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铁三代”眼中的春运变迁

2015-02-15 09:08:3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2月1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弘毅)

皮肤黝黑,身材魁梧,说话干净利落。35岁的南昌铁路局福州客运段列车长高扬依旧保持了东北人的豪爽和热情。

高扬的爷爷年轻时作为铁道兵,来到南方支援建设,从此,祖孙三代与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高扬父子前后见证了30年的福建春运,父子俩跑的北京到福州的K45/6次“红旗列车”更是春运变迁的“活见证”:“从绿皮车升级为红皮车,运行时间从43小时逐渐压缩为34小时……然而,最大的变化,是这趟车从‘独苗’变成了旅客的众多选择之一。”

曾经,作为“东南沿海前线”的福建,铁路交通十分不便,到北京甚至整个华北只有K45/6次一趟车。高扬曾听同为列车长的父亲说过,那时的春运,车上乘客多得硬是“把三九寒冬挤成酷暑”,连上厕所和打水泡面都是不可能的事。

高扬刚开始跑春运的2000年,情况已经开始好转:“那时厦门已经开了进京列车,分流了部分客流,K45/6次列车也换上了空调车厢,冬天‘蒸桑拿’现象彻底消失。不过,每年福州和北京之间还是会加开一两对绿皮临客,17节车厢最多的时候能坐3400名乘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