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建瓯桂林知青楼 湮灭还是重生

2015-07-29 09:15:32 游笑春 张颖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桂林村知青楼

  部分老知青在知青楼前合影。

  知青楼内的破败。

编者按:本期“助村”关注的是我省曾经有名的知青点——建瓯市东峰镇桂林村。

关注桂林村,缘于村里一座始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青楼。这座知青楼曾见证了上千名知青在桂林村艰苦奋斗的历史,也承载着知青们的青春与激情。但如今它已经接近荒芜,其中一半,还被卖给了私人。日前,“助村”团队和曾下乡在桂林村的十余名知青一起回到桂林,回到知青楼。

杨哲,省文化厅派驻桂林村的第一书记。出身于知青家庭的他,是福建博物院陈列设计部副主任。眼下,他正多方奔走,计划依托这座斑驳的知青楼,建设一座知青纪念馆,并将桂林村打造成知青文化村。

他希望“助村”能帮他鼓与呼。

建瓯是曾经闽北的粮仓。从1968年起,建瓯先后接纳安置了福州和建瓯的知青1.5万多名,遍布300多个村,安置数量居福建全省之冠。

桂林村的安置人数是建瓯第一。我们故事的主角——知青楼,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盖起来的。

7月15日,在一片杂草丛生的广场尽头,记者看到了传说中的桂林村知青楼。青砖青瓦,楼体修长,房间近百,气势恢宏,依稀可见当年的辉煌,但窗户几乎已没有一扇完好。旁边几栋破败颓废的附属楼,白墙脱落,裸露着土黄色的泥墙。

走进知青楼,地板上落满灰尘,几件年代久远的农具被随意丢弃在楼道尽头,知青们曾经住过的房间,散落着一些柴火和木料。杂乱的电线和建筑垃圾四处可见,这让幽暗的知青楼显得更加颓废。这栋曾经挥洒上千名知青青春与热血的知青楼,如今宛如一个年迈的老人,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

“太可惜了,知青楼怎变成这个样子?”前来的老知青们边感叹,边忙着合影留念。“这里倾注了知青们的青春与激情,有着太多的历史印迹,若能保存起来,很有意义。”老知青们说。

知青楼前,

追忆曾经的无悔青春

聊起曾经的上山下乡,知青们说得最多的是吃苦。

“吃饭没油水,住的是通铺,干不完的活,流不完的汗,生产生活条件很艰苦。”老知青邹正根,是1969年第一批来到桂林村的知青之一。他和同来的数十位知青来时,还没有知青楼,只能暂住在村民家。他和另外5人住在柴房里,挤在3张床上,旁边还放着一口棺材。

和邹正根一批来的李鼎说:“最受不了的就是晚上小黑虫多,一抓一大把,烦得人受不了。知青们口粮有限。一人一天仅有500克左右,劳动强度大,常常觉得没吃饱。”

除了吃苦,创业也是知青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周学俊曾是知青里的明星,他带领十几个知青创办了一个只有知青的生产队。他们独立核算、科学种田,推广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创造了亩产982公斤的纪录。

“后来,周学俊接受组织委派,在东峰钟山创办知青农场,带领一百多位知青白手起家,办起了一个以粮为主兼有多种副业生产的中型农场。”邹正根告诉记者,机砖厂、塑钢门窗厂、医疗器械厂,都是周学俊和知青们创出来的产业。

知青们的艰苦创业,影响带动了桂林村的农业发展,集体收入大增,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达到几十万元。

保存那段记忆,

知青楼可以是载体

“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创新创业的精神,是知青那段经历能够留下来的精神财富。”说这话的是省司法厅离休老干部赵英坦,他曾任建瓯知青办主任9年。

精神财富如何记录和保存?知青楼无疑是最佳的载体。赵英坦告诉记者,知青上山下乡开始时,绝大多数知青是分散落户的,条件差、隐患多,为解决知青们的住房问题,建瓯170多座知青楼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陆续盖好,数量、质量、速度都位居全省之首。

遗憾的是,这些知青楼大多没能保存下来。记者了解到,它们中的大多数被拆迁,损毁,所存不多。

福建博物院林忠凎研究员到桂林村时也曾感叹,像桂林村这样的知青楼在闽北已很难见得到了。

“桂林村的知青楼,一半已卖给了私人。另外一半接近报废,现在只在一楼建了个老年人活动中心。”杨哲想,依托知青楼建一个知青文化纪念馆,将那个年代的物件保存起来,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美丽乡村,改造知青楼可能是一个契机,将知青们的乡愁延续下去。”杨哲说。

曾经在桂林村插过队的知青们纷纷表示赞同。老知青王德昌曾任建瓯旅游局局长,他说:“知青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知青楼现存已很少,桂林村拥有一笔知青文化财富,有条件、有资格成为知青文化村,应该结合知青楼,拓展知青文化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看点和卖点。”

财力物力不足,

桂林还需各方给力

依托知青楼打造知青文化村,仅靠杨哲的满腔激情,显然不够。

赵英坦为桂林村提出了建议,做好这件事,一要有设区市、县、镇等政府部门的重视,要看到这是一个宝地,可以对年轻人进行启发教育的点;二要有财力支持,政府、企业、社会、知青在这方面共同出力;三要做好文物收集和整理工作;四要组织好团队,对桂林村知青文化的背景进行提炼和创作。

东峰镇党委书记龙毅介绍,东峰镇已经编制完美丽乡村总体规划,他向记者展示了对桂林村知青楼的规划,根据规划,知青楼前的广场将被改造成一个采摘园。龙毅告诉记者,除此之外,知青文物、回忆录和名录等的收集工作正在进行中,这些可以作为桂林村打造知青文化村的基础。

然而,美丽乡村所能争取到的项目经费毕竟有限,更多的投资从哪里来?

记者了解到,知青们曾经筹备过2次知青联谊会,正计划筹划更大规模的联谊活动。联谊会上曾经有些捐献资金,但并未对知青楼的保护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由于联谊只是松散的自发性活动,未能常态化,缺乏正规注册的协会或组织,老知青们所捐赠的物资很难得到较好管理。

而文物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同样需要场地、技术和资金。

曾经辉煌的桂林村,需要借助知青文化的资源,来一场“文创复兴”。“助村”呼吁更多群体能关注桂林村知青楼,为知青楼的保护和知青文化村的建设出谋划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