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事:“高龄老人被要求上QQ领补贴”引发热议
2015-11-19 08:54:1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张海燕 |
分享到:
|
2015年11月19日福建日报东南网事版主要稿件: “高龄老人被要求上QQ领补贴”引发热议 都在网上办公 老年人怎么办? 在福州市塔头路一阅报亭,老年朋友们正在读报。相比数字化阅读,他们更喜欢传统阅读模式。 东南网11月19日讯(海峡都市报东南网记者 冯川叶 见习记者 林先昌 实习生 张子昊 文/图) 80岁老人领补贴要上网?河北秦皇岛所有8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能享受老龄补贴了,但一些社区开通了网上通知,要求这些高龄老人上QQ,并且表示:“不懂你找你孙子!以后我们就不给你去电话了。”此事在网上引发了热议。网友质疑,网上办公的初衷是便利,但如此办公,相对老年人而言,却是“懒政”的表现。 随着QQ、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广泛应用,加之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网上办公逐渐推行开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不少老人却未必懂得这些。网上办公逐渐普及,老年人该怎么办?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老人:上网太复杂,学不会 “你们平时会上网吗?”17日,记者在福州市晋安河公园随机采访了10位老年人“平时是否会使用电脑上网、玩QQ、玩微信等”,仅2人回答之前家人教过,但是太复杂学不会,其余8位均表示“根本没接触”。一些老人则表示,自己平时需要上网的地方很少,如果有需要,也基本都由家中晚辈代办。 随后,记者来到老年人口较多的晋安区岳峰镇东门村,实地了解基层社区针对老年人是否采用网上办公。村委员林贻贻介绍,东门村老年人口占比较大,每月发放养老补贴和村民福利金任务较重。“考虑到很多老年人并不会用手机、电脑等设备,我们采取村民代表直接通知到个人,为老年人设有专门的储蓄卡和账户,发放时间固定在每月月底。”林贻贻告诉记者,自己也上了年纪,也想学电脑,想用微信、QQ等社交工具,可是学不会,更别说村里年纪更大的老人了,因此平时发放补贴都采取家属代领等方式。林贻贻说,网上办公不适用于老年人,自己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也不会采用这种方式来办公。 银行:会给老年人提供帮助 除了领取补贴,网络购票、网上银行、ATM机取款,这些年轻人眼中的便捷业务对于老年人来说操作起来都有困难,那么相关部门对此又是采取哪些措施呢? 17日上午,记者来到在中国工商银行福州市塔头支行。在这里,记者看到市民林老伯正拿着存折来领取当月的养老补贴。工作人员帮他取了号,不一会儿就办理好了。林老伯说,用存折取钱,还比较简单,更复杂的就不会操作了。该支行当天值班经理说,支行较多老年人来办理业务,遇到不懂操作的,工作人员都会耐心讲解并提供帮助。例如,不管面额多小,现金业务都可以在柜台上办理。中国建设银行城东支行三八储蓄所工作人员黄林珠也对记者表示,老年人来办理相关现金业务,工作人员都会悉心帮助。一般小额取款需要到ATM机上处理的,老年人都可以在柜台窗口办理。 专家:便民措施要人性化实施 针对这一热议话题,多数网友表达了反对的观点。网友“xinliana”说:“有些老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居然还要他们上网聊QQ,可能吗?”而网友“南山婆婆纳”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其实是工作人员懒惰造成的,“打个电话通知老人很累吗?为什么一定要用QQ通知呢?”网友“华克平先生”则表示:“所谓便民就是让老百姓少折腾,让高龄老人上网领补贴,毫无疑问是给老人添麻烦了。” 福州大学社会学教授甘满堂认为,相关部门在提供便民服务时,要考虑到老年人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尽可能地采取老年人能接受的方式,切实地让服务对象感到便利。“如果一些老人是家人代领补贴,而家人又熟悉电脑、手机等操作,采取这样的网上办公未尝不可。但如果是独居老人,那就不可行了。”甘满堂建议,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业务老人处理起来比较困难,相关部门要因人而异,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人性化的操作。例如可以增加网上便民业务,但并不是取代原有的模式。 东南网现场直播农博会·花博会 东南网11月19日讯(本网记者 叶同辉 苏益纯)由农业部、国台办、国家林业局、中国贸促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第十七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11月18日上午在漳州东南花都开幕,展会将持续到22日。东南网投入多路记者,以视频、图文并茂等方式直播展会盛况(如图)。 本届农博会·花博会共设11个展馆,28万平方米的室外展区吸引12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台湾参展企业280多家。来自世界各地的3000多名客商、专家学者应邀参会。 欢迎广大网友登录东南网首页,浏览专题获取博览会更多资讯。 专题地址:http://zz.fjsen.com/node_164263.htm 纪念朱熹诞辰885周年知识竞答 获奖名单出炉 东南网11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卓志沐)历时两个月的纪念朱熹诞辰885周年知识竞答活动抽奖仪式16日在武夷山举行(如图),共抽取出超级幸运网友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30名,获奖名单请登录东南网活动专题查询(http://www.fjsen.com/zhuanti/zhuxi885.htm)。 本次竞答活动推动朱子文化的普及,为尤溪朱子文化周和武夷山第六届朱子文化节营造了浓厚氛围。 竞答活动自9月8日开展以来,广受青睐,截至11月10日,共有126万人次参与答题,各地形成“学习朱子文化热潮”。这是首次在全国权威媒体举办大规模朱子文化知识竞答,是打响福建朱子文化品牌的一次成功尝试。 活动由中国朱子学会、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福建省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省百花文艺研究会、南平市朱子文化保护建设办公室、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尤溪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活动期间,东南网运用自身传播独特优势,多媒体、全方位地持续推进竞答活动开展。 东南网承办讲谷文昌故事比赛 “四有”干部谷文昌感动观众 东南网11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琼 陈楠) “我是一名记者,当我接到去东山岛进行学习谷文昌精神的任务后,我慢慢开始了解到谷文昌精神所具有的时代价值与意义。”东南网记者陈晓青用自己在采访过程中接触到的事例以及看到的变化,用一名一线采访者的视角,向大家讲述作为东山县最大的官,谷文昌“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故事。 日前,由省直机关工委、省委文明办、省司法厅、省商务厅主办,省老干局、国家电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东南网承办的福建省直机关第三届知识竞赛暨公共礼仪小品、讲谷文昌故事比赛举行。来自各省直单位的88支代表队以《“四有”干部谷文昌》一书为基础,通过查阅档案资料,精心编排故事情节,形式多样地加入配乐、视频等演示手段,穿越时空把观众带回那个艰苦的年代,讲述谷文昌如何在风沙肆虐、台风频至的自然环境中,带领东山县全县人民,为改变自然面貌、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而奋斗的动人事迹。 从那一篇篇演讲稿中呈现出的光辉形象,从那一个个娓娓道来的故事和演讲台上那一张张充满崇敬的面孔上,现场观众们仿佛看到了当时谷文昌在东山率领群众战胜风沙、根治旱涝,并发出“如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誓言的身影。省商务厅冯喆媛说:“这次演讲比赛让我仿佛置身在那个时代,谷文昌所做的不是感动所能形容。”省环保厅李翠华告诉记者:“如果不是谷文昌,我们难以想象如今富饶美丽的东山岛,曾经是‘沙滩无草光溜溜,风沙无情田屋休’的荒岛一座。” “在省直机关开展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活动,使越来越多的党员和群众深深感到谷文昌精神的价值,它既是我们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老百姓的期待。”省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朱清说,举办竞赛的目的就在于,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每一个人讲一段自己印象最深的、触及灵魂最深的谷文昌故事,进一步宣传谷文昌事迹和精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人文引领 “花样”创新 海沧构筑人文新高地 东南网11月19日讯(本网记者 邹玒 陈薪宇 通讯员 林晓蕾) 11月15日,首届全国“传统文化进社区”微视频大赛暨华夏乐府论坛系列活动在海沧正式开启。连日来,精彩纷呈的传统文化活动轮番上演,在海沧再度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市民,传统文化正如春风般浸润到他们生活中。人文引领、创新举措正不断助力海沧迈向人文新高地。 传统文化“花样”进社区 浸润百姓生活 在海沧延奎小学的校园里,一节闽南语课程刚结束。跟着《闽南之声》广播字正腔圆的朗诵后,三年级的黄晏宁就用自己刚学到的闽南语熟稔地交流起来。 语言是文化最直接的载体。在海沧的校园里,每一周都有一堂闽南语课程。孩子们将在学校所学带回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海沧近80%的“新厦门人”。 传统文化,不仅读出来,还要大声唱出来。14日落幕的第九届海峡两岸闽南语原创歌手赛暨闽南语原创歌曲歌手大赛决赛,吸引了29个少儿合唱团和11个成人合唱团参加。主办方介绍,今后赛事将重点配合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和进社区,努力将其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用歌声培育扎根乡土的幼苗。 在推动传统文化进社区上,海沧还有社区书院、汉字节等诸多创新性、超前性举措。新江中心小学老师自主创编的《五祖拳操》、校园学子“歌仔戏”走进社区、典范村居设立社区书院……一个个好的载体不断涌现,传统文化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发声”的平台。 跨界论坛开“先河” 传统文化联接两岸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话,是对海沧极好的写照。 依靠着地缘、血缘的优势,海沧一直着力通过传统文化纽带打造两岸同胞最温馨的活力家园。 在首届全国传统文化进社区微视频大赛上,由海沧嵩屿街道选送的《国家非遗钟山送王船》,从全国513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台湾评委大为称叹:“大陆有如此富有民俗艺术的传统文化,令人大开眼界。” 17日举办的“华夏乐府”论坛系列活动聚集了来自两岸音乐舞蹈界、国学界、诗词界、创作界、乐府学界等80余名 “大咖”,共同探讨乐府传统复苏,可谓开两岸先河。两岸优秀艺术家和优秀作品走进社区,也让海沧居民有了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这里有适合创作的环境,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在海沧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第一次来到海沧的著名歌唱家龚琳娜如是说。 两岸专家点赞活力海沧 传统人文新高地崛起 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也赢得不少专家、学者“点赞”。在他们眼中,海沧正逐渐成为一个传统文化传承的新高地。 “海沧成为开启传统文化传播新模式的大平台,增强了迈向人文新高地的影响力。”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谢嘉幸颇有感触地说道。 “传统文化要在社区生根,要了解居民真正想要什么。”台湾南华大学民族音乐学系原主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中心副主任周纯一表示,将最好的东西搬到社区来,一段时间“二传手”就会出现了,传承就得以继续,海沧在这方面工作堪称典范。 “海沧要打造完整的产业社区,要实现产城人融合,这一切要以人文来引领。我们要更加注重以人文引领区域的发展,将海沧打造成厦门历史文化最亮的一环,让越来越多的人对海沧产生归属感。”海沧区决策者如是强调。 怀孕儿媳 遭遇想生二孩的婆婆 东南网11月19日报道 福建日报记者 冯川叶 整理 近日,一则新闻引起网友们的强势围观。20多岁的儿媳妇刚怀孕,45岁的婆婆表示自己也想生二胎,理由是担心20多岁的儿子太孤单。婆婆的理由不仅让儿媳妇大跌眼镜,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讨论。 全面二孩政策成为了许多家庭的热门话题,生二孩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对于“担心20多岁的儿子太孤单”的生娃理由,网友们展开了一番讨论。 网友语录>>> @面包树上的女人:大儿子20多岁了,有了媳妇有了娃,他还孤单啥? @kiss me:45岁生二孩,孩子还未长大,父母就已经老了,以后只会加重大儿子的负担。 @青青青四叶草:儿子结婚了,可能老人觉得孤单,要个孩子也正常。 @顺其自然121811:少见多怪,小叔叔小舅舅的有的是。 @碾冰為土玉為盆:想生就生呗,政策允许,你的自由。不过,能不能不要总说“孩子孤单”?缺爱的孩子才孤单。 |
相关阅读:
- [ 11-16]东南网事:福州市面上难买“无名”手机卡
- [ 11-12]东南网事: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踏访“清新福建”之美
- [ 11-09]东南网事:“清新福建海丝行”大型采访活动今启动
- [ 11-02]东南网事:“龙岩帮”搅动互联网“一池春水”
- [ 10-29]东南网事:东南网带您不同角度看青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