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10月30日电(记者 胡苏
涂洪长)福建省晋江市坚持“产城一体、融合发展”和“保障全覆盖、待遇均等化”的思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着力打破城市与农村、本地与外地“双二元结构”,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关人士分析,作为全国百强县、福建经济第一县,晋江探索的新型城镇化路径既符合自身实际,又具有一定普遍性意义,可为破解县域转型三大难题提供借鉴。
--“产城互动”是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991年在全国百强县(市)名单中,晋江市排名第五十五位;2001年跃入百强县(市)前十名行列;2013年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居全国第五位。但近年来,晋江遭遇产能过剩难题,城市转型、经济升级面临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瓶颈”制约。“晋江新型城镇化的探索,是由当地发展阶段倒逼而来。”晋江市发改局局长陈伟勇说。
“新型城镇化关键是创新,核心是人本,基础是产业。”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介绍,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晋江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推动产业转型与城市发展融合互动、协调并进。
近年来,晋江先后推动126家优质企业退城入园、229家低效污染企业淘汰出局;同时布局8大专业市场、3大文化创意园区、1个金融聚集区和一大批高端商业综合体。在晋江城市中心,有一片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皮革工业区,经过“退二进三”改造后变身成为晋江工业设计产业园区,聚集了43家各类设计机构、230多位设计人才,企业总收入突破5000万元,成为晋江创意产业的集散地。
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还引起了晋江外迁企业的回归潮。2013年,晋江服务业增加值达425亿元,增长11.8%,增幅首次超过工业;近三年来,有232家企业总部、销售中心回归,回归税源达20多亿元。
新型城镇化的探索,给晋江城市发展和社会转型带来了巨大变革。近三年来,晋江围绕新型城镇化的投资高达1000多亿元,带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了一番。今年上半年,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33家,同比增加33家;全市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39.2亿元,同比增长45.2%;申请专利2431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9件。
--“待遇均等”是依托
作为制造业重镇和用工大县,晋江外来人口已达130万,超过了本地户籍人口。为推动外来人口本地化、农村转移人口城镇化,晋江每年拿出60%以上的新增财力用于民生建设,加大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力度。
自2011年起,晋江在全省率先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赋予持证人员选举权、公职人员招聘、义务教育、社会保险等28项市民待遇。目前全市已办理居住证110万张;在晋江就读的外地中小学生达20.33万人,占在校生的58.7%,其中93.3%在公办学校就学。
17岁就来晋江打工的安徽姑娘李珊珊,如今已是一家高档酒店的高管,同时也是晋江市政协委员。如今,像她这样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外来工,全市已有341名。“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实现价值、安居乐业的机会。”李珊珊说。
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晋江市舍得“割肉”,将市中心最好的地块用于公园、绿地和安置房建设。近三年来,晋江市拆迁1100多万平方米,三分之二的地块兴建公共服务设施,商业开发仅占三分之一;先后新建、扩建公园20个,新增造林面积3.8万亩,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2.6%。
在晋江市中心,保障房与最高档的商业住宅小区比邻而居,价格却只有后者的一半。来自甘肃的外来工李万鹏就住在这样的保障房内。2008年,李万鹏凭借晋江“外来工贷款购买保障房”的政策,用每平方米2200多元的价格,按揭买下一套70平方米的保障房;今年8月又将一家四口的户籍全部迁到了晋江。
一方面是外来人口的保障全覆盖,另一方面是本地农村人口的待遇均等化。目前,晋江已实现城乡低保、新农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政策的城乡一体化;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470元;在全省率先建立“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覆盖178个村,6万多名被征地人员按月领取保障金。
--“建城守乡”是担当
在城区中心最繁华地带,有晋江倾力打造的传统文化街区“五店市”,保存了明清以来100多座闽南特色建筑,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当68岁的老华侨苏千墅走进五店市,一眼就认出了自家的老楼,仿佛又回到年少时的故乡。
既要建城,更要守乡。“我们期待的城乡面貌,要让外地人觉得很闽南、华侨觉得很乡土、老年人觉得很怀旧、年轻人觉得很时尚。”晋江市市长刘文儒说。
“经济先行、瓶颈先遇”,这八个字高度浓缩了晋江曾经的发展状态。相关人士指出,晋江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着力推动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统筹发展,为破解县域转型三大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是破解城镇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难题。晋江是中国民营经济发源地之一,改革开放之初“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经过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晋江人均GDP已近1.1万美元,但城镇化长期滞后,与工业化发展水平极不匹配;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弥补“城不像城,乡不像乡”的发展短板。
二是破解双“二元”结构凸显难题。外来人口高度聚集,劳动力成本上升,城市与农村、本地与外来人口双二元结构凸显。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文溥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晋江正是现阶段我国县域发展的一个缩影,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推动城乡统筹、打破双二元结构找到了一个有力抓手。
三是破解社会矛盾加剧难题。在新型城镇化带动下,晋江的治安状况持续好转,社会正变得越来越和谐。2012年至今,全市刑事案件数以年均15%的幅度下降,群众安全感由泉州各县市区倒数第三跃居2013年的第三名。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益生认为,晋江的探索与实践证明,规模适当的中小城市,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具有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益、快发展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