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化之都文艺节开幕式上,中日韩三国的艺术家们在激情表演。刘益清摄
东南网2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林剑波)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在过去的一年,泉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将历史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新的发展机遇,以文化引领、经贸合作、互联互通、互惠互利为主线,争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试验田”,建设海丝先行区。
宋元时期,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泉州成为当时东西方国际贸易网的桥头堡、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作为历史上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古城刺桐港)曾经出现过“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的盛景。虽已时过境迁,但是,泉州一直重视对海上丝绸之路地位与作用的传承,敞开胸怀,拥抱海丝沿线地区的新朋老友,打造新时代对外交流的桥头堡。
泉州市市长郑新聪说,为强化同海丝沿线地区的经贸合作,泉州发挥2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4个省级出口基地的作用,扩大“三自两高”产品出口,建设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用好外贸企业融资风险共担资金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信保等政策,健全外贸风险预警体系;支持企业设立境外营销网店,开展国际商标注册和国际品牌并购,培育本土跨国企业;推广关检合作“三个一”通关新模式,促进一批重点企业货源回归、就地通关。
数据显示,泉州港口货物吞吐量已突破亿吨,其中,肖厝、斗尾、泉州湾、围头湾和深沪湾五大港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港口,开通了80多条航线。去年,泉州出台古港转型升级规划方案,针对以后渚港和港后区为代表的古港群落,提升港口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推进所在片区乃至更大区域经济及城市的发展。
去年6月,在首届中阿城市论坛上,泉州推出重点招商项目162个,总投资达2650亿元,并分别与突尼斯苏斯市、苏丹喀土穆州两个城市签署了友好意向书。论坛还通过了泉州提出的倡议,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会址设在泉州。
据悉,今后几年,泉州将投入800亿元,加快港口、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海丝重要节点,发挥桥头堡作用。
泉州与海丝沿线地区的关联性越趋紧密,发展前景、空间可观,这就需要构建更加强有力的长效合作机制。
去年底在泉州举行的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代表圆桌会议,通过了《泉州倡议书》,同意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商务合作机制,并达成经贸、文化等方面双多边交流共识,将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商务合作理事会等。
国观智库国际事业部总监张议表示,《泉州倡议书》有助于加强海丝地区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营造良好的商贸环境,促进了国内外企业在贸易、港口、物流、金融等领域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获评“东亚文化之都”一年多以来,泉州共完成了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间的26个文化交流项目,带动了海丝沿线东亚区域的文化合作,形成了长效合作机制。
“从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来,泉州就一直积极争取,主动作为,努力把机遇转化为发展动力,推动泉州海丝先行区的建设。”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说,泉州与海丝沿线地区的产业互补性强,经贸合作潜力大,具有共建“一带一路”的现实基础,把海丝优势变成当代新的发展优势,是泉州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目标,眼下,泉州正显示出在新丝路建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泉州已征集了48个融入海丝建设项目,向海丝沿线地区招商。其中,基础设施项目7个;文化建设项目12个;产业合作项目13个,包括中国—沙特阿拉伯石化产业合作泉州园区、中兴海丝路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等;交流合作项目16个,包括泉州港与沙特阿拉伯达曼港缔结友好港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