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谢海潮)
羊年喜洋洋,外出吃年夜饭的福州人还真不少,“聚春园”的预订量就比去年添了10多桌。有业内人士说,今年福州不少高端餐饮企业改走大众化路线,家庭经济型年夜饭唱了主角。
厦门烟花爆竹“禁放令”颁布19年来,这个除夕夜出现重点监控时段的首次“零警情”——查获零起非法燃放烟花爆竹案件,接到群众举报电话零起。
从“文明餐桌行动”,到“为了‘清新福建’,春节少放点烟花爆竹”,这些积极变化让严子杰感到欣慰,作为福建省城市经济研究会会长,他认为推进福建生态文化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倡导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引领全社会共同打造“清新福建”品牌。
绿色接力棒
2014年3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习总书记提出的“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也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成为福建人民的共识。
2000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就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2002年,福建成为全
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2011年底和2012年初,习近平两次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作出批示,提出“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要求。
建设生态省的接力棒一任传一任,其间长汀县实现了“荒山—绿洲—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不仅成为福建生态省建设的一面旗帜,又因其30年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2.8万亩,减少水土流失面积98.8万亩,由此创造的“长汀经验”,更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
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2013年底,福建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95%,森林面积达801.27万公顷,成为全国最“绿”的省份。
“福建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全省干部群众长期以来共同维护的成果,同时也是福建发展的优势资源。”省委书记尤权多次强调,推动福建发展必须把“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结合起来。
厦门海沧推进绿色环保、低碳健康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图为东孚镇洪塘村村民在使用公共自行车。本报记者林辉摄
绿色指挥棒
2014年9月,福建首次排污权交易在福州海峡股权交易中心落槌,有10家企业参与竞拍,交易总额达1409万元。
作为我省环保史上的标志性节点,省环保厅有关人士表示,此举标志着市场化治污成为现实,体现了“环境有价,资源有偿”的理念。
推进生态省建设,福建敢为人先——2003年在全国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10年在全国率先推行环保“一岗双责”;2013年,启动环保约谈预警机制;2014年4月,设立全国首个省级生态环境审判庭……
为了强化“绿色导向”,我省努力探索建立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机制。永泰县素称“福州后花园”,当地从2010年开始实行各乡镇差异化考核制度,对农业、旅游业为主的乡镇减少甚至免除工业考核。2014年8月,我省宣布取消对包括永泰在内的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域的34个县市的GDP考核,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
“取消部分县市的GDP考核,不是不要GDP,而是要绿色GDP。”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茂兴认为,这一政策有助于引导地方政府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上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挥棒意义。
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内,来闽过冬的小天鹅在觅食。 记者 林辉 摄
绿色出红利
2014年,省级财政安排约10亿元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并确立“不大拆大建、不套用城市建设标准、不拘泥于统一模式”的原则。
鹅卵形的天一楼堪称神奇,葡萄长廊、向日葵花海引人入胜……永定县湖坑镇南江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将客家土楼与现代观光农业完美搭配。2014年,福建有5个建制村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南江村名列其中。
福建福山福水,是全国少数几个保持水、大气、生态环境均为优的省份之一。“空气质量好到‘爆表’”、“为‘福建蓝’点赞”,许多省外网友爱用这些词来艳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买不来、借不到的财富”。2014年“清新福建”引来游客2.34亿人次,同比增长16.8%。
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建已将全省2/5的县市和197处区域划入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近1/3的陆域面积规划为省级生态功能区。如何既能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又能共享发展的“绿色福利”?这成为提升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课题。
为了让护林停伐的群众得到合理的补偿,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较早推行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在财政资金使用上推行“以奖代补”。从2013年起,每年又拿出5000万元资金支持发展林下经济。
位于武夷山市洋庄乡大安村的大安源景区,人称“福建的九寨天堂”。“能有这么好的‘生态蜜’,多亏我们这儿的生态好啊!”去年7月,村民丁仁富牵头成立武夷山市第一家农民养蜂合作社,他说,只有环境保护好了,才有钱挣,才能过上好日子。
在宁德市蕉城区的八都镇省级生态文化村猴盾村,畲民在山溪里边洗衣服边唱山歌。记者 林辉摄
东南网3月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谢海潮)
回闽西老家过年,有两件事印象颇深:一是今年新罗区的鞭炮声一阵紧过一阵,噼里啪啦不分时段;二是漳平永福10万多株樱花次第开放,赏花盛况可用人山人海来形容。
醉心山水,人之常情。由于一些陈规陋习的羁绊,又使许多人对绿色理念感到“纠结”。就说放鞭炮吧,据传习俗由来跟“驱逐瘟邪”有关,实际上却能从经济账算出它的种种不是:像抽烟一样“烧钱”,烟雾能让PM2.5浓度“爆表”。即便如此,有人还是反问:“不让放鞭炮,还有年味吗?”
显然,经济学不能解释所有问题,往往需要其他途径寻找答案,在制度层面上做设计且常抓不懈是重要一点。厦门自烟花爆竹“禁放令”颁布19年来,今年除夕出现重点监控时段的首次“零警情”,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2013年春节“禁放查非”专项行动中,当地警方共拘140人,法治震慑力之强,其威至此。
让绿色理念入脑入心入行,让大家都做重视健康、关爱环保的乐活族,从“出门关闭电器电源以节约能源”之类小事做起,还需要在宣传教育上付出更多耐心细致的努力。由此联想,福建自古流传的一些乡规民约至今仍很有借鉴意义。
宋代以后,福建人口大增,山地大量开发。为保护生态,先贤们制定一些由官方名义发布、以碑刻形式告示的乡规民约。立于清乾隆年间的“同安禁止在应城山罗汉峰掘砂碑”,起句“地灵人杰,古今不爽”,此言说得在理,不正吻合当前“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这一论断吗?
这些乡规民约涵盖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泉州文庙前立着两块清嘉庆年间的石碑,为给当年的学子营造一个好的读书氛围,石碑上书“泮宫栅栏内外不许排列货物及作践污秽”“如违,立拿重处”。周宁县浦源镇浦源村有条“鲤鱼溪”,形成于往昔“一则去污二防投毒”的环保观。当地守着“世世代代不得捕食鲤鱼”的祖训,一有鲤鱼“过世”,村民要捞起送进鱼塚,行鱼葬礼,诵鱼祭文。
重温古典版的环保公约,清新之风扑面来,再追思谷文昌这些福建老典型,其精神实质放在现代语境解读,就带有重视生态的发展理念。可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在福建是很有基础的。只要加以引导,赋予科学发展的现代意义,一些习俗就能重焕光彩。长汀县许多乡村在水土治理中,订出现代版的乡规民约,把“封山育林护林”写入其中,明言“谁上山偷砍柴,谁就得分猪肉、放电影”。严罚之下带着乡土味的“喜感”。
观念一变天地宽。如果大家都有“绿色GDP”的发展观,共享到更多的“绿色福利”,天天活得像过年,又会有多少人想靠着放鞭炮图喜庆?
永春引导农民从事苗木花卉种植,改善环境又增加农户收入。图为黄金柳吸引市民前来欣赏。本报记者王毅摄
生态福建足迹
2014年,我省生态文化建设与保护方面动作频频,成效显著。
★3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福建省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4月,我省出台《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建立大气重污染应急响应机制,标准高于全国大多省份。
★5月,《福建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下发并开始施行。根据方案,我省在大气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方面,重点保证
45个空气自动监测站更新改造;水自动站建设方面,新建水质自动监测站48座、173个水质自动监测点,建设水资源环境统一监测平台。
★6月,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的意见(试行)》,提出先行在造纸、水泥、合成革与人造革、建筑陶瓷、火电、合成氨、平板玻璃等8个行业试点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交易的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
环保部授予全国37个县(市、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我省长泰、南靖、德化、永春、泰宁等5县获评。
★7月,《福建省水土保持条例》施行,明确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
★8月,我省对34个县(市)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
★10月,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实施意见》细化了我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推出33条贯彻落实意见,部署134项重点工作。
2014年“全国生态文化村”和“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遴选命名活动结果公布,我省共有5个建制村入选,分别是: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南江村、南平市浦城县富岭镇双同村、泉州市德化县南埕镇南埕村、漳州市南靖县梅林镇官洋村、宁德福安市溪潭镇廉村村。
★11月,福州市出台《关于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的意见》和《福州市排污单位破产、关停、淘汰、取缔形成的排污权收储流程(试行)》,提出力争2016年在所有工业排污企业全面推行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
数字说话
2014年,我省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63.9万亩,占总任务130万亩的126%。其中“四绿”工程建设完成造林68.8万亩,占任务的105.8%。
截至2014年末,全省完成“四绿”工程造林33.9万公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个、
省级森林城市(县城)25个、绿色开发区121个、绿色校园1419个、绿色军营234个、绿色乡镇429个、绿色村庄5912个,绿色通道新增绿化里程2.19万公里。
2014年,全省完成森林抚育983万亩,封山育林1044万亩。
2014年,我省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全省12条主要河流水质保持为优,12条主要河流水域功能达标率为98.1%,Ⅰ~Ⅲ类水质占比94.7%。城市地下水Ⅰ ~Ⅲ类水质占比81.8%。
2014年,全省23个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为优,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继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