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品在工厂加工完成,现场“搭积木”装配成型——从建造迈向“制造”,一场建筑产业
变革已在我省悄然拉开序幕
盖房,就这么简单
东南网7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吴宏雄) 一座被称作“拼装房屋”“积木式建筑”的建筑物——长泰县福建建超实验楼1号楼近日封顶了。
同样是“拼装”的建筑物——厦门海沧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中试厂房即将竣工。
在工厂生产构件和配件,用机械在现场拼装——盖房子,由建造迈向“制造”,正是建筑产业一场革命。
日前,省住建厅召开观摩会,组织省直有关部门人员和建筑业企业负责人观摩长泰县福建建超实验楼1号楼、海沧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中试厂房项目,向全省推广“拼装房屋”建筑经验。
建筑产业现代化,已在福建悄然拉开序幕。
“五化”建筑优点多
在观摩会现场,无论是住建行业管理部门人员,还是建筑企业老板,无不啧啧称赞。
福建建超实验楼1号楼,占地面积115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432.8平方米,建筑层数为地上9层;采用全预制混凝土框架及预制外墙板装配技术进行施工,主体梁、柱、楼板、楼梯均为工厂预制、现场装配。
这一建筑实现了“五化”: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过程管理信息化。
建筑商介绍,这种“拼装房屋”与传统建筑相比,有诸多优势——
省工时。大量的建筑部品在工厂生产加工完成,不受天气影响;现场只需装配,水电安装与主体装修同步,整体交付时间大大提前,节时达70%。现场标准层工期一层仅为8天。
质量更有保证。通过工厂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基本消除了传统建筑墙体常见的渗漏、开裂、空鼓等质量通病,工业化生产模式的产品材质和PC(混凝土预制件)结构在防水、防火、隔音、抗渗、抗震、防裂方面的标准保证率大大提高,并实现部品构件质量可追溯。
环保指数高。工地扬尘是产生城市雾霾的重要原因。预制装配式施工现场基本上无建筑垃圾,扬尘可减少90%;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节水可达80%;噪声大大减少。
减少材料损耗。科学设计、数字化管理、精确到毫米、统一采购,同传统规划设计的反复及分批采购相比,可节材20%。
节约劳动力。现场只需小批量专业性高的安装人员。从业人员经专业培训,由流动性强的农民工转为产业化工人,工人素质及稳定性大大提高,可根本上解决“用工荒”问题。
降低成本。构件越标准,生产效率越高,相应的构件成本也就越低。配合工厂的数字化管理,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
产业前景光明
建筑现代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省政府办公厅在5月出台了《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2015-2017年,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宁德、三明市要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2015-2016年,重点推进闽清县、厦门海沧区、惠安县、长泰县、华安县、云霄县、福安市、三明梅列区以及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建设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和服务基地(园区),为试点项目提供支撑。到2017年,全省培育并创建3-5个国家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和服务基地。
《指导意见》还明确,2018-2020年为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广期,试点设区市每年落实住宅新开工建筑面积不少于20%运用建筑工业化方式建造,且所占比重每年增加3个百分点。
“这个产业前景光明!”在观摩会现场,与会者无不给出肯定答案。
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在进行——
2014年6月,福建建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三一重工强强联手,引进全球领先技术的预制建筑自动化生产设备,打造了福建省第一条现代化PC生产线。2015年1月,建超集团同台湾润泰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引进先进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
中建海峡也正在建设现代化PC生产线,9月可投产。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福建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厦门特房集团、福建省九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省内大型建筑公司,都积极筹备向建筑产业现代化转型……
各地积极筹划布局产业园区——
目前,我省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产业园区共有8个,分别在福州闽清,厦门海沧,泉州惠安,漳州长泰、华安、云霄,宁德福安,三明梅列。
厦门于2014年9月通过住建部组织的专家评审,成为我省第一个、全国第七个“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
建超集团作为我省第一个生产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现代化生产企业,于2014年8月通过评审,成为全国第52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指导意见》推出一系列扶持措施,包括加强用地保障、加强金融服务、落实税费政策、提供招标支持、加大行业扶持、保障运输通畅等六大方面,如符合条件的工业化建筑,其预制外墙或叠合外墙的预制部分可不计入建筑面积;部品部件生产企业享受我省出台的工业企业相关扶持政策、施工企业在质量保证金予以优惠等。
省住建厅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做好工业化建筑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指导意见,鼓励推行施工图设计、施工、预制构件生产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并在试点期间允许采用邀请招标方式,让有实力的设计、施工企业参与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
要发挥后发优势
目前,我省建筑企业仍处于自发分散状态,对建筑产业现代化持观望态度的多,实际行动的少;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规模相对小、产业集聚能力不够,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分工。
“亟须解决的是观念和人才问题。”省住建厅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现在,业内许多人简单地将建筑产业现代化等同于混凝土部件预制化,还有人认为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在重新推行大板房,走了回头路。有一些主管部门对建筑产业现代化持消极态度,认为部品构件工厂化预制生产,属工业产品,不属于建筑业范畴,而且随着工业化进程,现场大量施工作业相应减少,将影响建筑业增加值规模。
企业盼望得到政策的支持。我省一家大型建筑企业老总告诉记者,我省《指导意见》最有含金量的是“符合条件的工业化建筑,其预制外墙或叠合外墙的预制部分可不计入建筑面积”,但落地难度较大。另外,财政补贴的力度还应加强。
“与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每平方米造价高出三四百元,有的业主难以接受,企业暂时没竞争优势。”这是试点单位建超集团老总的感受。他说,要靠规模化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建筑规模达5万平方米,价格可基本与传统方式持平;当规模超过5万平方米,成本可低于传统建筑。
我省缺乏相关的工业化龙头企业,需要培养集部品构件生产、设计、施工为一体的大型建筑工业化企业和大量的专业化生产和施工企业;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践经验、技术装备、施工工法、监督管理、人员素质还需要在试点过程进一步磨炼提升。特别是现有设计深度水平与工业化建造方式有较大差距,直接影响工业化建造方式推进效率和效益……
建筑现代化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行业管理理念、生产标准、管理流程、施工工法、作业习惯、品质控制等一系列变革。但这个浪潮已势不可当,西方发达国家“拼装房屋”最高的已达近70%,而国内一些地区,如江苏、辽宁、沈阳等地已走在全国前列。福建要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步伐,才能迎头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