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当本土研发技术不能满足产业发展要求时,怎么办?近年来,我省努力汇聚全球科技资源,积极开展跨国技术转移,加速引进国际研发机构,以国际先进技术驱动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且看一例——
福建奔驰研发中心:有“德国味”,还“接地气”
东南网6月2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
刚结束的上海车展,由福建奔驰打造的商务车成为焦点。除唯雅诺、威霆和凌特这些基础车型外,福建奔驰还展出了多达13款豪华改装车,其中一款移动咖啡车更是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
高端商务车改装,对车型稳定性要求极高。“我们的商务车自身就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是顾客选择我们的车做改装的基础。”福建奔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郝博说。
给予消费者信心,除了奔驰的“金字招牌”外,总投资达5亿元的福建奔驰研发中心功不可没。近日,记者走进福建奔驰位于青口厂区和福州海西高科技园区内的两处研发中心,体验了“德国式”的严谨和苛刻。
在研发中心的电磁兼容暗室内,车辆正进行测试,旁边的监控室内,数名中德技术人员密切关注测试数据的变化。据中方高级工程师林博介绍,这是目前国内汽车整车制造厂商少有的实验设施,主要承担两个方面测试:一是测试整车及车内电子零部件的电磁波辐射对外部设备、人员的影响;二是模拟外部强电磁干扰环境(如变电站、雷电等)对整车及其车内电子零部件的影响。
测试结束,暗室开启,记者得以一睹其中真面目。只见暗室四周和顶部布满密密麻麻的白色尖头柱状材料,像极了放大版的削尖的铅笔头。林博告诉记者,这是由世界著名的电磁兼容暗室供应商Frankonia设计的,采用特殊的化学材料,专门用来吸收和屏蔽不同频段电磁波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暗室内环境绝对“干净”,不受任何电磁波干扰。
暗室中心,被测试车辆被放在一个车辆转台上。这个看似简单的转台也很“较真”。“转鼓和转台的设计必须确保其自身对车辆产生很小的电磁干扰,并且在强电磁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林博说,不仅如此,测试转台还能够做360度的旋转,转鼓还配备有机器人自动驾驶系统,能够保证在电磁干扰测试过程中对车辆进行连续加减速和制动等操作。
在福建奔驰研发中心采访,处处可见“较真”——
从零下40摄氏度升至110摄氏度高温,从10%到98%的湿度,不同的日照强度控制,整车环境仓通过模拟各种大气环境测试车身、内外饰零部件长期在各种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性能;
石块路,坑洼路……由德国IST公司生产的整车振动测试台架能够模拟各种强化道路,快速完成疲劳耐久测试,仅需2周便能模拟客户使用15年的情况;
由12个最大加载力为60kN的作动缸液压牵引测试台架,是用来评价汽车座椅和安全带固定点强度,德国奔驰的测试要求远超国标的规定要求……
走了一圈,记者发现福建奔驰研发中心就像一个大考场,只有通过一项项严格地按“德国标准”执行的专项测试,车辆才能“毕业”交付市场。正如福建奔驰研发部部长韩凯(Kai Henninger)所言,福建奔驰虽然车在中国制造,但品质保持了德国奔驰的“原汁原味”。
自2013年3月份正式投入运营以来,这一中德合作设立的研发中心不仅承担福建奔驰商务车的各项测试,还承担了戴姆勒集团在中国的其他企业、福汽集团兄弟厂商,以及一些其他品牌车辆的测试任务,大大提升了我省汽车产业的研发水准。
一边,是标准上的不妥协,而另一边,福建奔驰的本土化进程也从未止步。
“研发中心希望能全面提升福建奔驰对中国商务车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及精准度,为中国的高端商务车用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产品。”韩凯说。
作为戴姆勒集团在德国本部之外唯一的商务车研发基地,近年来,福建奔驰有效地对欧洲车型进行各项本地化改造,如为凌特开发电动中滑门,加上迎宾踏板;专为中国市场打造舒适型后排座椅、娱乐影音系统;根据中国路况重新调校的车辆过弯稳定性测试程序;加强与国内各配套厂家的沟通,提高组件本地化的比例……
正是一系列细微的适应性改变,让福建奔驰赢得了市场认同,从第一款唯雅诺系列起,到近年来相继推出新唯雅诺、新威霆、凌特,福建奔驰的每款产品都牢牢占据商务车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
“对于传统机械制造业来说,研发与创新,就可能带来整个生产方式的巨大改变,为此,这几年我省很注重引进国外一流的研发中心,福建奔驰研发中心就是其中之一。省科技厅还对这些引进的机构进行专项资助。事实证明,福建奔驰研发中心的落地对于提升我省汽车产业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对我省汽车行业的区位品牌战略将产生积极影响。”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专家观点:
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董志军:
适应新常态,推动我省科技国际合作新发展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是经济新常态下促进我省科技创新发展、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的一大战略。借助国际科技合作,能充分借助国际创新链,突破我省科技发展的瓶颈,提升我省科技参与国际竞争的水平。
必须积极转变政府的管理职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研管理体制、畅通的科技国际合作渠道。同时,改革科技人员出国审批制度,创新外籍科技人员使用制度,为科技人员提供宽松便利的交流环境。
必须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将科技国际合作作为全省科技工作的重要议程,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参与科技国际合作的积极性;强化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对科技外交的归口管理职能,形成全省科技国际合作一盘棋的局面。
必须加大科技国际合作投入,除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外,还应积极争取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与其他各类非盈利组织对科技国际合作项目的资金支持,以及民间组织的经费支持。
必须实现科技国际合作主体的多元化,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引导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组织科技项目的联合攻关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则应面向市场,加强自身产业链与国际创新链的结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高校、科研机构要加强与国外知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学科、技术、人才交流;我省优秀科研人员和研发机构要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及区域科技组织的多边科技合作和重大科研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