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戏《皂隶与女贼》 C 地方戏,需要良好文化生态 福建地方戏虽在许多专家看来处于“高地”,却仍有不足和有待突破之处。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王馗感慨于古老剧种中传统元素的淡化,如莆仙戏中的“背身”服饰,在舞台上已经不见了踪影。“莆仙戏中有一种‘背身’服饰,能反映人的性格、出身:穿浅蓝色‘背身’代表中等人家的女性,蓝‘背身’代表书香门第,红‘背身’能展现闺门旦的个性。但在这几场展演中,舞台上的女性服饰都是近年流行的束腰女披。”他说,“地方戏跟时代结合紧密,优点是时代精神和时代特色赋予其中,但有可能对传统遗产产生破坏。古老戏曲,不一定要趋同于当代戏曲的审美趋向。” 11年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刘文峰来福建调研地方戏,当时福建戏曲还处于比较困难的阶段,戏曲学校招不满学生,观众流失严重。虽然近年来福建戏曲生存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他看来还远远不够:“福建应该更注重保护戏曲生存发展的文化土壤。地方民俗和信仰,对于地方戏的生存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而乡村的广场和庙台,与我们的民俗活动和信仰是密不可分的。但目前这些庙台、民俗活动正在减少。我们不能够轻易排斥民俗活动和民间信仰,而且迫切需要保护它们。” “在福建传统戏剧演变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从中梳理出地方戏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即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建设,对于地方戏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我们应该重视对地方戏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土壤的保护,其中包括语言、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民间信仰等方面。还应重视对地方戏曲历史文献资料的抢救、保护、研究和利用,加强对地方剧种的保护,大力营造良性的地方戏创作演出的文化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传统戏剧文化生态的保护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陈秋平说。 王馗也建议,福建地方戏在留住传统经典剧目的同时,要守住传统面貌,留住地域化的味道,守住乡音乡韵,还要在守住乡土大棚的同时,开辟城市剧场。为地方戏的传承和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
相关阅读:
- [ 08-05]屏南平讲戏:在坚守中等待春天
- [ 06-22]省文化厅与中国戏曲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 06-16]福建省文化厅与国家大剧院、中国戏曲学院签约
- [ 02-26]永安槐南:婚育新风“吹进”古戏曲
- [ 02-16]长汀戏曲爱好者:自娱自乐过新年
- [ 01-20]福建水仙花戏剧奖圆满落幕 福州市2位选手摘金
- [ 12-18]长汀县策武镇策田村上演精彩戏剧上演
- [ 11-07]松溪“泥腿子”兴办越剧团自导戏曲参加市级汇演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