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福建日报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特刊

2015-09-03 08:15:37 吴旭涛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张海燕  
分享到:

89岁高龄的长汀一中退休教师曹培基,向记者讲述“飞虎队”在长汀的故事。郑秋生 摄

东南网9月3日报道 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陈天长 罗国富

二战期间,美国“飞虎队”除执行突破日军封锁、通过“驼峰航线”飞越喜马拉雅山接运战略物资到中国的任务外,还执行轰炸中国海岸与岛屿附近的日本运输线的任务。那时,他们翱翔蓝天的身影频频映入闽西人民眼中。长汀人民与“飞虎队”勇士在血与火中结下深厚情谊,在二战的历史上和热爱和平的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近日,记者来到长汀,采访了战争灾难的亲历者和中美人民共同抗日的见证者——长汀一中退休老教师曹培基和周炳荣。虽时隔半个多世纪,但两位耄耋老人忆及当年情景,仍历历在目。

“飞虎”记忆

1942年7月,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组建的志愿来华协助中国空军对日作战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即“飞虎队”)归并美国陆军航空队第23大队,与派驻中国的第16战斗机中队组成美国空军驻华特遣队。1943年3月10日,驻华特遣队编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陈纳德晋升少将司令。

1944年春,日本帝国主义沿粤汉铁路、湘桂铁路,发动了疯狂的进攻,企图打通所谓“大陆交通线”。自1944年6月18日至1945年1月28日,长沙、衡阳、柳州、桂林、南宁、赣州、遂州等地相继陷落,国民党统治区共损失了7个空军基地36个机场。这样,自平汉、粤汉、湘桂铁路以东、浙赣铁路以南,就只剩下唯一可用的长汀机场了。

1945年1月,国民党南昌空军十二总站、军事委员会东南运输队,十九工程处均迁来长汀。1945年2月,美国空军14航空队在长汀设立办事处,一个支队的地勤、航空人员100多人移驻长汀县城和机场。“飞虎队”驻汀的任务是轰炸打击日寇统治下的台湾等地的军事要地,迫使日寇投降。长汀成为当时我国东南各省和西南、西北大后方联系的战略要地,经常有战斗机、侦察机和运送人员、物资、邮件的运输机在长汀机场起降。

除飞机场外,飞行员等驻宿汀州城三个地方。一是林森路东南旅运社,其原址在今营背街中医院,为两层木结构楼房,航空队指挥部设于此。二是南寨梅林中山堂,原建在茂密的板栗、梅树林中。三是水东街婆太巷的“丽园”,园内建有砖石土木混合结构的三层楼房,是怡和行老板黄丽川刚兴建竣工的私宅,为当年全城最富丽堂皇的别墅楼,现为新丰街146号。前两处已不复存在,仅“丽园”一处尚存。

“飞虎队”在东南沿海的行动,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曾横行在东南海上的日军舰船销声匿迹,日军在汕头和厦门之间的航线也被切断。

难忘情谊

千年古城长汀,在八年抗战中虽未直接受到日本强盗的铁蹄蹂躏,但遭受日寇飞机十几次狂轰滥炸摧残惨重。自1938年4月30日,侵华日机第一次空袭汀州城开始,至1945年8月日寇投降,长汀城遭日机野蛮轰炸达15次之多,共被炸死248人,炸伤204人,炸毁房屋、商店等1409座。

两位老人忆及当年仍心惊肉跳,他们向记者讲述了其中3次尤为惨烈的野蛮轰炸,一次是1939年5月22日水东街衢弯头惨案,一次是1943年11月5日投弹最多、受炸范围最广的苍玉洞惨案,而最为惨重的一次则在1942年1月15日。

当天上午九点半,邻县上空发现日机,这时城南的塔山上已升挂起鲜红的大布球,警报市民做好防空准备。过了不久,北山上尖锐的警报急促响起,人们从四面八方紧张地往郊外疏散,不一会儿,县城内到处响起了爆炸声,墙在摇晃,瓦片、砖块像雨点般往下掉落,水东街、司前街一带大火弥漫,豆豉坝更乱成一堆,2000多平方米的河滩上挤满了死人和活人,凄惨的哭泣声夹杂着呼喊声,多少亲人生离死别,悲恸万分。美丽古老的汀州城,到处弹痕累累,满目疮痍,血泪斑斑。

据统计,日寇飞机在这次空袭中,投下43颗罪恶的炸弹,共炸死无辜平民95人,炸伤44人,炸毁烧毁商店、住宅334幢,几千人无家可归。至今长汀人民提起“1·15”惨案,仍切齿痛恨日本侵略者在长汀犯下的滔天罪行。

自1945年2月2日“飞虎队”进驻长汀机场后,日寇飞机就很少再袭扰长汀。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驻汀的盟国空军人员和长汀人民一道热烈庆祝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不久,美国空军驻汀的机构和人员全部撤离,长汀飞机场完成了其伟大的历史任务。但长汀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飞虎队”在长汀那段短暂而辉煌的抗日史迹!

他们的荣耀 我们的财富

东南网9月3日报道 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采访中,抗战老兵们一说起当年的场景,即使是年过九旬的老人,也激情满怀。这是他们一生的荣耀。

78年前,新四军“老六团”从闽东出发,赴北上抗日。这些抗战老兵,在民族最为危难的关头背井离乡、抛头颅洒热血,立下了歼敌数万的功绩,名震华东。归来时,大多伤痕累累,更多人把生命留在了他乡。

时光荏苒。如今老兵们都已年迈,再谈起抗战往事,有许许多多的“想不起来了”“记不清了”。但这些并不影响他们荣光。他们为祖国为人民奉献青春和热血的事迹,山水可以作证,大地已经铭记。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抗战老兵了不起。

牢记那段历史,是我们的责任。不遗忘,我们才能理解老兵的荣耀,才能从心底里尊敬老兵、尊重历史;不遗忘,我们才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珍惜今日之生活。当被问及他们对现在的年轻人有什么殷切期望时,“不要忘记”几乎是每个老兵的心愿。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老兵们的抗战故事;以多元化的载体,宣传、纪念抗战精神,让其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代代相传。

胜利日,就是对老兵、对抗战最好的纪念礼。我们今天回忆“老六团”的故事,纪念抗战英雄们,为的是传承峥嵘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建设更加富强的中国。

   闽东是全国八大著名苏区之一。1934年成立的闽东工农红军独立师,在闽东地区展开了3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消耗了敌人有生力量,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红军北上抗日。1937年11月,闽东独立师和各县红军游击队1300多人集结宁德桃花溪集训,1938年1月移师石唐、屏南的闽东红军独立师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老六团”北上抗日,参加大小战斗数百次,歼敌数万人,取得夜袭浒墅关车站、火烧上海虹桥机场、郭村保卫战、半塔集战斗、黄桥决战、车桥战役等重大胜利。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新四军“老六团”从闽东出发北上抗日78周年。历史功勋是一座耸立在我们心头的丰碑,永远激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

   近日,记者拜访了几位闽东新四军老战士,还有“老六团”的后代,听他们讲述战火纷飞中的故事。  

   我是闽东新四军

  王中甫军装照(资料图片)

闽东数千抗日健儿血洒皖南山地。(资料图片)

东南网9月3日报道 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吴庆堂 杨菲菲 颜凑 李广

满身弹孔,考验生死

8月20日上午,福安市罗江街道大留村一座砖混结构楼房里,91岁的抗战老兵阮奶宝一边让记者看身上留下的弹孔伤痕,一边深情讲述当年抗战的往事。

1943年,阮奶宝被编入新四军三纵队8支队的一个迫击炮连,多次与日军、伪军交战。至今记忆最为深刻的是,让他身中数弹的那场战斗。

1945年5月18日,浙江境内。清晨,新四军以一个团的兵力向驻守村内的日军发起进攻,由于装备和敌人差距过大,战斗非常惨烈。

“说是一个连队,其实只有两门迫击炮。”阮奶宝说,当时连队全面向前挺进,与日本兵的距离越来越近。他与一名战友抬着迫击炮的座钣,其他战友轮流扛着炮筒,正在穿越一条河沟。猛然间,敌方的机枪横扫过来,双腿中弹的他瞬间倒地,双腿鲜血淋漓,全身酸麻无力。就在他试图挣扎起身时,又一排子弹“嗖嗖嗖”呼啸而至,他的臀部中弹并瘫倒在地,不远处炮弹爆炸飞起的小石块将他的脑部右侧击中,他顿时失去了知觉。

不知过了多久,躺在河滩上的阮奶宝迷迷糊糊睁开了双眼,他强忍剧痛爬了10多米的距离,勉强喝了几口溪沟里的水。天色渐渐变暗,终于,他被巡查战场的我军士兵发现了。“动了三次外科大手术,取出了身上的弹头和弹片,但臀部还有一小片弹片至今还残留着。”阮奶宝说。

伤势过重的阮奶宝,在医院治疗了很长时间,因为战事频仍,不得不跟随野战医院辗转各地。1945年8月,他与其他5个伤员,由部队安排在江苏一个县城接受康复性治疗,后来局事动荡,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也不得不分头撤离。1948年初,他在一家船运公司的帮助下,乘船经上海、福州和闽东赛岐港,一路辗转,终于回到了家乡。

如今,阮奶宝过着儿孙绕膝、颐养天年的日子。70多年弹指一挥间,曾经的生死考验,已成为零星片断的记忆,但每当人们问起当年的经历,这位抗战老兵总是津津乐道,就像在讲述一部战争片的点滴情节。

多造子弹,支援前方

95岁高龄的老军工王中甫,住在宁德贝乾路的一条窄巷中。

1944年,学过机械制造、当过造船工人的他满怀热情前往苏北解放区,正式成为新四军一师一旅军工科的一名战士,负责生产子弹。

那时,苏北根据地的兵工厂很少,生产出来的武器也比较差,但仍供不应求。由于原料匮乏,大战时用过的弹壳都会回收再重新加工。一天下来,王中甫和战友们几乎没有休息,不计其数的子弹一做完就立即送往前线。

“大多数兵器主要靠手工制作,五六个人一起踩踏摇动车床。一个铜板做出一个子弹头。”王中甫回忆说,那时铜圆都是群众捐献的,铜圆制出来的子弹,步枪、机枪、重机枪都通用。

1945年,新四军一师军工科已增加到1000多人,炮弹厂、榴弹厂还承担着研发重型武器的任务,由于战士们较少接触先进武器,防护条件也不到位,在军工生产中常常遇到危险。

王中甫将手举起向记者展示,他右手的食指少了一截。他说,连续的高强度体力劳动挑战着每个军工战士的生理极限,有一次,他误用锤子伤了自己的手。

“多生产一枚弹,就等于多消灭几个敌人!”王中甫和战友们忘我地工作着。战士们还时常进行“头脑风暴”,解决技术难题。

前线手枪子弹缺乏,他们就研究如何把步枪的子弹壳改成手枪子弹。他们把步枪弹长出的部分锯断,制造出模子进行收缩。当改装后的步枪弹放进手枪里的那一刻,整个军工厂都沸腾了。也因此,他们荣立了集体二等功。

此后,他们用步枪子弹壳改造驳壳枪子弹成功,立二等功一次;用废枪管生产螺丝母,解决前线渡江急需,立集体一等功……

“最美的记忆是日本投降,那是我一生中最为高兴的一天。大街上人人都喊着‘鬼子投降了’,家家户户都挂着旗子,放了好多爆竹。”王中甫说,那种激动与兴奋,只有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才能理解。

战友情深,告慰烈士

蕉城区新四军研究会的沈世崇,是“老六团”战士沈友太的儿子。在他印象中,父亲和老战友们总是为牺牲的战友奔波,完成他们的遗愿。

烈士郑志海是蕉城区九都镇贵村人,1937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某部战士。在加入红军之前,他把自己饲养的鸡、鸭和口粮卖了7块银圆,想给父母修一修坟墓再走,可是还没来得及修建,红军部队就出发了,因此这7块银圆一直藏在口袋里。

1938年2月,郑志海随部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二营五连战士,参加了皖南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作战,成为沈友太的战友。那时部队粮饷紧张,首长就向郑志海借,进行了多次的借还,7块银圆一块没少,仍在口袋里。他说,等仗一打完,他就回乡为父母修坟,了一份孝心。可是1939年在江苏太丹县大桥和日本鬼子作战时,鬼子的一颗迫击炮刚好落在郑志海身边,他当场牺牲,那7块银圆也炸没了,当时惨烈的场景让战士们悲痛万分。

战争结束后,沈友太、林坚、黄培庭、丁纪年等战友们,开始了漫长的寻找。他们查找了宁德有郑姓人家的乡镇,最后才在九都贵村找到烈士的故乡,出资为郑志海父母修建了坟墓,以告慰老战友英灵。

老战友们寻找的还有烈士刘伏振的遗属。他是蕉城区洋中镇章后村人,于1938年2月北上抗日,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一营一连战士,参加了皖南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作战。

“当年父亲经常给我讲刘伏振烈士的故事。他个子高大,行军时扛机枪等重体力活大都由他承担,他经常帮助战友们扛枪,一背就是好几把。”沈世崇说,刘伏振在江苏省茅山水洋作战突围时被日军抓获,在临刑前他高呼“新四军战士们要勇敢杀鬼子”,最后日军残忍地杀害了刘伏振。沈友太和战友们听到他的喊叫声,用望远镜看到他被鬼子行刑的场景,个个悲痛万分。

解放后,沈友太转业到省民政厅工作期间,多次到宁德查找这位战友的遗属,在时任宁德县副县长黄培庭的帮助下,终于在洋中镇章后村找到刘伏振烈士的女儿,并为她争取了每月18元的抚养费,直到18周岁,以告慰死去的战友。

美国“飞虎队”在长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