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滚动网报> 社会民生 > 正文

厦门人大助推养老服务业发展 让老人不再怕“黄昏近”

2014-10-01 11:09:45 邹玒 刘玮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9月28日厦门讯(本网记者 邹玒 刘玮)

老了,谁来养?病了,谁来照顾?闲了,时间怎么打发?这是摆在几乎每一个家庭面前的难题。截至今年8月底,厦门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人口28.53万人,占总数的14.22%,其中8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4.25万人,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并呈现出老龄化比例大势头猛、高龄老人比例高、照料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特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关注、助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让这份服务“夕阳”的产业在朝阳中冉冉升起。

一份议案

这是一份普通的议案,却也不普通。 它是一份关于推进解决厦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议案,承载着厦门市人大代表对养老事业的关心。 “在医疗系统工作,对生老病死特别敏感。”来自医疗系统的厦门市人大代表吴阿娇说,自己希望通过这份议案,让大家更加关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但她没想到,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将其作为2013年的重点议案,交由市政府办理。 厦门市人大内司委秘书处副处长陈传琳回忆当时的情景也表示,当时就觉得有必要把这个列入议案,提交市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来满足老年人社会上的养老需求。从议案到《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的出台,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高效的背后,是一次次细致入微的调研。“当时我们就带着提出议案的人大代表四处调研,不听汇报,就是看,看看怎么做好。”陈传琳说。早在2011年,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就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而《实施意见》出台后,人大也通过多种监督手段进行持续监督、跟踪监督,督促政府采取措施,推动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切实维护好、保障好老年人的权益。

一份承诺

在厦门市思明区莲前街道的家庭关爱中心里,每天都有不少老年人。 年过七旬的张大爷每天将孙子送到学校后,都要来这里锻炼一个小时。他说,在这里可以认识新朋友,看看老朋友,还能锻炼身体,过的是“神仙般的日子”。 今年5月,莲前街道的家庭关爱中心正式成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中心引进了厦门3A社工机构“厦门市温馨夕阳咨询服务中心”进行管理运作,还设置了长者之家、图书阅览室、健康理疗室等17间功能室,让老人们在这里享受到多元化的服务。

如今,厦门市已经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格局,还加快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此外,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养老服务倾斜。记者了解到,厦门各区政府在农村拟建和已建村综合服务中心的,须落实千人以下村150㎡、千人以上村200㎡的养老服务站配置要求。

一份责任

昨日,在厦门市爱心护理院里,护士正给93岁的邹老先生讲笑话,老伴卢阿姨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满脸笑意。 “他说他不愿意回家。”卢阿姨说,邹老先生如今行动不便,生活不太能自理,原本在家里,老人需要翻身、上厕所、洗澡等,每次都是她和保姆费了好大劲才完成,但在这里却方便不少。 厦门市爱心护理院位于厦门市区仙岳路中段南麓,于2009年竣工,如今委托厦门市第一医院经营管理。老人们在这里,能够享受到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同时,能用医保结算,自付部分远比请保姆便宜。只有300张的病床远不能满足需要。不过,今年6月18日,厦门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同意,爱心护理院扩建项目涉及的隔壁保安服务公司将迁至别处。待扩建项目竣工,这里还将增加400张床位。 6772张,这是截止2013年底厦门养老服务机构所拥有的床位数。

28.38‰,这是厦门每千名老人的养老床位占有率,居全省前列。 314个,这是厦门全市目前已建设的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数目。 …… 一个个数字,无一不代表着厦门对养老服务业的重视。而在《实施意见》中,厦门更是明确了到2020年养老服务设施覆盖全市社区、90%以上的街镇和60%以上村,每千名老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数35张以上、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服务机构总床位比例达到30%以上,每个区有一所以上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等发展目标。如今,服务“夕阳”的养老服务业蒸蒸日上。厦门市将继续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市场培育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老龄服务市场,发挥市场活力,推动社会力量成为老龄服务业的‘主角’,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