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罢宴》中孩子们惟妙惟肖的表演 东南网11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易振环 文/图)《春草罢宴》主要讲述知府胡进为求升官大摆筵席宴请宰相府大丫鬟春草,而春草不仅不为所动,反而略施巧计揭露知府贪婪面目的故事。这是一部由民间老艺人原创的新戏,十分契合当前反腐倡廉的社会背景。 6名小演员中,知府和两个轿夫的扮演者是五年级的男生,饰演春草和两个丫鬟的女生仅有三年级。他们虽然童音未脱,但在台上的表演却老练沉稳。台上精彩的三分钟,完全是台下用汗水和泪水拼出来的。华亭镇第二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方丽云回忆说,今年7月初,《春草罢宴》在莆田市戏曲类节目选拔中获得了一等奖,可是在录制节目送到福州参加全省选拔时却“遭遇了滑铁卢”。“录制节目时使用的是专业的大型舞台,而孩子们长期在学校的教室里排练,从未站过大舞台,结果紧张怯场,在唱腔、身姿、步伐方面全部发挥失常。”方丽云说。走下舞台后,孩子和指导老师们都急得团团转。为了弥补缺憾,方丽云东奔西走说明情况,终于为孩子们争取来了补录的机会。 “补录那天,孩子们早上5点就到了现场,因为怕把妆弄花,不敢吃午饭,一直熬到下午3点多。”方丽云说,看到6个小演员二次录制发挥稳定时,她在台下眼泪“啪嗒啪嗒”地往下掉。 扮演春草的方悦,被挑中作为小演员时,才二年级。“她在台上的感觉和动作非常棒,但由于记不住台词,一开始只是扮演丫鬟。”指导老师林春芳说,直到参加市里选拔赛之前,在一位莆仙戏专家的坚持下,方悦才最终被确定为春草的人选。“没想到,她演丫鬟时排练了几十场,耳濡目染,竟然记住了春草的台词!” 三年的积累 《春草罢宴》的成功,得益于“莆仙戏进校园”工程的实施。2012年,莆田市教育局启动“莆仙戏进校园”工程,首批选定12所试点校。华亭镇第二中心小学便是其中之一,随后,学校开设了唱腔、十音八乐、折子戏三个兴趣小组,常年有60多名学生接受莆仙戏熏陶。 音乐老师徐玉群说,莆仙戏对演员的唱腔、动作、姿态等要求都很高。“城里的孩子从小学乐器、声乐、舞蹈,而农村的孩子音乐基础和舞台表现力完全是从零开始。当然,更大的难度还来自于孩子们对莆仙方言的疏离。”指导老师林丽芳表示,6个小演员,虽然都是农村孩子,但基本上不会讲莆仙话,所以,她接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一句句用莆仙话教他们背台词。“光会背台词远远不够,因为写的是大人的世界,因此,还得一一解释台词背后的含义。” 就这样一字一句地教了几个月,这部时长近15分钟的《春草罢宴》才搬上舞台。为了让孩子们得到最好的指导,学校还专门请来了莆仙戏剧院总导演等名师,并向多位著名的莆仙戏民间老艺人求教。 “在台下看到孩子们表演得一场比一场好,大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方丽云说,在全省中小学生艺术节开展节目评比时,连舞蹈组的评委都夸奖戏曲组的《春草罢宴》演得好。 把精彩传承下去 其实,以方悦为代表的《春草罢宴》小演员队伍,已经是华亭镇第二中心小学的第二代“莆仙戏传人”了。第一代“传人”中,最有名气的是小学已经毕业的黄龙杰,他是跟随父母来莆田的湖南籍外来工子弟,却凭借莆仙戏登上过省电视台的大舞台。 “他不仅有文艺天赋,而且特别刻苦。”方丽云说,黄龙杰排练的剧目是折子戏《春草闯堂》,时长有20多分钟,这对于一个外省的孩子而言,难度可想而知。“黄龙杰有自己的方法,他把莆仙话唱腔在剧本上标记成只有他自己看得懂的普通话或者湖南方言,硬是把台词背下来!”最后,他竟然拿到了莆田市中小学生莆仙戏比赛一等奖。 第二代“莆仙戏传人”上台后,不仅排练出了更加细腻、精彩的节目,而且慢慢有了名气,在市里、省里频频得奖的同时,开始深受乡亲们的喜爱。今年端午节,学校所在的霞皋村举办庆祝活动,村里特意邀请《春草罢宴》的小演员上台演出,老人们甚至夸奖小演员的节目“比专业剧团的更好看”。“暑假时,我们还受邀到另一个村参加义演。”方丽云说。 “要让莆仙戏成为我们学校的文化特色。”方丽云自豪地说。如今,学校已经开始物色新的苗子,还准备结合课文里的内容改编莆仙新戏。 编后>>> 让乡土文化走进校园 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而广大农村则是滋养乡土文化的肥沃土壤。但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地方的乡土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应有的发展。 正如北京大学教授漆永祥感叹的那样:“现在农村的孩子对家乡的历史、文化不了解,对故乡感情越来越淡薄,到城市上学、工作后,过年过节都不愿意回家。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我们看到,即使是在莆仙戏备受重视的华亭镇第二中心小学,也一样面临着乡村孩子逐渐远离莆仙方言的尴尬。 众所周知,乡土文化是养育人的精神之源和文化之根。今天的孩子如果不知家乡的人文历史、独特民俗、传统技艺,无疑是现代教育的一种缺失和遗憾,无疑将把乡土文化推向濒临失传的境地。因此,让乡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引导学生保护和弘扬乡土文化的精华、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内涵,是新时期留住乡土文化的一条路子,也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眼下,关键是要像华亭镇第二中心小学重视传承莆仙戏那样,让优秀的乡土文化嵌入孩子的心里、脑子里,成为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
|
相关阅读:
- [ 06-26]莆仙戏进台湾校园文化交流活动圆满成功
- [ 06-23]莆仙戏每年上演约55440场 成为莆田一大文化产业
- [ 06-23]莆仙戏每年上演约55440场 成为莆田一大文化产业
- [ 02-27]莆仙戏女演员赠乞丐饮食 有人质疑是“作秀”
- [ 12-25]莆仙戏名家名角
- [ 12-19]莆仙戏舞台美术
- [ 12-19]莆仙戏表演艺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