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机制之活 发现产业之优
福建日报启动“建设新福建”专题报道
抓住机遇,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来闽考察的深情寄语、殷切期望,是八闽儿女的新目标、新任务、新征程。
描绘百姓富、生态美的美好画卷,需要机制活、产业优的创新创造来支撑。
体制怎么搞活?产业如何优化?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大力实践、切实突破的重要课题与现实需要,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为推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本报今起展开“建设新福建”专题报道。我们的记者、编辑深入基层,到企业,到乡村,到生产一线,与干部群众一起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探寻机制之活,发现产业之优,反映干部群众的生动实践和创新创造,报道机制活、产业优的典型与经验,探讨解决存在问题的思路与办法,一起为实现新的突破加油鼓劲。
我们的报道需要广大读者的热情参与和支持。欢迎大家提供线索,参与评论,发表意见。除福建日报外,我们还将通过东南网、《今日福建》客户端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加强报道,请大家登录我们的新媒体,互动留言。
福建日报编辑部
过去,企业急干部不急;现在,企业急干部更急
涵江:创新服务机制帮到企业急难处
东南网11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荣富 通讯员 吴美琳 林亦霞) 近日,莆田市涵江区区长陈万东来到他挂钩的亿发集团公司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了该公司下属塑料厂厂房产权证办理问题。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办了产权证,就能贷到款,真是雪中送炭。
挂钩走访、为企业排忧解难,是涵江区服务企业机制的一个环节。今年,该区建立区镇领导挂钩走访、例会协调和督查考评等制度,每家企业都有领导挂钩联系,每周走访,收集企业反映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挂钩走访,既听取企业意见,也落实惠企政策。”区经贸局副局长陈剑锋说,“从用电用水补贴,到用地需求,只要符合条件,都要帮企业争取。”
能现场解决的问题,走访时即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提交例会协调。根据例会协调制度,乡镇(街道)每周召开一次专题会议,解决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区级挂钩领导每周召开一次专题协调会,研究解决需多部门协调的问题;区政府结合常务会议或每两周召开一次服务企业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重大问题提交区委区政府定期的联席会议研究处理。
到目前,挂钩领导走访了346家企业,提交问题解决方案240个,共为557家次企业落实税收返还优惠政策,金额达1.37亿元,为20多家企业申请技改资金等共2210万元。
许多服务帮到了企业急难处。今年,不少企业融资问题突出,该区设立企业应急保障周转基金。但基金只能救急,要根本解决问题还要靠抵押贷款。而过去许多企业建了厂房,却未能及时办理产权证,使厂房无法成为抵押物贷款。如何解决遗留问题?
“除消防安检外,其他的容缺审批,提早办证。”区委区政府联席会议给出解决方案,为40家企业补办了房产证。
新世纪电子有限公司就是受惠者。公司正要增资扩产,急需资金。挂钩领导通过例会协调,帮助公司办理了厂房产权证,公司获贷1亿多元。
为了让制度不流于形式,涵江要求挂钩领导每周五必须把本周服务企业的情况上报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和效能办;效能办定期通报,对问题挂牌督办。区服务企业领导小组制定了月跟踪、季考评、年终总评的考评方案,强化奖惩措施。
“过去,企业急,干部可以不急;现在不行了,干部得急企业之所急。”一位乡镇干部说,“有督查考评制度在,谁都不敢松懈。”
政府服务到位,企业发展有干劲。冠盖金属包装公司决定把原先布局在外地的生产线移到涵江,年底将投产;山河药业投资3000多万元新上国家二类新药生产项目;嘉美五金公司新征地40多亩,生产线从2条增至6条……据统计,全区今年有40多家企业增资扩产。
记者手记
机制好,关键在落实好
服务企业,上上下下都在抓。但一些地方做起来流于形式,或顾此失彼,或只重眼前,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套好的运行机制。
涵江区整合部门、乡镇的服务资源,把挂钩走访、例会协调、督查考评、限期办理等服务过程制度化,形成一套领导参与、部门协调、定人定责的服务机制。这样的运行机制,好在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机制好,关键在具体落实中显成效。涵江区一方面要求服务过程做到“两加两减”(加强跟踪反馈和帮扶力度,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和减轻企业负担),另一方面强化督查考评,领导干部不能不作为,也不敢乱作为。这样,从短期看,可帮助解决企业眼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长远看,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