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学兼备,育得桃李满天下 “在热情生动的争论中,几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潘教授不时插入几句简短的评论,以免出现跑题的现象,但辩论主要由学生自主进行。我入迷地观察着整晚的沙龙,亲眼见识到了潘教授的教学风格和对学生和蔼可亲的态度,而这是此前在相对正式一点的场合中我所从未见过的他。”国际著名的加拿大比较教育专家许美德教授在她的《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奠基人》一文中,对潘老先生家庭学术沙龙作了这样的描述。 每到星期六的晚上,潘懋元家的学术沙龙就成了学生们向往的精神家园。大家找个位子坐下来,学术、时事、生活,各类话题畅所欲言。伴着满室茶香,大家在先生的点拨下,自由讨论,平等对话,启迪思维,追求真理。潘懋元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发挥,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思想自由碰撞出的火花,产生的智慧结晶是无法预估的。 从教79年,潘懋元的学生难以计数。每当硕士生、博士生入学,潘懋元的第一课,总要提及韩愈的《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他勉励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鼓励学术争鸣,允许学生与导师有不同意见,提倡学术沟通与学术平等。 在教学中,潘懋元摸索出一套“学习—研究—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法,促进研究生既系统地学习一门课程,又深入钻研某一课题。这一教学法连同其他的教学成果,2001年获得了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是全国高等教育学领域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今年5月,潘懋元率20余名师生远赴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其间,还走访了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等三所院校,并就发展定位、办学理念、大学教师发展等重要问题作大会报告和讲座。自2000年以来,他每年都要带领一届博士生赴外地开展专题调研,这种调研已成为厦大教育研究院博士生教育的重要环节。 爱生如子,师生情浓。1999年,厦门遭遇特强台风,厦大校园一片狼藉。为了不耽误上课,当时已79岁的潘懋元赤着脚、着积水,一步步向教室走去。当他出现在教室门口,同学们都为之动容;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正在为住宿费发愁时,潘懋元悄悄替他垫上;一些家在外地的学生寒暑假回家时,总会在第一时间接到潘懋元打来的电话,询问路上是否顺利……点滴之中,大爱存焉。 教育研究院教授张亚群当年读博士生时,不是潘懋元直接指导的学生,但当他请潘懋元指导毕业论文时,潘懋元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不知道先生看得多仔细,他把论文中的错别字都一个个挑了出来。”研究院副教授杨广云记得,1996年,有一次潘懋元在外地举行讲座,凌晨时胆囊炎突然犯了,被连夜送回厦门,结果胆囊切除;还有一次,他带学生外出调研时突然生病,一下飞机就被送到医院……“为了学生和事业,他从没顾及自己。” “每学期结束,先生通常要花费三四个月时间完成课程作业的批改。粗粗估计,先生完成一学期作业批改需阅读近50万字。”在读博士生陈斌说,潘懋元会对每篇论文逐一评阅,包括文章的总体思路、逻辑框架、研究方法、立论观点、文字表达等各方面。此外,他还敏锐地挖掘出每名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对论文的精辟见解和创新亮点给予肯定,对不足之处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学生既是我的教育对象,也是我的精神支柱与生活源泉。正是在同年轻的学生相处的日子里,才让我不觉‘老之已至’。”潘懋元在他的《九十感言》中说,“看到他们的成长进步,身为人师,我深感欣慰,因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为师者最大的乐事和至高的回报。” |
相关阅读:
- [ 09-09]躬耕教学 终生为师——记厦门大学教授潘懋元
- [ 09-07]高等教育学鼻祖潘懋元先生
- [ 09-03]201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介绍:潘懋元
- [ 09-03]2014“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公布 94岁潘懋元入选
- [ 09-03]厦大九旬老教授获2014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全国仅10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