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江市第十二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提出,明年晋江市要全力推进“五城同创”,实施“七大工程”。
东南网12月2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柳林河 陈文经/文 郑翔/图)
2014年,在上级党委正确领导下,晋江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拼搏、奋力攻坚,抢抓重大机遇,应对严峻挑战,取得良好成绩,通过改革创新,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了政治、社会、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全面发展,释放出新一轮的红利,让民众从中获益。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晋江人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差距。为此,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晋江将加快实施产业转型、人才创新、城市品质、民生福祉、生态环境、文明素质等六大提升工程,提速“五城同创”,推动跨越赶超,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均增长10%,力争增长10.5%,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5%和10%。
改革转型驱动各项事业全面开花
2014年,晋江市预计全年GDP、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增9.5%、8%、12%、10.5%,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继续位居全国第5。“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归功于全面深化改革,在稳大盘中调结构促转型,并以新型城镇化丰富‘晋江经验’新内涵。”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说,这些成果体现在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民生事业等方方面面。
多措并举,加快转型升级。晋江积极开展“二次创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各领域创新,推动传统经济转型升级。产品、技术、品牌、管理和营销模式创新全面推进,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52%,新增2家上市公司、7枚中国驰名商标、180件发明专利、2.2万家市场主体,新认定232名优秀人才;第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1.3∶67.2∶31.5,其中第三产业进一步凸显,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创新驱动、结构调整等措施的有力实施,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转型成效。食品饮料业快速增长,机械装备制造业逆势上扬,产业链条持续优化,外贸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持续更新,“环湾新城”初见雏形。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晋江实施了13项专题改革,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获批国家试点。该市城市总规修编获省政府批准,镇级总规、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同时,拉大城市功能框架,使市区建成区面积增至10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突破63%,并优化居住环境,让2.6万名群众“幸福回巢”;建设绿化工程,确定了198平方公里的生态涵养区和禁止开发区,启动第二个“全民动员,绿化晋江”五年规划,并实现清洁能源替代,打造“生态绿城”。
晋江市搭建了一批服务于企业的创新平台,助推成果孵化,为“智造”发展提供新动力。图为哈工大机器人研发中心。
关注民生,营造“幸福康城”。晋江不断完善民生保障,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低保、新农合持续提标,城镇职工“五险”稳步扩面,“三位一体”养老服务加快完善;中心城区医疗资源加快整合提升,成功引进3家特色专科民营医院;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此外,在转移人口市民化上,该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将居住证待遇拓至30项,并出台积分优待管理办法。
传承文脉,塑造“人文之城”。晋江持续深化文明创建,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总评,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文体事业上,相继开放使用市文化中心、戏剧中心等文化载体,并成功举办“东亚文都·大美晋江”文化周、亚洲沙排锦标赛、第二届中国·晋江自行车公开赛等大型赛事。文化保护上,出台3份文件,设立专项保护基金,启动10个古建筑群保护修缮工作。基于此,文化产业更显活力,设立文化项目库,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至4.5%。
值得一提的是,党的建设也不断加强。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晋江推进31项“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办成16件群众最期盼的事,修订完善3大类27项市委内部制度,基本完成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整改清单。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强化,完善干部监督联席会制度,构建从严管理监督干部体系。基层党建更具特色,包括党代表工作室、镇党代会年会制、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职称评聘管理办法等。
“五城同创”推动晋江跨越赶超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跨越赶超的关键一年。对此,晋江早已未雨绸缪,认清当前形势和自身使命。
把握新常态。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晋江发展也呈现新特征:发展速度有所放缓,结构由生产型向生产型与服务型并重转变,动力由工业化向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转变,主体由存量为主向存量调整与增量做优转变,载体由园区经济向产城融合转变。
抢抓新机遇。在新常态下,亟须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自贸园区建设、泉州“文都”和“海丝”先行区建设,以及晋江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等重大机遇。抓住机遇,就能赢得主动,乘势而上,实现“弯道超车”。
创造新经验。“晋江经验”伴随改革开放而生,也必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在新常态、新机遇下创新“晋江经验”,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亟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努力在经济提质增效、城镇发展转型、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创新、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增创新优势、探索新经验、再创新辉煌。
新的一年,晋江将全力推进“五城同创”,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系统推进智造名城、环湾新城、幸福康城、生态绿城、人文之城“五城同创”,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转型,在“五城同创”中推动新发展新跨越,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晋江。
定位清楚了,目标明晰了,新的一年,晋江将工作重点放在具体落实上,实施“七大工程”,“五城同创”提速,推动跨越赶超。
实施产业转型提升工程。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全面梳理、整合提升产业政策;扩大新兴产业规模。坚持把新兴产业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提升第三产业占比。坚持“提质扩量”导向,加大服务业发展统筹力度。
实施人才创新提升工程。更加注重多元人才聚集。突出创新环境营造,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量化考评监督机制,配套出台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人力资源服务等政策文件,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发展壮大人力资源服务业;更加注重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创业创新载体建设;更加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创新项目与生产力对接,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更加注重科技金融扶持。
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高标准完善城市规划。坚持规划龙头地位,全力推进“多规合一”,完善“总规为纲领、控详规为主体、专规为辅助”的城乡规划体系。高水平加快城市建设,高品位提升城市管理,深化“大城管”模式,推进城管委实体化运作,建立城市综合管理监督考评中心。
实施民生福祉提升工程。突出多元化增收渠道。持续推进就业富民,实施就业帮扶和素质技能提升工程。突出多层次社会保障。坚持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的原则,推进“五险”扩面。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成全市教育专项规划。深化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实施社会治理提升工程。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建立市便民服务中心,加强社会治理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增强市民参与互动实效性。加快依法治市进程。完善依法决策机制,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提高引领发展的法治化水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强化多元调解联动,大力推进“阳光信访”。
实施生态环境提升工程。构建绿色低碳的生态经济。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提高绿色经济比重。构建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深化国家生态市创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构建高效科学的生态机制。
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持续深化文明创建。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晋江精神,汇聚推动改革发展正能量。着力增强文化服务。对接泉州“文都”、“海丝先行区”建设,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健全文化产业推进机制、人才保障机制及统计管理、政策支撑体系,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杠杆作用,引导民资进入文化领域。
点评
对于晋江来说,2014年是机遇与挑战、突破与发展并存的一年。
晋江民营力量雄厚,历来以传统制造业作为主导,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随着国内外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不利因素,晋江经济感受到了困难和压力,但是,晋江市委、市政府积极做出反应,出台有效措施,以改革和创新两轮驱动,推进民企“二次创业”、转型升级,使经济保持了较好较快发展,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居全国第5位。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晋江坚持“为民建城”、“生态立市”等理念,在全省树立了一个典型,其13项专题改革更是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并成功获批国家级试点。此外,晋江还继续改善民生事业,让本地人和外来人共享发展红利,携手营造“幸福晋江新家园”。
当然,晋江也清楚地认识到不足之处,比如产业结构仍不合理,新兴产业发展不快,创新能力偏弱,产能过剩依然突出,个别企业存在资金链风险;城市功能不够完善,管理仍然粗放,集聚辐射带动力不强等。在此背景之下,中共晋江市第十二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及时召开,正好为晋江的下一轮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战略部署,鼓足全市人民的信心和干劲,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柳林河 陈文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