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文化 > 正文

文博会:开始市场化的嬗变新路

2014-10-28 08:35:1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开始市场化的嬗变新路

东南网10月2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文化产业展会在我国走过了迅猛发展的10年。如何转型升级,已成待破瓶颈。

6年文博会,已成为横跨两岸最重要的文化博览盛会和两岸文化产业对接的重要平台。对其而言,如何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为海峡两岸文化产业的发展服务,已成为时下最重要的历史使命。

如何推动展会向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如何做好服务和扶持工作,使文化产业展会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继续成长壮大?

昨日,第七届文博会落幕,却为我们留下了其努力探路转型升级的印记。

做深专业 做精特色

本届文博会首次取消省内各设区市及省直有关部门的主题形象展,而在政府组展比例较上届大幅降低和提高台湾展商参展门槛的情况下,展位入驻却有增无减。其中,工艺艺术板块展区面积为上届的3倍,总数为全国同类型文博会之冠。

文博会工艺展商近800家,其中台湾超三分之一。而“中华工艺精品奖”作为两岸工艺最高级别奖项,本届征集到1000余件精品,为去年的3倍。

“今年文博会与往届相比,专业化特色更突出。”厦门海峡两岸文化艺术品投资运营中心负责人杨卫东说,本届展出的工艺精品规模、质量均大幅提高,有工艺美术大省福建文化产业资源优势的支撑,再整合两岸资源,展会的专业性就凸显了。

得益于文博会,该公司采购到台湾5位顶级大师的作品,还与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洽谈,准备引进台湾2-3家文创类大品牌到大陆,进行系统研发、生产、行销,构建产业链。

南昌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文化产业处处长朱宇率10多位艺术家携作参展。他感慨:文博会涌现各地,有的却沦为“文化大集”,难以凸显文化产业的最新成果,而这里的展会内容专业,特色独具,横跨海峡。

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总策展人石振弘表示,作为文化产业综合性展览交易平台,我们的文博会将致力于突显专业特色,做精做深专业领域,提高市场化水平。

集结场、交易场、对接高地

展会市场化程度取决于参展商、采购商以及展会的运作模式。本届文博会创新运作模式,进一步突出交易功能。

在做精专业板块之时,做强做实专业配套活动。通过举办论坛、两岸文创商业对接会、文博大讲堂、艺术品拍卖会等活动和服务,形成多元化、市场化的交易格局,推动参展商和采购商深度洽谈和实质性交易。

工艺艺术板块通过举办“中华工艺精品奖”,培育以奖带展模式;千名展商云集盛况,又引出精品客商活动“两岸文博大讲堂”。后者通过邀请参展的艺术大师与名企举办讲堂,大规模进行客商邀约,推动客商采购接洽,成为全国文博会中首个定向组织、专属服务客商的定制化行动。

“去年首创的中华工艺精品奖在两岸工艺界反响很大,今年进一步扩大规模,举办两岸大师名瓷名窑特展,作品更多样化,参与省份更多,品质更好。”石振弘介绍,展会期间每天都有两三百件作品被询问价格,不少采购单位、个人纷纷留下联络信息。

而全国首个文博会落地对接大会——文创商业对接会则聚集了200多家大陆商业地产开发商、100多家台湾知名文创文旅连锁品牌现场对接。

“我们把展商和参观者置于同等重要位置。”厦门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维新说,今年,公司提前赴全国各大文博会物色和邀请采购商。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提前办证的客商包括投资商、采购商、供应商、平台运营商等近3000人,定向邀约没有办证的客商达4000人。

代表台湾最顶级工艺技艺的台湾工艺之家协会与厦门万仟堂签下4亿元的合约,成为其与大陆合作的首份合约,开辟了两岸工艺家实质交流的新领域。

要转,更要升

文博会历届展会多为政府主导办展。在多年的培育下,本届文博会的市场化基因愈发成熟。

从本届文博会,人们可以看到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

“今年组展淡化行政色彩,具体的组织和运作,全部委托给一家企业运营,政府则隐居后台,成为推动发展的监督者和服务者。”文博会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

与去年文博会相比,今年我省不设各设区市主题展馆,取而代之的是举办福建文化品牌综合展区。福建文化产品采购签约则改变以往招商项目签约方式,改为提供文化产品的本省企业与省外企业签订正式采购合同。

今年的市场化运作,还体现在首次尝试针对参展台湾文创购物节的台湾企业收取展务服务费,这些费用则投入展位的布展包装中,提升整体品质,增强交易实效。

一位文化产业界人士认为,市场化的效果如何是检验展会是否具备永久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无论专业化、精品化还是国际化,市场化才是根本的活力之源。

采访中,有关人士认为,文化产业博览会在转变办展的粗放式、摊位式、大集式,转向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时,更要注重升,即让展会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应消费者、企业等各方的需求。

还有人士建议,要提高展会的国际化程度,建立常态化的海外营销网络,加大海外重点市场、潜力市场的宣传推介,与更多有实力的海外专业展商、代理机构、权威行业组织进行合作,拓展海外分会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