旅游公司搞开发。 可是,新问题接踵而至。老家的土地在海拔几百米的大山深处,车开不上去,谁愿意去开发? “我们就打通一条回老家的希望之路!” 修路的想法,得到市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村民们主动清苗、迁坟、转移……赤溪至小溪5.2公里的公路开通了。 2012年1月,由村里返乡能人杜家剑创办的鼎煜专业合作社开始运营。钟而钊成为其中一员,还被推选为福鼎市科技种植示范户。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赤溪村许多农民重回山中发展。目前,赤溪村利用丰富的山林、淡水资源,通过钟而钊等能人带动,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琯溪红心蜜柚200多亩、珍贵苗木1万余株、油茶600亩,新建淡水养殖示范基地100多亩,生态农业风生水起。 看着满山的花果,钟而钊又有了新想法,他想把这一特色产业变成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万博华旅游赤溪户外运动基地的四季采摘园。 万博华旅游公司自2004年起,在赤溪村开发户外运动旅游项目,游客从最初的1万人次跃升到去年的13万人次。2007年,作为造福工程搬迁户,钟而钊被公司聘请为户外运动基地管理员。然而,钟而钊在旅游公司上班时发现,游客虽然多,但对赤溪村的特产带动不是很明显,有什么办法能让游客喜欢上赤溪村的农产品呢? 2013年元旦,钟而钊参加了一次被他称为“改变命运”的活动——由万博华旅游开发公司组织的“赤溪村民美丽乡村行”。在“中国慢客村”长泰县岩溪镇上蔡村活动期间,他逢人就推销村里的旅游资源、农业特产,在离开长泰前半小时,终于打动了一名果品经销商,双方达成协议,由这家经销商将赤溪红心蜜柚代理销往广东地区。赤溪红心蜜柚就这样走出了大山。 单枪匹马的力量总归太薄弱。于是,在有关部门的扶持下,钟而钊联合当地10个种植大户,成立了家庭农场,加入湖里太姥山耕乐园,成为耕乐园的农业采摘园区。 “项目来了,资金也多了,监督工作也提上村民的议程。”2013年3月,担任村委会副主任已经10多年的钟而钊,被村民代表推选为赤溪村党风廉政监督小组组长。一年来,钟而钊通过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民主管理、财务公开等工作机制,保障村民参与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监督。 如今的赤溪,群众观念新了,心气齐了,干劲足了,“要钱要物不如要项目要发展”蔚然成风。村民们还将崇尚新风、生态文明、产业发展等写入村规民约,凝聚发展正能量。 听完钟而钊的故事,我们走进赤溪村长安新街,宽敞整洁的新楼房横排竖列、错落有致,房前屋后一派生机。 因为下雨,提前从赤溪旅游项目工地收工回来的吴敬大正陪老母亲看电视。吴敬大告诉我们,他们一家原本住在排头自然村,1999年搬下山后,住上了新房,交通也方便,心里特别踏实。 在长安新街,像吴敬大一样从高山搬迁下来的群众一共有200多户。 为了让搬迁群众安居乐业,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福鼎市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协调、讲求实效”原则,针对不同搬迁对象,通过组织开展科技、文化、旅游等技能培训,鼓励搬迁户开办商店、从事餐饮服务、旅游配套等经营性活动。对于无能力自谋职业的搬迁户,着力开展公益性岗位,提供万博华旅游公司保洁、维修等就业岗位,确保无地搬迁户每户至少1人有固定务工收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山还是那片山,水还是那汪水,但是被激活的生态资源,为赤溪村带来了新的希望。“采摘体验在山里,旅游基地也在山里,我们又重回山里寻找致富路了。”钟而钊对未来充满信心。 |
相关阅读:
- [ 06-11]漳州302户地灾搬迁户完成一层建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