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杨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省会龙头引领作用

2014-10-17 08:40:4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陈瑜辉  
分享到:

编者按

本报8月推出“百姓富生态美 若干个怎么办”大型系列报道以来,“怎么办”成为干部群众交流讨论的热词。今起,本报推出“若干个怎么办”的子栏目“市委书记访谈录”,透过本报记者的专访,亮出地方“一把手”对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构想,以及各地当前和未来的主要相关工作。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省会龙头引领作用

——访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

东南网10月1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蔚)

上月,福州市委召开十届八次全会,传达学习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讨论加快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福州新区建设、福州市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等议题。

会议间歇,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福州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写入中央文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福州将全力打造海西生态名城,努力为全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作出更大贡献。

他表示,福州要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要以生态理念引领绿色发展。抓紧对接国务院支持福建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若干意见,研究制定符合福州的实施方案,把深化生态市创建作为重要目标和载体。着力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动环保生态对口协作。

二要以新区建设打造绿色样板。传承弘扬“3820”工程战略精髓,着眼于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样板区,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力争到2030年基本建成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区。坚持新区发展规划与生态规划、主体功能区划相互衔接、协同共进。着力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以项目建设的新成效推动新区成为引领绿色发展的“排头兵”。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福州新区核心区域与厦门、平潭综合实验区联合申报中国(福建)自贸区。

三要以产业转型夯实绿色支撑。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全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认真实施工业企业“出城入园”计划,加速推动工业向南北“两翼”聚集。全面落实全省产业升级行动计划和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安排,既注重改造提升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力争近年内加速培育形成15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和6个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又着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两江四岸”高端现代服务业,努力建设海西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金融中心、总部经济高地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和涉海现代服务业,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推广高效设施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

四要以生态创建构筑绿色城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打造绿城、花城、水城。加强城市景观设计,进一步彰显福州“山水渗透城市、城与山水交融”的山水园林特色。按照构建“两廊五楔、一环六点和城市公园绿地体系”的生态格局要求,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持续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土流失治理,努力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复合型绿色生态网络。持续深化“四绿”工程,加强重点区域环境整治,抓好城市绿道与慢行系统建设,加快推动公园绿地建设。扎实推进宜居环境建设行动,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旧屋区三年改造计划。

五要以民生改善创造绿色福利。突出增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新增财力、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向基层、向困难地区倾斜,扩大社会急需的服务供给,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着力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福州”建设,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努力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深入开展大气治理等五个专项行动。

六要以绩效评价强化绿色保障。建立健全评价考核办法,真正让绩效评价由“软约束”变成“硬杠杆”。完善体现生态文明导向的政府绩效和领导干部创新管理的考核制度。实行差别化评价考核机制,对禁止开发区域,实行领导干部考核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对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闽清、重点生态功能区永泰,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