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7日讯(通讯员 邱文峰)2014年以来,泉州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的总体部署,全面实施省政府“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九条措施”,道安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交通事故四项指数逐年下降。
夯实四项基础,着力解决源头性机制性问题
夯实综合整治模式。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泉州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全民参与”的综合整治格局,整合公安、交通、安监、教育、农机等18个单位和部门的力量,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此外,市道安整治 “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与市预防办、安委会、文明办以及城市建设管理年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各类专项工作领导机构建立了协作机制,经常性地信息互通、协调互动,创造性将道安整治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专项工作中,有力推动了各项整治措施的贯彻落实。
夯实交通管理力量。针对驾驶人数量、机动车保有量和道路通车里程飞速增长、现有警力严重不足,交通安全失管漏管现象突出的情况,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充实专职交通协管力量的的硬性指标,要求县、乡两级政府要充实乡镇派出所和交警中队的交通协管员力量,确保交通协管员不少于民警人数的两倍(重点乡镇不少于三倍)。截止11月份,全市共新增交通协管员2645人,极大支持和保障了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全市各乡镇、村居还按照社会管理创新和创建交通平安示范村的标准要求,依托老人协会和治安巡防队,配备了兼职交通安全员3788人,为交通管理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尤其是向农村边远地区延伸奠定了基础。
夯实路面巡防管控。各级公安机关根据事故分析研判,在国省道主要路口、城郊结合部、市区繁华地段和夜间凌晨时段增派了警力,提高了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并大力倡导“全警管交通”勤务模式,强化了路面巡逻管理勤务的落实,加大了对超速、超载、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现场发现和查处力度。1-11月份,全市共查处无牌无证、超速、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58.39万起,查处总量位居全省第一。此外,交通综合执法、行政执法等部门也积极参与交通安全联合执法活动,共查处各类交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3.8万起,责令停产停业整顿277家,暂扣或吊销许可证32个,调整、解聘不适岗驾驶人1252人。多部门联合执法、综合管控,形成了强大的管理威慑力,压缩了交通违法空间。
夯实宣传教育机制。泉州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牵头,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宣传教育领导机构,大力开展“六大宣传举措”,即联合各类媒体开展公益宣传、通过短信平台开展温馨宣传、制作宣传材料开展“眼球”宣传、以案说法开展警示宣传、抓住重点人群开展预防宣传、寓教于乐开展艺术宣传。今年来,全市各级公安交管部门制作分发了《泉州摩托车事故警示录》宣传光盘、《驾乘面包车 且行且珍惜》系列宣传挂图、《摩托车宣传手册》读本、“情满旅途、交警同行”系列宣传单以及文明交通宣传招贴画、宣传小挂历、购物袋等宣传材料,发送交通安全警示宣传短信3300余万条,在主要电视和报纸开辟交通安全宣传专栏18个,举办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生产月、交通安全宣传月、泉州市第二届中小学生网络知识竞赛、泉州市2014年“文明交通好司机”竞赛和百日无交通违法车辆车主奖励活动、“122”交通安全日等宣传活动,全面提高了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出行意识。
治理六大难题,着力化解突出隐患
面对道路交通安全的严峻形势,泉州在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影响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集中优势人力物力扎实治理重点交通安全隐患。
重拳出击整治酒驾顽疾。针对酒驾、醉驾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率高,涉酒交通肇事率居高不下的现象,全市重拳出击,强力整治了酒驾这一困扰交通安全的顽疾:工作中,公安部门采取集中调警、机动用警、组建“零点行动队”等勤务方式,全面加强了路面严查严处,市公安局还专门从局机关和交巡警支队抽调了150名警力,哪个县市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突出,就集中前往进行高强度、大密度整治。据统计,1-11月,全市查处涉酒驾驶14129起,其中醉酒4686起、饮酒9443起。
源头严管治理渣土车管理难题。长期以来,渣土车一直是困扰全市交通安全管理的难题,涉及渣土车的恶性事故时有发生,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认真调研,深入研究,及时制定出台了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归纳起来就十个字:把住了源头,管住了环节。泉州出台了《泉州市建筑废土沙石运输管理暂行规定》及其配套的一系列实施方案,并依托市、县两级渣土办,把好了车辆合格关、运输专业关和渣土运输合同签订关,并在运输线路监管、运输过程监管和责任落实监管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疏堵结合治理非法车辆历史欠账。针对全市各地,尤其是城郊结合部、农村地区大量存在的非法载人、非法改装、逾期未年检、逾期未报废或无牌无证、套牌假证等七类非法车辆,采用了集中清理、疏堵结合的模式,大力开展了整治。
立排立改治理道路安全隐患。各地预防办牵头,建立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动态监控、滚动摸排、持续整治的长效机制。市政府专门下达了排查整治道路交通事故隐患的硬性任务,规定各县(市、区)每年至少要完成上一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0%的隐患路段(点)和100米/人的道路隔离或防撞设施(被挂牌整治的县、乡(镇)按上述比例增加一倍)的整改、设置任务。市安委会还将道路隐患整改完成情况纳入了各地的安全生产工作绩效进行专项考核,强力推进了全市道路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进度。今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6906万元,实施公路安保提升工程570多公里,完成道路隐患整治525处。
标本兼治扭转摩托车交通现状。为彻底扭转摩托车交通违法普遍、事故高发、人员伤亡后果的现状,全市采取了分三步走的策略,对摩托车开展了标本兼治的整治。第一步,宣传开路,营造氛围,提升群众安全意识;第二步,政策引导、便民服务,逐步规范摩托车群体;第三步,严厉打击,形成常态,全面巩固整治成效。据统计,1-11月份,全市共查处摩托车各类违法行为53万余起,同期摩托车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7.82%,极大巩固了我市开展摩托车专项整治以来的良好成效。
群防群治破解农村交通监管难题。为改变农村监管力量薄弱、交通陋习顽固、事故高发局面,泉州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方案,市政府先后下发了《泉州市深化乡镇街道基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创建道安综合整治示范乡镇、村居活动的通知》等文件方案,做到了“工作目标、具体措施、责任单位“三明确”,并在全市开展了创建交通安全示范村(居)活动,确保了道安整治工作在广大乡镇农村地区的的持续深入开展。按照市政府制定出台的了硬性指标,为乡镇、村居配齐配全了专兼职交通协管员,积极协助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极大弥补了农村交通监管力量的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