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5日福建日报东南网事版主要文章:
朋友圈“杀熟”消费容易维权难
我省网络售药发出12张“牌照”
网络消费 代表委员怎么看
维权技巧知多少?街采带你涨知识!
东南网和泉州“小记者”的30次约会
福建2014年网购类投诉1364件,同比增长171 .17%
朋友圈“杀熟”消费容易维权难
编者按
网络购物、手机支付、打车软件……越来越多的移动应用“绑定”了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与实惠的同时,也带来权益侵犯隐患。福建省工商系统2014年数据显示,网购类投诉1364件,相比上年增幅高达171.17%,微信、网购等新型营销模式引发的消费纠纷不断增多。福建省消委会近日对10起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进行公布,团购优惠不兑现也上榜。未来,网络消费与生活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大家享受网络消费便利的同时,也不能放松警惕。
朋友圈成买卖圈
东南网3月15日讯 (本网记者 倪斌 实习生 罗霞)当互联网和消费发生反应时,人们看到了方便、实惠、快捷,也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网购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网络消费暗藏陷阱、假冒伪劣产品聚集……买时容易退换难,因为网络消费的特殊性,维权往往多生波折。
微信消费纠纷不断增多
根据福建省工商系统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信息系统、福建省质监系统12365投诉举报中心和福建省各级消委会受理投诉汇总统计数据,2014年度全省受理消费者投诉共计86481件,其中,福建省工商系统统计到的网购类投诉1364件,比2013年增加831件,增幅高达171.17%。微信、网购等新型营销模式引发的消费纠纷不断增多。
现在,多数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人在卖东西,而且这样的信息越来越多。“一个是高中同学,一个是以前的同事,天天发微信就是卖东西,天天更新几遍微信,没有一条跟她的生活有关,全部是推销东西,看着真烦。”网友“山楂的味道”抱怨。网友“梦”则表示,“每天朋友圈总被各种化妆品广告刷屏,真想把那些人拉黑。”
微商崛起于微信朋友圈,买家和卖家基本上都是真实生活中的朋友,这样买卖双方会比较信任。但是,由于微商发展得太快,从而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假货泛滥,这也给消费者带来很多的困扰。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来自移动端的电子商务(如微信购物、App购物、手机QQ网购)等新兴移动网购领域维权问题日渐凸显,成为仅次于传统PC网购和O2O团购的第三大用户投诉热点领域,占总电商投诉11.01%。
微信消费纠纷维权难
根据福建省消费者投诉数据分析,目前微信购物遇到的问题,一是买来后发现东西是假冒的或存在质量问题,随后与销售商产生争议;二是消费者按商家要求集到足够数量的赞,但商家没有按照之前的约定兑现承诺赠送礼品、提供优惠等。如2014年2月,福州的黄小姐参加某音乐餐吧的微信优惠活动,即微信集满100个赞就赠送一份价值188元的套餐。黄小姐集满100个赞后,与商家联系,却被告知必须两个人同行,一人正常消费方可使用该套餐。黄小姐表示,在微信上推销时商家并没有告知这样的条件,要求商家兑现承诺遭到拒绝,双方协商不成而投诉。经福州市消委会调解,商家履行承诺,赠送黄小姐两份价值188元的套餐。
还有一个案例,去年7月,黄女士花了3600元从一个微信商家那里买了一批“海外代购”的欧蒂芙面膜。收货后,黄女士发现面膜有点不对劲:精华液含量少,面膜的防伪验证码在网上“查无信息”。黄女士感觉上当了,用微信与卖家联系,并提出退货。但对方说发错货,会重发,并发给黄女士一个虚假快递单号,之后就不理黄女士了。黄女士向12315中心投诉,但只能提供发货地址。消委会接诉后,根据地址无法找到这家贸易公司,只能终止调解。
确认卖家信息再消费
省消委会相关人士表示,微信的销售者很多都没有办理注册登记,许多还是业余兼职的,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纠纷就很难解决。如果要维权,可能成本也会很高。而且,微信朋友圈不像淘宝、京东等这种“第三方交易平台”,所以买家不能依据“消法”主张维权。
同时,省消委会建议广大网友,在选择微商消费时,应尽量选择有实体店的商家,充分确认卖家信息后再消费。同时,要保留相关购物聊天记录,付款时要保留银行、支付宝等支付凭据以及卖家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尽可能降低购物风险。价格较高的商品,或者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商品,比如药品、保健品、电器等,建议到正规商家处购买。
网上买药 你准备好了吗?
我省网络售药发出12张“牌照”
东南网3月15日讯(本网记者 陈艳艳 王帅)网上购药虽然便宜、便利,但价格、质量、配送等问题让人存疑虑。
根据现行法规,只有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才可以开展网上药品销售业务。从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我省互联网药品交易相对比较滞后,但自去年省局出台的相关政策扶持,我省互联网药品交易形成了较快的发展。该局药品流通处丁炜处长介绍,2014年之前,我省只有两家企业获得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而截至目前,这个数字已经增加到了12家。
货品真假用户仍有顾虑
记者随机采访多位市民,他们表示因无法辨别网上药品真假,几乎不会选择网上购药,除非“想买的药,实体药店实在买不到”。此外,一些保健品以及医疗健身器械,如体温计、血压仪等可能会通过网络购买。
记者了解到,购买非处方药品、患有隐晦疾病的购买者或是想尝试各种减肥药的青年女性也是网络药品消费者的用户。
对消费者“是真药假药也只能吃了才知道”的质量顾虑,丁炜处长建议消费者应理性对待网售药品,“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下,互联网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只能销售自营非处方药品,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但对于已经获得证书的企业,都会得到食药监局相应措施的监管,消费者可以安心放心地购买”。
医药企业积极抢占网络
莆田市食药监局透露,莆田作为民营医疗之乡,该市越来越多的电商已将目光投向了网上药店。莆田目前有5家企业取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获得线上展示、线下交易药品的资格。其中,“普天药械交易网”和“鹭南生物”两家正在申请《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以开展网上药械销售业务。
莆田市食药监介绍,通过网上进行药品交易,优势在于可以降低交易成本,避免一些药品出现层层加价现象;消除现实中的许多隔阂,实现医疗机构的集中采购招标以及医院和药企之间的药械交易,大大减少“人情”、“关系”等导致的弊端,简化程序;同时,方便消费者,也因其价格便宜、方便快捷、送货上门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网络药品销售除了针对普通市民的B2C(商对客)模式,还有B2B(商对商)的采购商业模式。莆田“普天药械交易网”行政部经理黄慧昇介绍,他们B2B的平台从今年2月份上线至今,已有60多家供应商入驻。对于该平台的前景,黄慧昇表示信心十足,并表示未来还将开辟B2C业务。
需完善网络药品销售制度
莆田市食药监局表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药品交易迅速发展,也产生许多问题。比如,有些企业未获取网上交易资质而擅自利用互联网销售药品;夸大宣传、虚假宣传,蒙蔽消费者;违规销售处方药;药品存储及运输不符合要求等。
该局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并制定完善的网络药品销售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同时,采取措施减少审批范围、下放审批权限、加大宣传力度、发布购药警示、依托科技手段,以进一步提升监管水平。
在此,莆田市食药监也提醒消费者:网上购药前应咨询医师或药师;选择具有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的网站获取药品有关信息;选择具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的网站购买药品;不要轻易将个人隐私告知网站。
省食药监局表示,目前互联网药品交易鱼龙混杂,大批没有获得审批资质的卖家商品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目前食药监局已联合通信管理局,对互联网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一经发现,将立即关停违规网站。
网络消费 代表委员怎么看
东南网3月15日讯 (本网记者 刘丽慧 整理)
网购规模不断扩大,面对种种质量问题和品牌问题,你也许会选择旗舰店购物,可是抽检结果却显示,官网并非质量“保险库”;那找朋友代购肯定没问题,但朋友圈真的“够朋友”?你也许只是随意发出一条信息,殊不知,从此骚扰电话、垃圾短信不断;好吧,你拔了网线……可是,问题真的就解决了吗?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关于网络购物的建言建议引发各界关注。
呼吁推行“电商平台首问负责”
全国政协委员张近东在提案中直指网购屏蔽假冒伪劣商品,呼吁在行业内推行“电商平台首问负责”机制。
张近东表示,建立“平台首问负责”,就是要明确电商平台企业是网络交易的主体之一,从而在制度层面促进网络购物平台企业在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防范假冒伪劣,通过系统干预屏蔽、快速杜绝网络不法经营行为。当出现商品质量问题时,电商平台必须先行赔付,事后再去追溯商户的责任。而且电商平台应当保全交易数据证据,不能以平台模式不参与商品销售而推卸责任。张近东认为,平台企业要建立起前置约束机制,在过程中杜绝假冒露出。
“应建立专门的投诉跟踪平台”
“网上社会也是网下社会的映射,网下社会的假冒伪劣在网上也有,但因为网络的无属地属性,消费者投诉维权更难。”全国政协委员周成建建议,一方面要加大对电商中的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质量监管机构定时对假冒伪劣商品及其所在商户平台采取公示,针对电商消费者建立专门的投诉跟踪平台,消费者可以实时查询、根据自己的投诉;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和扶持新型品质电商,鼓励社会资本对其进行投资,鼓励其在境内上市融资等。
“应立法保护网民个人信息”
全国政协委员杨元庆表示,我国已有近5亿手机网民,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每天发送200亿条信息,侵害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统计,65.5%的网站存在安全漏洞,过去一年中国网民在网上的损失接近1500亿元。非法获取和买卖个人信息已经严重威胁公民财产安全乃至社会秩序,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杨元庆委员建议,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个人信息权作为具体人格权加以保护。加强信息安全行业监管,从技术层面实施防范,建立涉及信息安全事务的部门协调联席机制,加大监督检查的行政执法力度,不留监管真空。
“该治治骚扰电话了”
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呼吁,是时候花大力气整治骚扰电话这一社会公害了。
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2014骚扰电话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骚扰电话数高达270亿通以上,其中涉嫌诈骗类骚扰电话达到26.3%。骚扰电话如此猖獗,为何治不住?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骚扰电话太分散,想要迅速准确地查找到电话源头,绝非易事。另一方面,现在的骚扰电话隐蔽性强。借助互联网平台,骚扰电话甚至可以随意改号,这为许多屏蔽软件和系统,带来了不小的技术难题。
对此,很多代表、委员表示,运营商应该不断提升自身对号码管理的能力,让普通用户易得、易用的防骚扰电话软件,成为电信“标配”服务。
维权技巧知多少?街采带你涨知识!
东南网3月15日讯 (本网记者 阙燕芳)您在消费过程中遭遇过侵权吗?您知道如何进行消费维权吗?您知道消费维权的基本途径有哪些吗?……近日,《东南话匣子》栏目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在福州市区进行随机采访(下图),了解消费者在消费维权过程中的心态及遭遇到的困难。
“金额太小,维权很麻烦,费时费力,就自认倒霉。”在采访过程中,大部分消费者最终都因为维权金额少、怕麻烦等原因,选择忍气吞声,主动放弃了维权。
在“您知道怎么维权吗”这个问题上,“直接找商家解决(和解)”成为消费者首选的维权方式,其次是向消协等相关部门投诉、或向新闻媒体反映。
“在购买商品之后,发票等能证明商品购买来源的证据一定要留好。”消费过程中曾经经历憋闷的消费者,也向记者说出了他们的维权经验。
更多网友支招,欢迎登录东南网视频(tv.fjsnen.com)观看。
东南网和泉州“小记者”的30次约会
东南网3月15日讯 (本网记者 王祥楠 蒋一凡)为灾区祈福、体验汉文化、看电影、吃美食……从2014年8月成立至今,东南网泉州小记者团坚持周周有活动、场场有亮点,先后已开展30场不同主题的采访活动,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最现场:每次活动都是一场生活直播
东南网泉州小记者团组建于去年8月份,转眼间已走过半年。这半年来,他们一起为云南鲁甸人民祈福,献出微薄之力帮助灾区人民;一起穿汉服、学作揖,体验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一起烘焙蛋糕,把独一无二的味道送给最想感恩的人;一起去冰雪乐园里打雪仗、堆雪人,在南国领略北国风光;一起看电影,一起吃美食,一起做游戏……喜悦印在孩子们的眉宇之间,也流淌在每一次的活动直播之中。
最耀眼: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
半年来,在泉州小记者团的大家庭里,孩子们收获了快乐,也丰富了阅历,家长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短短几个月时间,女儿的身上发生了好多令我欣慰的改变。”姜清岚的家长说,女儿去年7月份加入记者团,实践让她对记者行业有了清晰的认识,采访、撰写信手拈来。“尤其在待人处事方面,有了‘小大人’的影子,让我惊喜。”姜爸爸对此很自豪。
原本性格内向的小记者刘骏祺,去年10月加入小记者团后变得自信活泼,更懂得合作。对此,刘妈妈感触颇深,“小记者团的老师们总是有用不完的耐心与孩子们亲近,愿意听他们的心声”。她说,很感谢东南网能搭建这么一个让学生与社会沟通的平台,让孩子们枯燥的学习生活多一些亮色。
记者手记>>>
这不仅是课堂,更是成长的摇篮
从第一次活动——20名小记者走进泉州丰泽消防大队东海中队起,泉州小记者团已经给孩子们精心策划了30期活动。从开启“工夫泉州DIY探秘之旅”,到亮相泉州首届极地冰雪节开幕式,到举办“我是小小拍卖师”慈善拍卖活动,再到西隅中心小学音乐会场领略如丝如缕的南音世界……这一路走来,活动之于孩子们的,不仅仅是课堂,更是成长的摇篮。
拿起纸笔,也许你就成为下一个记者;扛起相机,也许你就能发现另一个世界。半年来,小记者们参加了不同侧面的社会实践活动,用自己萌动的思想和真实的笔触回应“泉州梦”的行程。2015年,我们将策划更多的精彩活动,为孩子们的梦想启航插上翅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