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文化 > 正文

三明非遗学会义工:三元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2015-04-10 09:26:15 陈亮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非遗学会三元分会会员们正在商榷《龙船歌》里的细节。

东南网4月1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亮 通讯员 杨开长 徐瑾 文/图)

在三明市非遗学会三元分会,有这样一批义工,他们致力于三元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被人们称作三元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林正棠:

《龙船歌》的传承人

“后门杉树几千年,请得鲁班来造船,造得船来水上走,划船弟子保安康……”一提起《龙船歌》,林正棠忍不住唱了起来。

据林正棠介绍,三元《龙船歌》距今已有300多年,是中原文化与本地文化相融合的产物,现存100多首曲目,至今还在三元区、梅列区及周边乡镇一带传唱。老林回忆说,他年少时,每逢端午节,城关沙溪河畔那座拥有500多年历史的太保庙就会异常热闹,大伙儿涌到庙里练习《龙船歌》,以便在赛龙舟时咏唱。

“我是受到别人的刺激,才下决心来收集和整理《龙船歌》的。”林正棠笑着说。他说,一次朋友聚会,有人提及《龙船歌》时说,“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就没人出来整理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2007年,林正棠退休,有了闲暇时间,他立即组织民俗爱好者一起收集整理和修编三元城关民俗文化。

老林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筹办三元民俗文化理事会,而后,收集整理《龙船歌》,历时2年,终于在2009年端午节前把《龙船歌》所有曲目编印成册。随后,理事会组织爱好者练习和传唱《龙船歌》,目前已有30多名爱好者加入理事会。为了能让这份珍贵遗产传承下去,林正棠还积极为《龙船歌》申遗,2010年《龙船歌》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正式申报省级非遗。

近几年,林正棠和理事会成员还一起修编了反映三元城关历史风土民情的《重迁庙记》《三元城关太保庙史略》《三元城关厝宅简略》《三元古代历史人物简录》等资料。

王本增:

“百阶冢”的守护者

在三元区岩前镇有一处古陵园,占地2万多平方米,是闽王王审知第十世孙王九三的陵墓,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坟冢秘依皇陵式仿制,墓砌阶梯百级,意为已达登极的理想,故名“百阶冢”。

2007年9月22日,中秋祭扫临近,时任岩前镇岩前村支部书记的王本增带了几个人到祖墓劈草,并用挖掘机对陵园淤土进行清理,不料竟从地底下挖出了一铲的青砖。王本增不敢大意,马上让挖掘机停下,叫了3名工人用锄头小心翼翼地往下轻轻挖掘。翻开50多厘米厚的土层,从挖出青砖的现场到山坳出口处纵向100多米的狭长地带竟然都有竖铺青砖!后经证实,这条铺有青砖的小路就是陵墓的“神道”。

王本增第一时间通知了三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专家,专家带领工人沿着神道连续清理了5天,渐渐揭开了古墓的神秘面纱,这是一座建于南宋晚期元代早期的大型古陵园,占地面积达30多亩。

由于日晒雨淋,年久失修,“百阶冢”早已破败不堪。王本增便带头发动族人集资30多万元翻修古陵园,并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到古陵园的修复工作中。巧合的是,从开始修复到全部工程结束,刚好整整100天时间。经过大规模修复,这座宏伟的古陵园如今完好无损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邓衍淼:

三元方言“活字典”

邓衍淼是三元区实验小学的退休教师,在三元,他是出名的三元方言“活字典”。

三元方言通用于沙溪河流域,南起永安北至沙县,中间包括梅列三元两区,它是先民们把唐、宋时期流行的中原古话携带到南方后,在借鉴和融合了周边民系民族语言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的一种语言,因此,较好地保存了中原古话的风貌。

邓老今年77岁了,他多年致力于本地方言的研究,收集整理了《三元方言拾趣》和《三元方言志》两本书,书中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和发现。“方言是一个民系传承文化最重要的密码,要研究本土文化,首先要认识本土方言。”邓老介绍说,三元历史悠久,古韵流长,在这里,不仅有用三元方言传唱的古朴动听、雄浑高亢的《龙船歌》,还有万寿岩、格氏栲、“百阶冢”、忠山十八寨、龙泉骑尉第等文物古迹。而对三元方言的研究与整理,将有助于推进三元本土文化的整体性保护。

“眼下,能说地道三元方言的人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也许过不了多久,三元方言就会失传。”邓老担忧地说,退休在家,他本可以与儿孙为乐,颐养天年。但他现在有一个十分迫切的想法,那就是积极发挥余热,让三元方言能在三元区原生态地留存下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