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监管村民小组资产,邵武怎么做?
组账托管,糊涂账变明白账
水北镇龙斗村组账公示时,黄家边组的村民在议论账目支出。
东南网12月1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唐亚新 吴柳滔 通讯员 邓木华 文/图)
核心提示:长期以来,人们对农村的关注大多停留在建制村一级,而村民小组(自然村)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最小单元,缺乏像建制村那样健全规范的监督管理。随着城镇化和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小组拥有了较多的“三资”(资金、资产、资源),有的村民小组的资产甚至比村集体还多。近年来,村民小组内部由经济利益引发的冲突呈上升趋势。村民小组的账该谁来管?怎么管?邵武市经过多年的探索,有了一套较成熟的做法。
A “包包账”“坨坨账”,小组好多糊涂账
“这个是重阳节时,给组里每一位老人发福利的支出。”11月8日,邵武市城郊镇莲塘村出纳钟明生,拿出本村詹家垄组的账本给记者看,他说,“现在,我们每隔半年审计一次,核对现金金额;一季度公开一次,确保村民看得见,看得懂”。
现在,詹家垄组的账本干净清楚。而几年前,在邵武,某些村民小组因为账目问题,甚至发生过罢选事件。
2009年村级换届选举时,下沙镇下沙村某小组的村民决定罢选。原来,该组当年获得了几十万元征迁款,小组长从村里领了钱后,放进了自己的口袋,然后就去光泽办事了,没有及时发给组里村民。恰逢换届选举,村民以为小组长卷款逃了,于是罢选。虽然小组长回来后马上把征迁款发了,但罢选事件已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当时在邵武,村民小组集体资金基本由小组长保管,存在其个人账户。这些钱具体怎么用,也常常由小组长说了算。公款一旦落入私人账户,各种问题就来了。
小组财务支出没有及时入账,票据被小组长放在包里,或揉成一坨,或随意放在口袋里,因此被称为“包包账”“坨坨账”“口袋账”。小组长更换后,财务没有交接,账目没有及时处理,这些账就变成了农民口中的“断头账”。城郊镇纪委书记黄金旺说:“村民小组支出票据里有许多是白条,小组集体资金的使用和审批极不规范,小组接待费用偏高等现象很常见。”
邵武市共有1386个村民小组,其中100个小组年集体收入在5000元以上,74个小组超过1万元,20个小组达10万—50万元,6个小组超过50万元。还有个别村民小组现金存量达到数百万元之多。这些小组集体资金该由谁来管?怎样才能既尊重农民的民主自治权,又防止农民的利益被侵害?
城郊镇莲塘村城南大道沿路一层10个店面和二层写字楼,属詹家垄组集体资产,已全部出租。
B 组里的账村上管,农民心里有个数
今年6月,邵武市在总结近年来一些乡镇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在全市推广“组账托管”做法。
组账托管,即每个建制村建立组账托管服务中心,设一名组账托管会计,对各村民小组统一记账,统一收据。村民小组报账时,组账托管会计先对原始凭证进行分类、汇总、初审,再由村支书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审核签字。
组账托管办法明确指出,村民小组集体“三资”所有权不变,保证属于全组村民所有,服务中心只是代为管理资金和资产。
邵武市纪委书记李香甫说,与外地一些类似的做法相比,邵武的特色是以村民小组为基本核算单位,统一为每个小组在银行开设组级集体财务专户。这保证了村民小组财务的独立性,小组的资金和资产怎么用,仍由全组村民决定。相比把小组的钱存进村集体账户,这个办法让农民更放心,推广时阻力小。
针对各小组收入和资金存量的差异,邵武在多次摸索后,最终确定了两种管理模式——对集体资金不多的小组,组账托管服务中心只管账不管钱,小组定期将账目上报;对存款较多的小组,中心既管钱又管账,以保障集体资产安全。
各乡镇因地制宜,出台了更有针对性、更可行的管理模式。比如,沿山镇地处偏远,各村规模小、人手少,于是只在镇里设立一个组账托管服务中心,各村不设。“各地都有个性化的组账托管模式,总的是要解决村民小组资金、资产管理混乱的问题,推动组级财务监管制度化。”李香甫说,“让村民心里有数,让小组长清清白白,也就有安定和谐的局面。”
詹家垄组的出纳、会计向租用店铺的商户收取租金。
C 管好组账保资产,为民办事有钱花
“这20万元,是詹家垄组去年全年的收入。”城郊镇莲塘村组账托管会计张新春说,一个村民小组能有这么高的集体收入,作为管“别人家账”的人,他也感到自豪。
实行组账托管之后,詹家垄这个邵武近郊村民小组一摸家底,发现自己“很有钱”。于是,全组278个村民在协商和民主决议后,用200多万元集体资金,就地以成本价购买了2000多平方米的店面和写字楼。
张新春说:“5年来,这一带房价涨了不少,这些店面升值很多,每年的租金就有10多万元。”
“听说别的地方拆迁后,农民有钱了,就乱花,钱很快就花光了。我们组拿来买店面,每年组员有分红,这些不动产就是我们今后养老的保障。”詹家垄组一位村民说。
詹家垄组集体资产增值了,账本清清楚楚,没有一笔钱被拿来挥霍。建设休闲公园、花圃,添置健身器材、路灯等公共设施,组集体出钱;年底分红,组集体出钱;逢年过节送温暖、发福利,组集体出钱……
组账托管,也利于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据城郊镇统计,实行组账托管之前的两年里,镇纪委受理的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村民小组财务方面问题的占三成以上。其中,有不少是反映村民小组长以权谋私、中饱私囊,贪污、挪用组集体资金等问题。实行组账托管5年来,反映此类问题的,截至目前仅接到一件。
截至11月,邵武市1386个村民小组已全部实行组账托管。
李香甫说,组账托管摸清了村民小组财务家底,杜绝了各种财务支出的暗箱操作,规范了财务管理,促使小组长遵纪守法,既保护了基层干部,又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权益。
让农村“三资”监管规范到底
□福建日报记者 唐亚新
近些年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和信息公开,逐渐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全国各地公开的“村官”违纪违法案件,将农村“三资”监管这个容易被忽视的权力监管盲点,推向了舆论关注的前台。
作为村民自治的最小单元组织,规模上还远小于建制村的村民小组,集体资产监管更易被忽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小组的家底变厚了,手里的资产和资源变多了。组织规模小、“三资”越来越多,若缺乏健全规范的监管,稍有不慎,贪腐者就有可乘之机。
那么,在现在制度和条件之下,村民小组的“三资”监管谁来做?村民利益如何保障到位?
邵武市提供一种解法——组账托管,用制度手段管住了村民小组长手中的“绝对权力”。
首先是收权。邵武采用的方式是规范审批权限,组内一切开支,严格按标准和权限逐级审批,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小组长一人说了算之弊。
其次,以村民小组为基本核算单位,统一为每个小组开设组级集体财务专户,取代此前村民小组长的“私人账户”,从而规避了公款私用问题。在保证村民小组财务独立性的同时,小组的资金和资产的具体使用,仍由全组村民采用民主决议的方式决定,保障了村民权益。
再者,在监督上,公开收支情况,大额资金使用要经村民大会通过,集体有多少资产、资源,村民心中清楚。
农村集体财务状况不公开、不真实;村干部挪用集体资产,账目不清;集体资源产权不明晰,或长期被闲置浪费,流失严重——这是目前大部分农村“三资”管理中的通病。邵武的组账托管做法,既摸清了村民小组财务家底,杜绝了各种暗箱操作,规范了财务管理,又保护了基层干部,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如此从最细处入手消除监管盲点,让农村“三资”监管规范到底,效果明显,有利于农村的和谐稳定,当可推而广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