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泉州提线木偶:一线牵两岸

2015-11-27 10:25:32 陈梦婕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爆红:赴台演出打破台湾百年迷信

从上世纪80年代末首次赴台至今,泉州提线木偶剧团已经到台湾演出23次了,演出遍及台湾的城市农村。到台湾访演成为泉州木偶剧团一个常态性的工作,这在大陆木偶剧团中可谓绝无仅有。剧团团长王景贤告诉记者,因为听说台湾有一个风俗或者说是迷信,即儿童和怀孕妇女不能看提线木偶,传说会导致软骨病,“那我们去了台湾演给谁看?”最初,泉州木偶剧团有点担心。

王景贤至今还记得,嘉义有个孕妇要进来看戏,她的婆婆赶过来扯着她不让进去。王景贤跟她解释:“台湾提线木偶表演主要是用于宗教仪式,做给鬼神看的,我们是演给活人看,不一样。”老婆婆决定自己先进去看看。结果,她看罢出来,态度180度大转弯,拉着王景贤的手说:“太好看了!我明天叫全家都来看。”由于泉州木偶剧团的演出精彩,依靠口口相传,来看戏的戏迷一天比一天多。很多年轻人拿个本子排队要签名,有的观众还从台北追到台南,一路跟着看。

今年年初,“指掌春秋——闽台木偶艺术展”在 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举办。这是  泉州木偶首次大规模 亮相 宝 岛。今年春节前,泉州木偶剧团到台湾演出,一个月走了30多座庙。王景贤告诉记者,台湾的气候跟泉州很像,春节期间都是细雨绵绵,又湿又冷,他们在广场上演出,一天演三四场,观众都是打雨伞,密密麻麻站着看。演出完了,观众还舍不得走,上台来跟演员们交流,有的还因戏结缘,到泉州寻根,甚至拜师学艺。

“木偶戏对语言的依赖度较低,泉州木偶戏保留很多闽南古文化,即使语言不通,艺术魅力本身就能征服观众,观众接受度很高。因此,泉州提线木偶是共享两岸文化记忆,加强彼此间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王景贤说。

台湾偶戏的传统与新姿

——访台湾政治大学教授蔡欣欣

掌中36条线,演绎神话传说、百姓故事。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泉州提线木偶,因为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大放异彩而被海内外民众所认识。而在台湾,它的近况如何?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下,台湾偶戏又走出了怎样一条发展路径?就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台湾政治大学教授蔡欣欣。

记者:这几年台湾提线木偶的发展情况怎么样?

蔡欣欣:提线木偶在台湾俗称傀儡戏,它的传统功能主要是除煞和开庙门,有时拜天公或过生日等也会请提线木偶来表演。但由于这些功能也可被其他的偶戏取代,市场需求没有那么强。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提线木偶的表演难度较大,学习传承者日渐稀少,这几年发展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只剩下高雄等地有零星几个戏团,并且演出的机会也不多。这样的剧种,我们会通过“剧艺标本保存”和“文化生态重建”的双重渠道进行抢救。这两种渠道就类似把剧种放进博物馆,通过政府的扶持,把剧种保护起来,等待它们再次被大众接受的机会。

记者:台湾木偶戏为大陆民众所熟悉可能还是从电视偶戏开始,能否谈谈台湾传统偶戏与新兴媒体的结合。

蔡欣欣:台湾尝试把偶戏搬上电视屏幕,其实是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借助电视屏幕,它的传播可谓无远弗届。之后,就有人开始用华丽的布景和灯光特效包装出“金光布袋戏”。再后来,又有了如今每年有数十亿新台币产值的霹雳布袋戏,有的剧团甚至还发展到有自己的独立电视台,专门播放电视偶剧。

记者:传统木偶艺术该怎样让现代观众接受又不失了根本呢?

蔡欣欣:其实,这样的改变究竟好不好,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因为场面很炫,看这样的戏,就像是参加一场嘉年华,也会有人批评这是搞噱头,但我会去思考一出传统的剧目怎样呈现出另外一种艺术效果。在台湾,我们还会尝试演出形式的创新,比如台北木偶剧团在《秦琼倒铜旗》中,就有人偶同台演出、跨界结合的创意,这种耳目一新的表演方式吸引了年轻一代走进剧场。当然,在我看来,偶戏的魅力最终还是在剧场,你只有进入剧场,看到操偶者与木偶之间浑然一体的感觉,才会真正被这种表演艺术感动。偶戏的根在剧场,但一个剧种因为生存的环境和时代美学变化而产生的蜕变不可避免,我们也要尊重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