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文化 > 正文

罗从彦:承前启后的闽学大儒

2015-07-16 09:37:15 项裕兴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沙县凤岗中心小学举行“豫章劝学”大型诗歌朗诵活动。

东南网7月1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项裕兴 通讯员 刘静云 肖首洲 文/图)

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顶设藻井……走进沙县城关西门外的豫章贤祠,庄严宏伟。贤祠内高悬的清康熙御笔赐额“奥学清节”,似乎在向慕名而来的人们诉说着罗从彦先生渊博的学识、高洁的情操。

罗从彦一生笃志求道,不惜变卖田产,多次背着干粮徒步问师求学。他从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出发去理解、接受和消化洛学,强调了在上位者进行道德修养和严格要求自己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他提倡名节忠义和廉洁等道德风尚,表现出了强大的民族精神。

时至今日,罗从彦的一些主张,如民本思想,为政者须加强道德修养,用人必须“以德器为先”等,在当今社会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代大儒罗从彦更是以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的学问,成为海峡两岸宗亲文化乃至理学交流的新桥。

变卖田产拜师求学

沙县人杰地灵,尤其在宋朝,曾成为闽北文化重镇。宋明时期,我国东南地区出现了一批研究、倡导、宣传并发展“二程”(程颢和程颐)理学的学者,经过数代弟子艰苦努力,在学术上形成了有别于濂、洛、关学的独立学派,这就是“闽学”。在这一学派中,最著名的是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史称“闽学四贤”。

“闽学四贤”中,杨时以“程门立雪”求道被传为千古佳话,而成就最大的朱熹则是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李侗虽一生穷困潦倒,但因为朱熹乃出其门下,知道的人也不少。唯有罗从彦,除了在学术界,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罗从彦10岁能诗,文采焕发,13岁就读于沙县城东藏春峡的审律先生吴仪处。元祐三年(1088年),17岁的罗从彦中举。罗从彦从小就喜欢读研理学。他听说将乐的杨时得河南“二程”的河洛理学真谛,羡慕不已。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29岁的罗从彦与26岁的同乡陈渊(杨时女婿)师从于程颢和程颐的嫡传弟子杨时。杨时认为,在千人之众的门下弟子中“唯从彦可与言道”。

杨时在将乐为守制而在含云寺办学时,罗从彦徒步前往寻师求学。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四月,58岁的杨时授越州萧山(浙江萧山)县令,萧山路途遥远,罗从彦不畏艰辛,徒步跋涉到萧山,登门求教。杨时在与罗从彦讲解《易·乾九四爻》时,曾说过“伊川(程颐)说甚善”。罗从彦为了求证,便回家变卖田产充作盘缠,特意前往洛阳向程颐请教,发现程颐所说与从杨时处听到的相差无几。从洛阳返程后,师事杨时更为虔诚。罗从彦曾先后五次到杨时所在的将乐、南京、萧山、毗陵等地问学,经过20余年的潜心研究,“终得杨时不传之秘”。

罗从彦学成回到沙县后,筑室山中,绝意仕进,终日端坐静思,习研理学。他先后在沙县的洞天岩、南斋书院讲学论道。宋政和六年(1116年)前后,朱熹的老师李侗拜罗从彦为师,朱熹的父亲朱松也成了罗从彦弟子,此外,许多当代理学名流也纷纷投入罗从彦门下。后李侗再传朱熹,最后由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影响中国社会达700多年之久。

罗从彦一生刻苦好学的精神十分感人,更为后人景仰。宋朝时礼部祭文称他“上传伊洛,下授延平,斯文一脉,万古是师”,是闽学发展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在闽学发展过程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传承儒家诚信思想

诚信为本,敢于担当。诚信,一直是儒家思想提倡并力求践履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沙县文联主席罗辉说:“信立人立业,以心从业。沙县人学习罗从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学习其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弘扬,对道、释及法家批判性的吸收融合。师罗从彦‘承、传、启’之间的精华,讲求仁义礼智、修齐治平的中华道德修养。”

敢拼敢上的沙县人,从小到大、从有到优、从优到特,以诚信为基,勤勉创业。沙县富口镇白溪村芦村有位养蜂户魏华铨,一次,他挑着50多公斤蜂蜜到三明市区销售。结果,一路走下来,一两蜜也没有卖出,还遭了许多白眼。问街边门店主,店主直言:前不久店里来了一个自称是卖纯天然蜂蜜的商贩。商贩现场摇蜜销售,很多人抢着买,其实是罐底藏了调制好的糖水,把大家给欺骗了。店主对魏华铨说:“像这样卖蜂蜜都能作假,我还能相信你的蜜是真的吗?”

老魏的儿子到泉州跑销路,同样碰了一鼻子灰回来。怎么办?魏樟银想出一个办法,将蜂蜜拿到农贸市场去卖,并附赠一张售后名片。半个多月下来,虽然蜂蜜卖出不多,但留下的名片很管用,回头客越来越多。他们的诚信不仅赢得了尊重,更酿造了自己的“甜蜜”品牌。

沙县小吃在行天下的大道上,亦以诚信为本,勤奋为荣,开放包容。正是罗从彦刻苦好学,笃志求道的精神,成为沙县人民以小吃闯天下的精神文化基因。民以食为天,沙县人把天做大,让小吃通天,行天下;沙县人不以沙小而不为,小吃如粒粒金沙,到处闪耀金光,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沙县政府服务百姓,推动小吃天下行。自1997年起,小吃搭台、文化推动、旅游提升、经贸唱戏、扩大参与、推进发展,一年一度的“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成了沙县人努力打造的“金包银”平台。闯市场、走天下,沙县小吃四处开花,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小吃的知名品牌。

“浙江有温州,福建有沙县。”连温州人也对沙县人赞美有加,“沙县人创立的是全民品牌”。这让沙县人平添了许多自信。去年,沙县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

牵线两岸宗亲文化交流

罗从彦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还开启了沙县和台湾罗氏宗亲的交流往来。近年来,罗从彦成为海峡两岸宗亲文化交流的“新秀”,一代大儒以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的学问,架起了海峡两岸宗亲文化乃至理学交流的新桥。

以罗从彦及理学为媒的两岸文化交流,发端于2004年。当年,沙县罗氏宗亲代表罗正奎等,参加了在马来西亚召开的第十一届世界赖罗傅宗亲联谊会,结识了台湾罗氏宗亲罗丰裕等代表。原来,早在清朝乾隆末年(1795年),台湾南部几位先贤共同出资在桃园县成立仲素祭祀公业,奉福建宋代大儒罗从彦为共同缅怀的先祖。台湾罗氏宗亲每年举行祭祀活动,历经几百年,从不间断。此后,又定每年冬至前两日,举办祭祀仲素公为主的祭祖聚会,原称“仲素公祀”,后简称“冬至会”。据台湾宗亲介绍,历经数百年,后辈只知先祖是仲素公,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从各种资料中知悉仲素公本名罗从彦,祖籍福建沙县。

2004年12月,沙县成立了罗从彦文化研究会。成立时,台湾罗氏宗亲代表也来到沙县,参加了罗从彦学术研讨,打开了海峡两岸罗从彦宗亲文化和理学交流的大门。2011年,沙县罗从彦纪念馆组织40人的罗从彦文化交流团赴台,在台湾参加了一年一度的仲素公祀祭祖盛典和台湾罗姓族亲会,亲身感受了裔孙对先祖罗从彦及理学精神的传承。

罗从彦的思想把台湾罗氏宗亲,甚至赖罗傅宗亲紧密地团结起来。2012年10月15日,沙县举行罗从彦诞辰940周年公祭活动,来自台湾的16位赖罗傅宗亲代表欢聚沙县,与沙县的赖罗傅宗亲代表以及有关人士一起,共同纪念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罗从彦。台湾赖罗傅宗亲总会理事长罗丰裕在沙县纪念罗从彦诞辰940周年大会上深情地说:“我们先祖几百年前由沙县辗转移民到台湾,筚路蓝缕,拓荒创业已有数百年历史,今天我们终于回到了老祖宗的故乡——沙县。”

两岸宗亲秉承祖志,进一步增强联谊,相互往来常态化,不仅传承了罗从彦的理学思想,还促进了海峡两岸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如今,光阴荏苒,大儒罗从彦明“理”之声,跨越海峡,悦耳缭绕。

 

记者手记>>>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罗从彦以其独特的理解和学以致用的经世情怀,成为闽学的奠基人。罗从彦思想是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如何让历经近千年的罗从彦思想重焕光芒?沙县人做了不少努力。

1993年,沙县将豫章贤祠开辟为罗从彦纪念馆;1997年,沙县开展罗从彦诞辰92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此后,海内外有关学术团体和罗氏宗亲会交流、联系日益频繁;2004年成立了罗从彦文化研究会;2005年5月豫章贤祠被确认为福建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在各地群众参与罗从彦文化交流活动之时,后辈学子们了解、喜爱、传承罗从彦文化之时,罗从彦文化就这样“活”起来了。

罗从彦留给后人的不仅有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更有连接海峡两岸宗亲文化乃至理学交流的纽带。两岸文化同根同源,是剪不断的血脉亲情。在两岸罗氏宗亲的交流中,大家阐发罗从彦的学术思想,交流彼此心得,碰撞火花,真切地展示了两岸一家亲的乡情和亲情。

同时,沙县的教育系统也进行了传承的努力。如:凤岗中心小学编写了罗从彦文化校本课程,组织开展“潜思力行”主题演讲比赛、“豫章劝学”大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真正地走进学子们的内心世界。

时间在推移,如何让罗从彦文化持续保鲜,继续带给后人恒久的精神滋养,如何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依然是当前及今后一道不变的社会课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