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2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何兴明)
邵武不缺好生态。全市15个乡镇,有13个乡镇获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好生态,加上邵武农民的特色好点子,让邵武的青山绿水,成了一座座“宝藏”。
怪诞养殖的泉水鱼
植被茂密、生物多样,空气清新、山泉汩汩……
这并不是远离城市的偏远山乡,而是邵武近郊的晒口街道高峰村,虽然离城区仅10余公里,但这里的海拔高、生态好。20多户村民从这满目苍翠中“嗅”出商机,自发组织起来,成立红枫耕山队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起百亩鱼塘,利用水质清澈优良的天然山泉水,发展生态养殖,打响了独具特色的“高峰泉水鱼”品牌。
独具特色体现在哪?
鱼塘养鱼常见的养法,是往鱼塘投放饲料的同时,投放一些猪粪、鸡粪,这样鱼吃的养分多,长得快、成本低。但投放了猪粪、鸡粪等,鱼塘水体容易滋生害虫和细菌,鱼易得病。为了杀菌,往往要使用杀虫剂,可又会造成污染。
合作社的鱼塘,坐落于狭长的山
谷地带,引入的是山泉水。为了避免鱼长得太快,在养殖过程中,不仅不投放猪粪、鸡粪,还让鱼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只吃无任何添加的饲料。合作社工作人员介绍说,控制食量有利于鱼的健康,这样养的鱼活力更强,不容易得病。
鱼总要排出粪便,会造成一定水体污染。为了把污染降到最低,他们混养具有改良水质特征的罗非鱼,投放能净化水质的光合菌,避免使用杀虫剂。合作社的6个鱼塘,在养殖时实行养二年休一年的轮作,休养的鱼塘通过自然干塘的生态方式,既彻底杀虫清洁,又让鱼塘休养生息、恢复生态。
在这样严控生态的鱼池里,每条鱼要养500天以上,才能上市,养殖时间是一般养殖鱼的三倍以上。
合作社还有一口鱼塘灌满清澈的山泉水,他们称之为“瘦身排毒池”,不用来养鱼,专门用于鱼上市前的“瘦身排毒”。要上市销售的鱼,都要移入“瘦身排毒池”中放养一个月左右,以便最大程度代谢掉鱼体内的毒素,消耗掉多余的脂肪。
如此独特的养殖方法,让他们养的鱼肉味鲜甜,富有弹性,口感极佳,成了当地的招牌。
合作社注册了“铁城高峰”商标,并在邵武城里租了门面,开起专卖店,即使价格要比市场上同类鱼高一倍,依然供不应求。从去年6月开始,合作社依托城乡互助社配送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将鱼卖到福州和厦门市场。
桑果园里有“秘密武器”
邵武市卫闽镇一处名叫田坊的地方,是一片十分开阔的沙洲地,毗邻富屯溪。由于沙质土地贫瘠,加上地势低洼容易受涝,很早以前,这片沙洲地一直都是荒废着。十年前,村民在这里种上了260多亩的桑树。
12月底的果园有些冷清,有工人正在忙着给桑树剪枝。果园的承包人老陈说,桑树根系发达,并且长得深、扎得牢,虽然这里时常会被洪水短暂淹没,别的作物活不了,对桑树却并无大碍。
来自山东等地的客商评价说,这里的桑葚是华东地区最甜的。
这是因为,这里的桑树全部施用发酵过的农家肥等有机肥,不用化肥,也不用农药。“用化肥容易长虫子,用没有发酵过的农家肥,也容易长虫子。”果园的管护工人介绍说。
桑果园里还有一个重要的“秘密武器”——园子里每年还散养了2000多只共五至六批的土鸡。老陈介绍说,每年结的桑葚,约有20%会自然掉落到地上,这都成了鸡的美味食品。因为经常吃桑葚,鸡喙、鸡大便都是紫色的。
除了吃桑葚,果园里散养的土鸡还会吃虫子、吃桑树根须、吃杂草。在吃这些东西的时候,鸡会用嘴、用爪子为桑树松土。在一边啄食嬉戏的过程中,鸡还会一边把十分有机的粪便排到桑树下。本来沙质
土地是最不利于涵养养分的,人工施肥极易造成流失,而鸡的这种经常性、小分量的施肥,反倒成为桑树最及时的养分。老陈非常形象地说,土鸡会杀虫、锄草、松土、施肥,是果园里真正的免费“劳动力”,我们的管护也因此轻松很多。
这里每年可产桑葚五六万斤,鲜果既可现吃,还可以泡酒。园子里散养了爱吃桑葚的土鸡,每年还可收获2万多颗独具风味的“桑葚鸡蛋”。每到采摘季节,这里都会吸引很多城里的游客前来,他们在这里或采摘桑葚,或买只土鸡,或带些“桑葚鸡蛋”,从绿色生态中体验到别样的田园乐趣。这处桑果园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农园。
野生茶贵在一个“野”字
偏远的张厝乡是国家级生态乡镇,长年雨水充沛、云雾缭绕,海拔500米以上的山林超过10万亩,其中毛竹林就有近6万亩。这里还有一样宝贝——野生茶。
长久以来,张厝的竹林里东一片西一撮地散布着野生茶树。过去,村民对野生茶树未多加在意,大多任其自生自灭,有的甚至因为觉得野生茶树影响毛竹管护、挖笋,除了留些自家喝的茶,多余的恨不得挖个干净。
好在生命力极其旺盛的野生茶树,一直顽强地生长在山野间。
近些年,随着茶叶市场的不断兴旺,茶叶生长的生态环境,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张厝的野生
茶,恰恰因为原生态、无污染,成为茶叶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村民们引进现代的制茶技术,将野生茶制作成为红茶、绿茶、乌龙茶等多种品种,走出深山,成为茶市里受追捧的“宠儿”,价格也从过去的每斤几十元,增加到现在的最少400元,甚至数千元。
现在村民在管护毛竹山时,对野生茶树呵护有加,经常修剪、清理杂草。村民们还从野生茶树中,挖出一小枞,移栽到别处,经过几年的扩繁,野生茶树的数量增加了两三倍之多。现在整个张厝乡拥有野生茶面积达上万亩。熊恩富是祝岭村洋半天组村民,他家有毛竹山60多亩,在不影响毛竹生长的情况下,这几年通过移栽,发展了40多亩野生茶。现在,除了卖毛竹的收入,他家每年采野生茶的茶青,就可以增加收入一万多元。
编后>>>
农业发展,目的是为了农民增收。根据本地资源禀赋,打造特色农业,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好路径。
期待各地都能涌现一个个特色示范乡镇和特色专业村,能生产出一大批特色优势的农产品。
但需要提醒的是,特色农业既要重特色,还要重市场。没有市场支撑的特色农业难以做大做强。只有让优势特色农产品对接大市场,才是实现特色农业从“特”到“强”的有效之路,才能让农民持续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