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城建 > 正文

福建晋江着力三大支撑探索县域城镇化路径

2014-10-30 15:02:30 胡苏 涂洪长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待遇均等”是依托

作为制造业重镇和用工大县,晋江外来人口已达130万,超过了本地户籍人口。为推动外来人口本地化、农村转移人口城镇化,晋江每年拿出60%以上的新增财力用于民生建设,加大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力度。

自2011年起,晋江在全省率先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赋予持证人员选举权、公职人员招聘、义务教育、社会保险等28项市民待遇。目前全市已办理居住证110万张;在晋江就读的外地中小学生达20.33万人,占在校生的58.7%,其中93.3%在公办学校就学。

17岁就来晋江打工的安徽姑娘李珊珊,如今已是一家高档酒店的高管,同时也是晋江市政协委员。如今,像她这样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外来工,全市已有341名。“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实现价值、安居乐业的机会。”李珊珊说。

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晋江市舍得“割肉”,将市中心最好的地块用于公园、绿地和安置房建设。近三年来,晋江市拆迁1100多万平方米,三分之二的地块兴建公共服务设施,商业开发仅占三分之一;先后新建、扩建公园20个,新增造林面积3.8万亩,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2.6%。

在晋江市中心,保障房与最高档的商业住宅小区比邻而居,价格却只有后者的一半。来自甘肃的外来工李万鹏就住在这样的保障房内。2008年,李万鹏凭借晋江“外来工贷款购买保障房”的政策,用每平方米2200多元的价格,按揭买下一套70平方米的保障房;今年8月又将一家四口的户籍全部迁到了晋江。

一方面是外来人口的保障全覆盖,另一方面是本地农村人口的待遇均等化。目前,晋江已实现城乡低保、新农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政策的城乡一体化;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470元;在全省率先建立“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覆盖178个村,6万多名被征地人员按月领取保障金。

--“建城守乡”是担当

在城区中心最繁华地带,有晋江倾力打造的传统文化街区“五店市”,保存了明清以来100多座闽南特色建筑,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当68岁的老华侨苏千墅走进五店市,一眼就认出了自家的老楼,仿佛又回到年少时的故乡。

既要建城,更要守乡。“我们期待的城乡面貌,要让外地人觉得很闽南、华侨觉得很乡土、老年人觉得很怀旧、年轻人觉得很时尚。”晋江市市长刘文儒说。

“经济先行、瓶颈先遇”,这八个字高度浓缩了晋江曾经的发展状态。相关人士指出,晋江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着力推动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统筹发展,为破解县域转型三大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是破解城镇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难题。晋江是中国民营经济发源地之一,改革开放之初“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经过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晋江人均GDP已近1.1万美元,但城镇化长期滞后,与工业化发展水平极不匹配;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弥补“城不像城,乡不像乡”的发展短板。

二是破解双“二元”结构凸显难题。外来人口高度聚集,劳动力成本上升,城市与农村、本地与外来人口双二元结构凸显。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文溥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晋江正是现阶段我国县域发展的一个缩影,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推动城乡统筹、打破双二元结构找到了一个有力抓手。

三是破解社会矛盾加剧难题。在新型城镇化带动下,晋江的治安状况持续好转,社会正变得越来越和谐。2012年至今,全市刑事案件数以年均15%的幅度下降,群众安全感由泉州各县市区倒数第三跃居2013年的第三名。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益生认为,晋江的探索与实践证明,规模适当的中小城市,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具有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益、快发展的优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