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墙上贴着捐资芳名录。 村民郑多成的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在家,过去他外出经商时总不放心。现在,村里有了免费食堂,老人们聚在一起,母亲有人做伴,他心里踏实多了。 据了解,郑厝村有人口1500多人,其中70岁以上的老人有100多位,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也有不少。老人们说,以前自己煮饭不仅辛苦,饮食也不太讲究,有时一个菜就能吃一天。现在有了免费食堂,不仅省钱省心,吃得也很健康。 移风易俗省下钱,食堂运转经费有保障 采访中,老人们都说,免费食堂能够办起来,多亏了村里老年协会的郑会长。 郑会长名叫郑长清,今年56岁。他原本在村里经营一家模具厂,2013年被推选为村老年协会会长后,便将工厂交给孩子打理,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协会工作上。 “我认为当前农村老人面临用餐难题,老人自己煮饭不但难以保证营养,也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担任会长后不久,郑长清就积极提议为村里建个免费食堂。“有了免费食堂,老人的用餐问题解决了,他们的子女在外工作也放心多了,这可是一举两得呀。”他说。 这个提议得到了村两委的赞同。“村里开会讨论,决定拿出村委会办公楼的一楼用作办食堂的场地,每年还拨出3万元,用来支持食堂的日常运转。”郑厝村妇女主任郑央丽说,不过,这些钱还远远不够,用餐标准按照每人每天6元计算,100位老人一年要花将近20万元。 听说村里要办免费食堂,村民们纷纷支持。“我自己先捐了2万元,乡亲们多的出3万元,少的也有500元,就连食堂的铁卷门、大圆桌也是热心乡亲捐赠的。”郑长清说。 在大伙支持下,免费食堂很快就办了起来,可运转经费如何保障仍然是个难题。经过反复讨论,郑厝村决定从移风易俗中“挤”钱。 由村老年协会发起倡议,郑长清又发动老人们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最终全体村民都同意简办或不办婚丧嫁娶,把省下的钱捐给免费食堂。郑建民简办母丧捐3万元;郑天智简办女儿婚庆捐5000元;郑国镖不庆孙子周岁捐2000元……在免费食堂用餐大厅的墙上,记者看到一份“移风易俗捐资芳名录”,自去年1月1日以来,已有39人捐款,累计超过30万元。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